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赛获奖作品看摄影记者的未来与出路

作者:深圳特区报社摄影部主任记者 齐洁爽  2015-04-29 16:19  新传播    【字号:  

    没有人能预测到将来的新闻摄影到底是什么样子,中国的同行们一筹莫展,外国同行们一头雾水,但欧美同业一直在探讨新闻摄影不同的出口,比如荷赛,最近几年增设了多媒体项目,其目的就是鼓励摄影记者在拍摄照片的同时,也应该具备视频拍摄技能。从荷赛奖项的设置中,我们或许可以隐约看到摄影记者前行的光亮。

【关键词】摄影记者 困惑与出路 荷赛

2014年是摄影记者最为艰难的一年。祸不单行的是,纸媒大面积不景气,摄影记者受牵连而收入锐减。与以往相比,原来都是别人说摄影记者这不行那不行,摄影记者自己觉得自己还行,而且干劲十足,现在不用别人再说什么,摄影记者自己都觉得自己快不行了,而且是内心深处灵魂深处的感受。于是,有些记者实在承受不住巨大压力,转行或辞职,直接离开了摄影记者队伍。当摄影记者们有机会聚在一起的时候,互相寒暄的多是我们该怎么办。摄影记者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意,媒体对摄影记者的工作不满意,这样的双重打击,让摄影记者不得不深深思考自己的未来,明天的出路在哪里。

没有人能预测到将来的新闻摄影到底是什么样子,中国的同行们一筹莫展,外国同行们一头雾水,但欧美同业一直在探讨新闻摄影不同的出口,比如荷赛,最近几年增设了多媒体项目,其目的就是鼓励摄影记者在拍摄照片的同时,也应该具备视频拍摄技能。从荷赛奖项的设置中,我们或许可以隐约看到摄影记者前行的光亮。从宏观上讲,摄影记者的出路无外乎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具体的工作无非是拍摄照片或是拍摄视频;从传播的层面看,可分为深度摄影人文报道、快餐图像即时传播、综合图文联动链接。

从目前情况看,原有的纸媒阵地依然是摄影记者的主战场,但摄影记者算不上是主力军。摄影记者一直是配角,只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报纸急剧扩张的时候曾昙花一现,后来几经震荡最终回归到原有的平衡位置。新闻摄影的不景气,不是摄影记者自己造成的,是社会大环境与新闻大环境促使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便是拿枪顶住摄影记者的头,摄影记者也不会多产出来几张好照片,这个不是工作积极性问题,不是主动不主动的问题,而是整个新闻体系发稿选择理念与媒体记者工作方式的巨大转变造成的。即便是原来摄影记者最为擅长的突发新闻,文字记者轻而易举地就可以事后补充采访,只需要看看微信、微博,敲几下鼠标,打几个电话就行了,办公室都不用出去。反过来看,摄影记者就是驾驶直升机也不一定能赶上突发现场,即便赶上了突发现场,在遍地都是很牛保安的管制下也很难进入现场拍摄,更别提拍摄到好照片独家照片乃至震惊世界的照片。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如今的各家平面媒体在网络的冲击下都在思变,都企图在网络传播上分一杯羹,应该说方向对头。于是乎各个媒体另起炉灶,纷纷建起来自己的小作坊,忙得不亦乐乎,且对自己宝宝的未来充满信心。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摄影记者也要拿起手机或iPad,在各类采访中首先拍几张手机照片传回大本营,通过微信、微博实时播报新闻。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这样的播报形式有多少受众是一个问题,而且这样的播报后,第二天的报纸上出现相同的新闻照片,已经看过图文快速播报发的人会有何感受。自己的网络图文播报可能会把正式的报纸新闻扼杀在摇篮中。当然,对于特大新闻、突发新闻、焦点新闻,这样做会有规模效应,会形成立体传播,但对于大多数日常新闻,则完全没有必要。至少,新闻摄影的出路绝不会在此。

近年来,荷赛在不断为摄影记者探寻出路,增设的多媒体评选已经进行了四届,细节在不断调整,作品的质量也略有提高。其中的互动式多媒体传播作品,看中的是图文与视频的联动,针对某些重大策划(不一定是重大事件)进行多维度全方位报道,在网页上通过超级链接扩展报道内容。从2014年的获奖作品看,形式呆板,趣味性较差,将来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且这类报道是图片编辑与网络编辑的工作为主,摄影记者想干,也只能是拍摄视频提供内容,并不会参与到作品的剪辑、编辑、配音等后期工作中。荷赛多媒体评选另一个主要的方面是纯视频作品,虽然被冠以多媒体的名义,但作品里面照片越来越没有位置,甚至仅仅是点缀,这点在2014年的获奖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很多就是纯粹的视频作品,与照片没有任何关系。当然,有的作品为了在表面上更像有图片的多媒体,在剪辑手法上偷梁换柱,比如纪录长片一等奖的《目击Gezi骚乱》,里面的照片多是视频的单帧定格,而不是真正意义的照片,当然其中也有几张照片,但都是不痛不痒的“插图”性质,完全可以剔除不用。

关于摄影记者拍摄视频,国内新闻媒体已经做了几年尝试,总体上讲不成功。静态图片与动态视频完全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拍摄工作,作品的呈现方式更是不同。盲目地把摄影记者赶上视频之路,跟赶鸭子上架没啥区别。看看荷赛的多媒体获奖作品,看看各类微电影纪录片获奖作品,再看看奥斯卡的获奖短纪录片作品,就会知道荷赛的作品有多么稚嫩,就会发现让摄影记者搞视频是多么荒唐。拍摄视频是电视台的优势,无论是拍摄器材上、后期制作上、团队合作上,都是摄影记者单打独斗不能比拟的,平面媒体的摄影记者走视频之路只能是死路一条,除非跳出平面媒体加入到电视台大家庭。

未来摄影记者出路在哪里,这不简简单单是摄影记者自身的问题,实际上更取决于平面媒体的发展与走向。当平面媒体自身难保的时候,深陷其中的摄影记者自然不会有好日子过。媒体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将来的老大地位一定是网络,其次是电视,再次才可能轮到纸媒,而我们目前能想到的出路是报网台的合并整合,记者提供新闻内容。从新闻内容提供类别上可以分文字、图片、视频,而摄影记者依然只能在图片狭小圈子里逛荡,好好拍摄自己的图片,或直接改行到视频部,拿好摄像机工作,不要朝三暮四,或者梦想着视频与照片鱼与熊掌兼得。当然,在目前媒体整合过渡期,与传统纸媒对摄影记者横挑鼻子竖挑眼不同,网络媒体在不断吸纳摄影人才,在集结摄影记者精英,为将来媒体更深层次竞争积蓄力量。在这些媒体中,以腾讯、新浪、搜狐等为引领,实际上,传统的纸媒如果此时能放下架子主动与这些网络强者联姻,说不准会有更好的未来。比如,深圳的媒体可以依托腾讯总部的优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联手做强做大网络新闻,并成为未来新闻传播的领跑者,实现共生共赢。

无论世界怎样变幻,只要是摄影记者,就应该记住摄影记者是照相的,是以静态图片为主的,即便将来的拍摄工具变成了摄像机,你所需要的依然是视频中的某个单帧,拍摄动态连续画面的人叫摄像记者而不是摄影记者。摄影记者的优势,是新闻意识与拍摄技术上的优势,除了日常动态的新闻,更擅长的是人文类的深度报道,用组照形式的图片故事说话,用与自己拍摄画面相配合的文字说话。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坚守住自己的阵地,荒了自己的地耕了别人的田没用,除非你谋划已久地想入赘,想转行。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