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如何在“融媒时代”华丽转型
作者:深圳特区报社摄影部副主任、主任记者 岑志利 2015-04-29 16:39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随着融媒时代的发展,摄影记者的角色、作用必然随之调整。融媒时代的诞生,改变了人们从平面媒体获取信息的枯燥性、延迟性、非互动性等先天不足,数字技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的运用,改变了受众群体面对信息量冗杂以及信息质量残损时所感到的无助。因此,摄影记者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快速调整好自身的角色,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融媒时代的挑战,实现华丽转型。
【关键词】摄影记者 融媒时代 转型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截至8月10日统计,地震造成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由于地震灾害导致交通、通讯大范围受阻,外地媒体记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进入灾区采访,人们无法从传统媒体获得最新的资讯。而此刻的微博等新媒体却一枝独秀,最先向外界传播了灾区的信息,让外界及时了解灾情,为政府组织救灾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当地摄影记者和摄影爱好者利用手机、移动电脑等对现场环境进行拍摄,然后及时通过微博、论坛、空间及微信上传发布,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与人气网站的关注度使得云南鲁甸地震事件在短期内为受众群体所了解,迅速引发受众群体的关注。新媒体成为云南鲁甸地震事件对外报道的先行军。随后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做了详细全面的报道。这种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融合互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融媒时代。
一、摄影记者在融媒时代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多维传播、海量存储、快速反应与互动、打破地域和时空限制等优势。新媒体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有机结合多感传递,有效打破了平面媒体信息传播的单一性、时空局限性和与受众群体交流的障碍。在融媒时代的新背景下,新闻摄影主体由单一向多元拓展、新闻摄影报道由单一的平面媒体转向多种媒体融合传播、新闻图片传播形式由单一向多样转变的新特点。这些变化使摄影记者面临新的挑战。
(一)专业摄影记者受到非专业拍摄者的挑战
数码技术的发展,手机拍摄功能的完善,大大降低了摄影的门槛和摄影的专业价值。新闻摄影不再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利,大量非专业拍摄者迈入新闻摄影的行列,形成了专业摄影记者和准专业摄影师、非专业摄影爱好者等多元主体联动推进新闻摄影报道的新局面,并呈现出新闻媒体使用非专业拍摄者作品比例不断上升的趋势。摄影记者的竞争对手增多,竞争日益加剧。对手从行业内扩展到行业外,尤其是又扩展到普通的读者、网民中间。对于稍纵即逝的新闻事件,专业摄影记者在信息源、时效性等方面要与众多的非专业摄影者竞争。
(二)专业摄影记者的作品受到多元化需求的挑战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图片需求量和容量激增,受众的分众化趋势使读者的喜好呈出多元化需求,编辑审片的眼光使图片选用呈多元化标准,这些因素无疑增大了好新闻图片评判的难度系数,导致摄影记者在坚守个人风格的同时,不得不兼顾媒体的需求、受众的喜好和编辑的标准等各方面,因此要拍出几方面都满意的作品难度加大。
(三)专业摄影记者受到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挑战
数码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不少专业摄影记者缺乏心理准备,难以从原先的职业垄断地位的优势光环下走出来,缺乏得心应手的主动权,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二、融媒时代摄影记者的发展机遇
媒体融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现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众所周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传统媒体发展空间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经济效益不断下滑。面对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传统媒体为了增加受众群体,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寻找转型的方向。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不仅可以使资源进行有效规划,实现优势互补,发挥传播的最佳效果,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带来利润,并带来优质的新闻业务。
而摄影记者不可取代的视觉优势,以及新闻图片的生动、直观、鲜活的优势在融媒时代更加凸显,摄影记者在面临新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工作平台
在传统媒体生态环境下,各媒体之间的联合与互动少,摄影记者日常工作主要是针对自己的报纸、杂志等媒介的“一亩三分地”进行静态新闻图片的拍摄,受版面空间的限制,大量图片束之高阁,成了记者本人孤芳自赏的“存货”,工作平台与环境受到局限性的影响。而在融媒时代,新媒体之间的互动性与联系更加紧密,网络化的传媒载体也为摄影记者的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各类网络传播平台为摄影记者的后期发展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云南鲁甸地震期间,不少摄影记者将自己拍摄的图片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上传到不同的论坛与网站,然后被网友们纷纷转载,其产生的效果较为显著。
2014年的珠海航展,深圳特区报社前方摄影记者就配备了带有无线网络连接功能的相机存储卡,从前方实时传输航展图片给深圳新媒体编辑并发布于深圳特区报微博,从而达到近乎于直播的效果,亦取得了比单纯纸质版报纸更高的阅读量。
据深圳特区报特网后台微博阅读数量统计如下:
(二)广泛的受众群体空间
现在受众群体追求速食性的新闻传播方式,文字性的版面已经不再是新闻浏览的主体。生动、鲜活的图片易于抓住读者和网民的眼球,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更加注重通过图片带来的新闻信息。图片不仅具备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且更加生动、形象。摄影记者可以逐渐从以往为新闻配图的角色转化为独立摄影师。这样,他们也会更加受到重视与青睐。
(三)高价值的新闻图片传播
由于融媒时代的新闻具备智能化、网络化与数字化的特点,因此为摄影记者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以往的传统媒介环境下,摄影记者拍摄的图片往往都是作为报纸的专供进行采用,而报纸篇幅有限,很多高价值的图片都不能及时采用,因此不能进入二次传播。而面对2014年的云南鲁甸地震事件,传统的静态图片已经不再能满足摄影记者与受众群体的需求,更难以真实与生动地表达出地震带来的后果,而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拍摄的动态画面则更加生动有效地记载了云南鲁甸地震事件的每时每分情况,向外界进行了实时传递。在融媒时代,摄影记者可以在网络背景下实现图片的多元化使用,这不仅增强了新闻的传播价值,同时能为图片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从而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销售成果。
2014年7月18日,在深圳市罗湖区宝安北路国际商品交易大厦一楼发生挑檐垮塌事故。当时正值狂风暴雨,数十名市民在挑檐下躲避风雨,不料遭遇劫难,事故导致3人死亡、12人受伤。事发后,深圳特区报社摄影记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看到数十名市民和约百名消防官兵正在事故现场救助伤员、寻找被埋者,30余名巡防队员在维持秩序。部分路段被封,路人议论纷纷,有的说死了20人,有的说死了上百人。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后首先抢拍现场图片,问清伤亡人数后快速发回深圳特区报特网,结果很快被多家网站转载,第一时间让网民了解了现场情况。及时的网络新闻和报纸跟进的翔实的报道向市民传递了真实的信息,各种传言、谣言不攻自破,避免了失实消息的扩散。摄影记者在本次新闻事件中敏锐、快捷反应,以及网络与报纸联动受到网民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三、摄影记者在融媒时代要抓住机遇,华丽转型
融媒时代将传统的新闻进行了数字化的传播,摄影记者在融媒时代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图片排版与删减,而是针对新闻进行更加真实、深入与创造性的拍摄,以及所摄内容在多媒体的广泛应用。面对融媒时代的发展环境,摄影记者需要及时追逐潮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摄影图片的多元化利用。
(一)全方位提升业务素质,争做全媒体记者
融媒时代不同于传统的媒体时代,需要摄影记者具备更高的个人素质,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摄影记者需紧追时代步伐,树立三个意识,即网络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要做到“精照、会写、能摄、善编、熟网”,从业务的广度、深度及全业务链方面提升业务素质。要从以往的相机静态画面拍摄转化为拍摄具备高清画面像素的动态影像拍摄,通过熟练运用摄像机、数码相机与话筒等,将音频信息、图片信息与动态影像信息相结合,将获取的资料快捷、熟练地进行数码和文字编辑,并有效地针对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等制作静态图片,针对网站、网络等制作视频资料。尤其需要熟练掌握各类图片、视频技术的采集与编辑处理。
总之,摄影记者要勇于接受融媒时代的挑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者和创新者,成为全媒体记者。
(二)多拍精品,实现摄影图片的多元化宣传
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在融媒时代,新媒体之间的互动与联系更加紧密,网络化的传媒载体也为摄影记者的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而各类网络传播平台也为摄影记者的后期发展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尽管互联网海量吸纳了大量专业摄影记者和摄影爱好者的新闻图片,而这些图片经过网友快速浏览后大多数销声匿迹,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作品凤毛麟角。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改变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一般的图片和视频很难打动受众,就像近年来的春晚,被观众认可的优秀节目屈指可数。面对融媒时代,摄影记者需要以高度的专业精神,注重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努力捕捉典型瞬间,刻画“个性化”形象,出精品、出佳作,提炼出可以吸引受众目光和历久弥新的新闻图片,将其进行广泛传播,达到应有的目的。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摄影记者面对融媒时代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加强传统媒体的有效运用,更需要以互联网为基础,逐步扩展新的发展空间,将新媒介与新技术与传统媒体进行有效融合,使其可以共同协作。摄影记者面对未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工作平台,不仅仅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正是因为需要面对这个竞争残酷的融媒时代,摄影记者不仅仅需要及时追逐潮流,更需要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进行结合,抓住机遇,积极面对未来更为激烈的挑战,走在时代与媒体发展的前端。
参考文献
①衡国良.转型时代,摄影记者何去何从[J].青年记者,2014(3):51-57
②唐辉吉.试析公民记者时代摄影记者岗位的消亡[J].视听,2014(3):32-33
③吴小蓉.数字时代摄影记者的职业挑战和应对[J].中国城市报人,2014(2):8-10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