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厨能否“后发制人”

——新媒体冲击下的报纸编辑关键节点

作者:深圳特区报社总编室编辑 王越胜;深圳特区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耿伟  2015-04-29 11:17  新传播    【字号:  

    对于编辑来说,报纸长时间不能将新闻告知受众的劣势,也隐藏着一个制作时限较长的“优势”。因此拆分报纸流程时段,每一个环节都有能否“后发制人”的机会。特别是新闻大厨——编辑,能否给受众以动人的版面和稿件呢?

【关键词】新闻大厨 编辑理念 后发制人

如今,托夫勒预测的《第三次浪潮》逐一成真:网站、空间、贴吧、QQ、飞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令人眼花缭乱。

报媒不仅面临来自广播、电视的挑战,更是遭遇网络、电脑、手机等新媒体重压。困境是报媒新闻传递太慢:当记者在现场忙碌时,也许有无数手执手机的公民记者在直播;记者无论如何加快采写,编辑如何快速编稿,也要等到第二天凌晨2点付印、4点分发、6点到户。如果新闻发生在上午10点,到受众眼前则会晚20个小时。

报纸,你将重生还是毁灭?

对于编辑来说,报纸长时间不能将新闻告知受众的劣势,也隐藏着一个制作时限较长的“优势”。因此拆分报纸流程时段,每一个环节都有能否“后发制人”的机会。特别是新闻大厨——编辑,能否给受众以动人的版面和稿件呢?

一、编辑新闻理念要“高人一等”

在新媒体大潮下,尽管网站往往直接上传发稿,形成“主编已死”的情景,但是监审、网管等则成为编辑的变种。说明对于稿件的文字处理,仍然是媒介传播流程的关键环节。纸媒因发稿程序的控制,编辑选稿编稿送审的背后,仍然是新闻理念的比拼,即如何以精品去抢占舆论传播的制高点。

(一)编辑如何判断“稿件价值”

一篇稿件摆在眼前,成熟的报纸文化要求编辑首先鉴定“新闻内核”。因为在有限时间内,编辑的兴奋点不去判定新闻价值大小,就会失去激活新闻能量的乐趣。

新闻的本质是能够引起受众萌发知情欲望的新信息。这包括两种情形:突然发生的新闻,如汶川大地震、邓玉娇刺死官员、小斌斌被挖双眼等;突然发现新闻,如微笑局长成“表哥”、电影《英雄儿女》原型被发现等等。对一篇稿件的新闻级别如何判定,是对其新闻内核能量的价值判定。测评新闻价值有五个参考坐标:报道的速度越快价值越高,事件的角色名声越大价值越高,新闻与受众关系越近价值越高,稿件的情节越有趣价值越高,传播的反响越强价值越高。从新闻职业眼光去鉴定稿件的价值,是编辑最关键的起点。倘若不按照新闻价值选稿编稿,报媒则离死路不远了。

(二)编辑是否具有“动画意识”

一是编辑要改写记者稿件,将每一段都编成场景,像是活灵活现的新闻片断。譬如《10环!一枪打破中国奥运金牌零纪录》报道,就是一个个场景排列成稿件;二是编辑为了避免稿件“拖泥带水”,可按照新闻逻辑顺序,删掉关联不大的赘言,突出段落链接的跳跃。如《老聂被幸福包围着》一稿,就是棋圣聂卫平第三次结婚后,偕夫人赴深圳参加全国桥牌赛,记者写成的一篇独家新闻。交稿后,编辑将稿件去粗取精,链接为一个个文字画面;三是编辑可将稿件不同的画面素材,按照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关系重新组装。如《新民晚报》2011年1月26日A13版《冰棍在冬天卖得比夏天好》,编辑得起伏跌宕,趣味横生。

(三)编辑能否迸发“策划点子”

新闻策划是个庞大家族。按照时效分类,包括瞬间突发新闻策划、趋势突发新闻策划;按照状态分类,包括静态突发新闻策划、动态突发新闻策划。编辑策划要素有三:

激活新鲜。譬如记者写了一篇报道乡长稿件,可编辑发现稿件里提到乡里养了一头2000斤重的大猪,认为藏有重大新闻,便策划了《猪王的故事》,轰动一时;记者写一座绝美山色,可编辑却觉得文中提到深山隐居者问“毛主席他老人家可好啊”是新闻,于是突出提炼,感动许多人。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下基层,按照常规报道,自然是老调重弹。可却有编辑抓住卢展工在焦作人才市场应聘的“遭遇”,策划另类的政务报道稿件,引起全国反响。

侧重深度。报纸稿件要在深度报道上比拼网络稿件。这也是报媒被公推为深度挖掘新闻事实真相的重武器。那些《孙志刚之死》《周老虎真相》《大V近黄昏?》等已成名例。《人民日报》在2009年7月1日改版后,主打观点和深度报道,如今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的样板。

获奖意识。获得好的稿件后,要精心编辑处理。特别是不要忽视评奖规矩:《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规定参评项目包括消息类、评论类、通讯类、系列报道类、新闻版面、副刊作品、新闻摄影、新闻漫画、新闻专栏、新闻论文、网络新闻、特别奖。报奖选项就有许多计谋。消息不超过1000字,评论不超过2000字,通讯不超过4000字,系列报道类平均单篇不超过2000字,新闻论文不超过6000字。这些规定不要违背,才能为入选奖项提前消除技术障碍。

二、编辑关键节点要“先人一步”

一个记者,最幸运的是什么?是碰上获大奖的素材,还是稿件意外地得了A稿?最幸运的则是碰上一名好编辑。

(一)新闻导语如何诱人阅读

新闻导语,是指以点睛之笔叙述新闻事实“闪光”之处的引言。编辑要指导记者写出有创意的导语,并且不厌其烦地将直述导语转换成灵感的亮点导语。

场景导语。《大芬油画转型之路举步维艰》开篇描绘:原创画家罗杰静静地坐在15平方米不到的画室里,看着门口发呆。这里没有空调,油彩的味道蒸腾在闷热的空气里。走廊空空荡荡,偶尔会有人走过,敲碎仿佛凝结成块的寂静。

概括导语。《银河系或有20亿颗行星像地球》导语:一项新研究表明,天空中大约每37至70颗类日恒星中也许就有一颗正孕育着一个“外星地球”。

悬念导语。《投资者另辟蹊径》导语:现年49岁、亚特兰大的家庭主夫皮克最近避开股市,买了400瓶香槟,大多是1996年产的陈年佳酿,他说计划把这些酒在自己手里一直搁上10年或者15年,然后卖掉赚上一笔。可是他会不会把这些酒喝光了?

幽默导语。在荷兰乒乓球世锦赛上,中国男女乒乓球队在同一天先后卫冕成功。《中国青年报》曾这样来制作:今天的世界杯乒乓球锦标赛组委会好像变成了“小件行李寄存处”,中国队上午刚把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交给他们,晚上就又把两座奖杯取了回来。这显然比“直述导语”更有意境,很耐人寻味。

反差导语。在导语中以某种相联系的“事实”去形成可以对照的反差,让人在心理上出现冲突,以激发兴趣。例如《新晚报》在1998年有一篇消息导语:9月12日,当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校友汇集东北农学院,欢庆40周年校庆的时候,中国第一位兽医外科博士、该校毕业生王宗明却游离于喜庆之外,沮丧着脸,在校内大道旁支起了烟摊。这则导语使人感到惊讶和哀忧,中国第一位兽医外科博士为什么要去卖烟?

数字导语。即将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字,以逻辑关系串联起来,给人已知的具体形象感,从而感受数字的亲切。《24小时连破两宗毒品案》导语:24小时,连破两起毒品案,缴获毒品海洛因2860余克,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这是继今年1月成功捣毁制毒工场缴获近1.5吨毒品原料以来,“8·13”特大制造、贩卖毒品专案的又一成果。

(二)新闻亮点如何巧妙嫁接

趣味:《0月0日出生》报道二战老兵加林娜·阿瓦涅索娃的新护照生日变成了1926年0月0日。这给老人带来了不少麻烦:不能存钱、不能接收子女的汇款……为此,她找到了俄总理在下诺夫哥罗德州的接待办。仅仅一天之后,州移民局局长便亲自登门,把阿瓦涅索娃接到局里,为她修改了护照。这位老兵收到了普京总理的来信。总理说:“我很高兴帮助一位女士解决了问题。”阿瓦涅索娃说:“我不再是‘零’了!”

诙谐:2008年8月18日羊城晚报《克隆雅典,最后一枪神奇失手》报道,埃蒙斯四年前雅典决赛脱靶,将金牌送给了中国选手贾占波;昨天最后一枪打出了4.4环,把奖牌送给了另一位中国选手邱健。这种神奇失手,穿插当年埃蒙斯雅典脱靶后,爱情之枪中了靶,抱得捷克美女卡特琳娜归。他打趣道,如果早这样,我第一枪就打飞。现在,卡特琳娜走了出来,给了丈夫一个深情的吻,“宝贝,回家吧!”。

悬念:阿根廷《号角报》曾报道美国总统布什讽刺地说,他是伊拉克前新闻部长萨哈夫的崇拜者。这就引人探个究竟。萨哈夫经常用骂人的话来污蔑美国人,为何布什喜欢看他?这也强烈吸引读者的眼球。

细节:《14秒奔跑21步跳江救人》记述广州武警警官郑益龙跳江救人的事迹。原稿1275字,18个自然段。深圳特区报编辑赵明先是删掉了显得累赘的3段补充新闻,再经过精编,留下936字。原标题呢?《监控录像还原英雄郑益龙救人壮举》15个字,长,像是讲述故事来源,那么正好留作引题。剩下的15个自然段,按照事件发展线路,沿着逻辑顺序排列一个个场景,从而舍弃细枝末节,形成环环相扣的严谨、完满的故事。

编辑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新闻源,不但要把稿选好,更要编好用好!尤其是新华社通稿,各报的编辑就像一群厨师,面对同样的材料,就看谁能炒出更好吃的菜了。

(三)新闻标题如何迸发灵感

借喻制题。广州恒大获得亚俱杯冠军。中国各家报纸挖空心思制题。《深圳特区报》制题为:

(主)“恒”扫亚洲

夸张制题。如深圳史上最贵的车牌号“粤B88V88”以46万元被一名神秘买家捧走。该消息标题很有动感:

(主)啪!一副车牌拍卖46万

悬念制题。2011年9月6日《深圳特区报》刊载新闻:茫茫夜色之中,一名行窃未遂的盗贼,从住户阳台攀爬外墙遁走。制题为:

“妈妈,这个男人是谁?”

对比制题。一篇写深圳著名旅游景点锦绣中华、青青世界周边环境恶劣的报道:

(主)高楼围困锦绣中华 垃圾作伴青青世界

符号制题。《广州日报》2009年1月2日A15版:

(主)警方:尽快擦掉门口怪符

(副)○△╳√可能为盗贼所画,门锁要用月牙锁和天地锁

编辑是替他人做嫁衣裳,也是一个良心活。在一个报社的整部机器运转中,总编辑像是处于电脑的核心指挥位置,编辑们则像是不同部位的零件,如果只是找找错字、错人名、错地名、错成语,制作一下标题,也很容易过关出片。可是编辑若是能够用心地寻找新闻内核,在稿件的各个环节精心制作,也许就是这么多用一点心,就会为报纸的“耐读”多增一抹亮点,多卖出几份报纸。如此,这份辛苦的编辑工作也许才能带来更愉悦的感受。

如此研探上述新闻理念和编稿节点,编辑和报纸也许会后发制人。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