总第2期

我想用互联网思维做什么

作者: 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 陈寅   2014-06-17 15:36  新传播    【字号:  

        现在媒体机构所面对的,不是受众,也不仅仅是读者,而是用户,不是读者或受众至上,而是用户至上。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核心 用户

 

     一、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至上

 现在媒体机构所面对的,不是受众,也不仅仅是读者,而是用户,不是读者或受众至上,而是用户至上。

 用户至上,意味着要给予所有用户公平的选择权、表达权、参与权。对于传统的纸媒而言,在采编、发行和经营等各个运营环节,善于广泛动员和整合用户的力量来为用户服务,吸引用户参与,吸纳用户智慧,以用户为分享的对象、合作的伙伴。传统主流媒体,必须通过探索自己的互联网传播方式,尽最大可能满足用户对传播及时性、互动性、分众性的需求。

用户至上,就要真正把用户利益放在媒体自身利益和其他利益之上;在运营各环节始终以用户利益为核心,以用户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真正怀用户之心,立用户之位,为用户办媒,让用户参与办媒,帮用户以最便利的方式,获取未知、欲知、应知度最高的内容。

 

 二、高度重视科技的应用

 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传统传媒业,必须特别重视科技的运用。这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内涵。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和运用力度,加强对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从而让科技在报业转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采编需要运用各种传播形式、技术与渠道,进行产品创新,以此实现有效传播。所以,采编人员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做全天候的通才,做“融通型”媒体人。广告、发行、经营更要重视运用科技手段,实施精准的产品发行、售后服务,尤其是互联网订阅与服务。

 这要求我们首先要懂得科技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更重视科技要素,加大科技投入,跟踪科技在媒体融合中的最前沿动态,并为我所用,使采编、发行和经营的生产力有更大的提升。

 

 三、提升融合发展水平

 经过多年探索,深圳报业集团所属各报,均已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全媒体传播格局,建立了一定规模的互联网社群,有了一定的人气,吸引了一大批相对固定的粉丝和用户。比如深圳特区报社,初步建成了包括官方网站“特网”、微博“特博”、微信“特信”、App“特点”四条新媒体生产线,加上《深圳特区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融媒体集群。还有我们的深圳新闻网,在全国地方性新闻网站中排名前五位,在 Alexa全球网站排名1000多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的“市民信息岛”项目,于 2013 8月正式列入政府智慧城市规划。目前,我们正在谋划向移动互联网进军,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网络传播覆盖率。

 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融媒体产品实验室,计划通过设立数字业务特区,开发融媒体产品,创新体制机制,按照 “三三原则”分配收益,即三分之一归创新团队、三分之一归股东、三分之一用于再发展;实施“双十计划”,即开发 10个以社会效益为主的项目,引领新闻传播业务转型,10个以经济效益为主的项目,为壮大经济实力播下种子;利用集团创意信息港这一平台,赋予实验室在人员、技术、资金方面一定的独立自主权。

 可以说,深圳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转型现在只是略有起色,还在途中,目前还看不出盈利模式,仍处在摸索尝试之中。我们必须在新媒体领域,拥有更庞大的社群部落,赢得更多的用户和粉丝,否则,盈利模式无从谈起。

 我们新一轮的媒体融合与转型目标是:通过探索资本运作的路子,引进互联网先进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对经营板块、网络媒体等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提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水平,实现新旧媒体的涅槃重生。传统主流媒体在强化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增强及时性、互动性和分众性。要通过流程再造,把融媒体产品做得更强大。

 

 四、未来传统媒体的格局

 未来媒体的格局,一定是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无人问津的媒体没有存在的必要,应该建立传统媒体的退出机制。在一定区域内,经过洗牌后,将留下若干家用户认可的、用户忠诚度高的、有品牌价值的传统媒体。

 互联网对所有的传统行业均形成了冲击。在传统媒体艰难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媒体自身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大胆创新。我相信,纸质媒体将长期存在,但会走向精致化、分众化和高端化。传统主流媒体必须成为舆论领导者的角色,在言论、思想、政策解读和重大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等方面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

 媒体融合的趋势和路径,必须将传统媒体宝贵的优质元素和新媒体的精锐的优秀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出基于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基本需求的发展模式,即盈利模式。这种模式成立之日,即是它的成功之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互补的关系,融合共生的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现在传统媒体的危机,主要是缺乏活力、传播力的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种情况下,当用户只能有一项选择时,部分传统媒体当然会被新媒体所替代。洗牌之后,媒体的同质化现象应该会减少。在媒体新旧融合的过程中,传统主流媒体要重视发展自己的社群部落,这是分众性、社交性的一种表现,也一定要重视互动性,当用户想发表意见却得不到满足时,这种媒体必遭淘汰。

 与此同时,从媒体的公益性出发,党委政府一定要重视对传统媒体转型的帮助与扶持。党管媒体,既要管导向、管队伍,也要管发展,党的媒体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该走市场的就走市场,该坚守的阵地一定要坚守。应该通过政府适当的投入和项目扶持,保证主流媒体占领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在法规政策层面,尤其要加大对传统媒体知识产权的保护。采编费用对于传统媒体是一项重大支出。媒体集团在这方面每年整个支出数以亿计。但传统媒体花费巨资生产的内容,大量被其他网络媒体无偿使用,即使有个别网络公司支付费用,与传统媒体的投入相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很多商业性网络媒体,之所以能够迅速占领新闻传播阵地,近乎垄断受众市场,与这种无偿占有传统媒体内容的侵权行为有重要关系。当然,这与传统媒体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也有关系。起初,传统媒体缺乏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的认识存在误区,将其他网站的侵权行为视作扩大自身影响的好事,求之不得,引以为傲,结果直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几乎被毁灭,自己的网络媒体找不到生存空间,才发现自己犯了严重的战略性错误。

 我们的法律体系和政策制定也是有缺失的。网络空间缺乏法治,网站的侵权行为没有得到严格惩处,网络传播秩序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在网络世界里,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传播新闻,可以随意开设自己的传播平台,无偿使用他人的劳动成果,而在现实世界中,任何传统媒体的传播行为,无论发稿,还是开办网站,都要经过严格的层层审批。在这种不公平的媒体生态环境中,传统媒体失去了应有的议价能力,自己的重大损失得不到合理补偿,怎能不日益衰落下去?我花了一个亿的采编费用,你给我三千万行吗?传统媒体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的状况必须改变,应该规定,凡是从传统媒体采用稿件均要付费,否则,传统媒体永无出头之日。

编辑: 刘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