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进化分析

作者: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 刘建新  2015-04-29 16:55  新传播    【字号: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被称为“加强版限娱令”。2014年,在“加强版限娱令”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的进轨迹如何?在坚守什么?在突破什么?本文试图从“变与不变”的关系中勾勒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在2014年经历的“美丽”与“哀愁”。

【关键词】电视综合节目 海外模式 “加强版限娱令”

一、海外节目模式的引进依然处于常态

2013年被电视圈称为模式引进的“井喷年”。从年初的《我是歌手》到年中的《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再到年底热播的《爸爸去哪儿》,2013年全国各大电视台的引进节目多达30余档,这些当红的电视综艺节目不仅赢得了高收视、高收入,还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成为全民讨论的社会话题。

中国电视业的发展整体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理念、机制、产品等方面都处在一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阶段。亦如中国制造业所经历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历程一样,中国电视业也必然要走过一段“引进——制造——创造”的发展道路。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引进模式是中国电视业的“集体补课”,也是中国电视的必经之路。现在电视节目的投入越来越大,大投入、大制作是保证节目占领市场的通行规则,这就导致节目制作试错的成本大大增加。而引进海外的节目模式,借用一套全面成熟的节目制作方法和宝典,就可以最大可能地降低犯错的几率。因此,各大卫视平台和广告商为了规避风险,争相引进海外模式就不难理解了。

目前,中国电视业的环境依然比较浮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远未形成。在大干快上、急功近利心态和思维的驱使下,引进海外成功的节目模式是各大电视台争取收视率、获取经济效益当仁不让的惯性选择。2013年的模式引进浪潮汹涌澎湃,2014年也不例外,国内仅脱胎于韩国模式的综艺节目就超过11档,其中包括湖南、东方等排名靠前的一线卫视,湖北、贵州、重庆等二线卫视更是将“韩式综艺”当成收视竞争的救命稻草。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版权已成为一线卫视巩固市场地位、二三线卫视实现跨越“上位”的重要选择。由此可见,中国电视对国外节目模式引进的依赖仍然未能减轻,综艺节目的模式市场依然大有可为。

二、音乐、亲子类节目依旧是收视主流

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创造收视奇迹之后,2013年中国电视荧屏便成了“歌唱选秀大年”, 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安徽卫视的《我为歌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快乐男声》等热门歌唱类节目引爆了国内音乐节目市场,各大卫视推出音乐类选秀节目超过20档,竞争可谓空前激烈。

2013年10月1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加强版限娱令”。“加强版限娱令”明确提出抵制过度娱乐,防止雷同浪费。对蜂拥而起的歌唱类选拔节目,明文规定:每季度总局通过评议会择优选择一档歌唱类选秀节目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其余不得安排在19:30~22:30之间播出。2014年是“加强版限娱令”实施的第一年,一方面,电视黄金时段播出的歌唱类节目数量大大缩减,另一方面,这也并不意味着歌唱类节目在电视荧屏上的绝对萎缩,因为大部分的歌唱选秀节目移师其他时段播出。

2014年,在黄金时间播出的四档歌唱选秀节目分别是:第一季度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二季度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第三季度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度CCTV-1《梦想星搭档》。作为精心挑选出来的这四档节目,已经证明它们是音乐选秀类节目的翘楚,为了捍卫自身的荣誉和地位,它们倾力出击,引领中国音乐选秀类节目继续攻城略地,引发观众的收视热潮。走过十年的音乐真人秀节目虽然已经不在巅峰状态,但由于其较低的入门门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2014年音乐真人秀节目仍然不断引起话题。

除了“音乐”不断,2014年的“亲子”热潮依然不减。2014年,除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有20余档亲子类节目登陆国内电视台,其中包括央视一套《宝宝来啦》、深圳卫视《辣妈学院》、浙江卫视《人生第一次》、安徽卫视《加油好baby》、江苏卫视《改造熊孩子》、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湖南卫视《花样爷爷》……各种“爸爸、妈妈、宝贝、孩子”在荧屏争奇斗艳,亲子类节目过度消费令人堪忧。从收视率及话题度来看,2014年的亲子节目并未超越2013年“爸爸”的火爆,在内容上也没有大的突破。

不过,有了《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王牌节目打下的市场基础以及赢得的受众口碑,2014年,歌唱选秀、亲子类节目仍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收视主流,这一格局未曾改变。

三、本土原创节目“逆袭”战悄然打响

2013年,从国外引进的娱乐节目数量超过60档,电视综艺节目丰富多彩,但掐指数来,《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几档引起较大反响的节目,无一例外都是“舶来品”。虽然模式节目依然是中国电视荧屏的常态,但大模式、大制作这种大笔烧钱的模式存在泡沫化风险是不争的事实。在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加强版限娱令”,明令“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引进管理”后,中国电视人开始回归冷静,在寻求一种更为理性、更能控制投入与产出的替代模式,国外模式节目一统天下的局面在2014年悄然转变。

在央视和各大卫视2014年综艺节目中,除了2013年走红的几档引进节目2014年继续播出外,高品质的原创节目大大增加,本土原创节目与“舶来品”之间展开了短兵相接,打响“逆袭”战。

2014年一开年,浙江卫视就贴出了“英雄帖”,首届中国蓝电视节目原创模式大赛拉开帷幕,面向全国重磅征集优秀原创节目模式。而在2014年浙江卫视的综艺荧屏上,几乎都已是原创节目的天下:周六晚的大型亲子真人秀《人生第一次》、周五喜剧类节目《中国喜剧星》、周一的星二代节目《我不是明星》、周二的时尚真人秀《十足女神FAN》,还有《宝贝大猜想》《中国梦想秀》第七季、第八季等。①浙江卫视在2014年提出一句口号“原创中经典再造”似乎就是注脚。

不仅如此,2014年春季戛纳电视节上,《中国好歌曲》《我不是明星》《汉字英雄》《全能星战》等中国原创模式节目纷纷进行宣传推广。可见,在经过对扎堆跟风、原创匮乏、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等问题进行政策引导、市场选择和自我调整之后,2014年新推出的电视综艺节目加大了在类型、模式以及价值引领和传播策略等方面的创新创优力度,呈现出可喜的新气象。②

就目前的电视综艺节目市场而言,说中国本土原创节目开始取代国外模式可能为时尚早,但海外节目模式一统国内综艺节目市场的格局开始出现松动,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国好歌曲》《人生第一次》等原创节目的逆势生长,无异于黑暗中的一束亮光,照亮了中国本土电视节目前进的方向,给了中国电视人大胆原创的信心和勇气。

四、喜剧、军旅类节目异军突起

在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经历了一场“大跃进”式的发展后,加之广电总局对于引进节目及歌唱类节目的限制,多家卫视在2014年对于节目类型的选择,都不约而同将目光瞄准了国人喜闻乐见的“喜剧”。“综艺+喜剧”是2014年综艺新看点,各大卫视纷纷开启喜剧综艺档,喜剧类节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14年,有近20档喜剧类节目涌入市场,成为综艺节目的竞争热点。湖南卫视力推的《我们都爱笑》、辽宁卫视《大谦世界》、东南卫视《幸福压力锅》、央视的《CCTV家庭幽默大赛》、浙江卫视的《中国喜剧王》等邀请了谢娜、杜海涛、于谦、英达、李立群等或外形喜感,或风格癫狂,或功底深厚的搞笑咖助阵,很有看头。此外,东方卫视《笑傲江湖》、天津卫视《喜剧之夜》、江苏卫视《中国笑星》、贵州卫视《非常欢乐》、安徽卫视《超级笑星》等节目也集聚不少收视群体。③

随着喜剧类节目的升温,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的创作环境也将得到一定改善。有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很多写小品的人都转行去写电视剧,就是因为创作者的著作权益和经济效益都得不到保障。只要喜剧类节目涌现荧屏不是‘一阵风’的现象,甚至只要有一到两档节目能够扎下根,喜剧创作的大环境就能够有所改善,未来我们在综艺节目乃至春晚舞台上就能看到更多让人会心一笑的好节目。”④

2014年,观众在笑破肚皮之后,可以换一下口味,调台进入到残酷和铁血中去。因为,《星兵报到》《超级女兵》《烈火雄心》等多档军旅题材的综艺节目轮番登上荧屏。

江苏卫视在2014年初推出军事纪实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兵》,74名海军陆战队女兵,90天极限魔鬼训练,真人版《火凤凰》之《超级女兵》,演绎了青春、热血、荣誉、使命等时代话题,是一档记录90后女兵励志成长的真人秀节目。

而北京卫视的《星兵报到》更像是一部男星版“士兵突击”,这档节目没有恶搞、没有煽情,而是24小时全程记录十位来自娱乐、体育圈明星们的真实军营体验,展现“新兵蛋子”蜕变成“铁血硬汉”的艰辛历程,节目播出后引发观众的好评。

山东卫视推出的《热血真男儿之烈火雄心》,通过六位明星的军营体验,向观众展示最真实的部队生活, 让艺人深刻体验军队高强度的训练和简朴的生活,打造热血真男儿,传递正能量,节目风格轻松娱乐。

2014年,军旅真人秀吹响“集结号”,军旅题材作品,因为特殊的主题,现实感十足的剧情在观众口碑上赢得了不俗的成绩。此类节目能够一再地播出并引发接连的话题,核心竞争力还在于励志、奋发、成长等正能量的传播。

五、人文化日益成为综艺节目的核心取向

从2004年《超级女声》的一夜爆红算起,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主要指真人秀节目)走过了10年的风雨历程,这10年中,各类选秀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高潮一个接着一个。相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大众文化日渐隆盛的时代洪流,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等不良倾向。一些节目依靠毒舌、煽情、隐私暴露、情色隐喻等方式吸引眼球、制造话题,失去了对艺术品位和道德品格的坚守,引发了各种非议和指责。

综艺节目不仅具有娱乐休闲的功能,还应该自觉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一档优秀的综艺节目必定是神形兼备,将“载道”与“载趣”进行有机融合。电视综艺节目在为观众传递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达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就成为其必然的追求。因此,人文化被提到一个重要的认识和实践高度。

综艺节目人文化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输,更多是通过节目理念、节目内容传递给观众一种思想。这种人文化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

2013年,中央电视台、河南卫视播出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与鼓励。2014年,《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第二季强势归来,再一次引发收视热潮。与成熟的模式节目相比,这两档节目没有华丽的舞美包装,没有明星大腕的捧场,没有嬉笑逗骂,没有性感和时尚,却凭借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在激烈的综艺混战中脱颖而出,引发人们对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保护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

这类节目所取得的高收视率与强烈的社会反响再次印证,秉承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人文特质和人文情怀,在注重带来感官快感的同时赋予受众心灵的启迪,为受众奉献有积极意义的娱乐产品,是电视综艺节目的不二选择。注重人文性,追求人文内涵,实现对观众审美体验和审美趣味的引导以及对社会价值的引领,是电视综艺节目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一个核心取向,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结 语

如同时间的延续与前移,2014年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也是在延续与律动、变与不变中行进。对过往理念、策略的信奉和坚守,对已有优势、成果的巩固和延伸,体现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沉着和自信;紧盯政策和市场的律动脉搏,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突破与创新,体现的是“因时而变”的机敏与锐气。变或不变,无论如何,观众希望看到的是电视综艺节目的类型更加丰富多样,更多“中国原创”节目的崛起,更多具有人文内涵的节目涌现。唯有如此,方能畅想中国电视综艺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注释

①2014综艺节目大战“开锣” 原创节目大逆袭?

http://www.mjceo.com/tv/20140422/10000153611.html

② 文卫华.2014电视综艺节目主打原创.光明日报,2014-05-26.

③说的唱的纪实的搞笑的 都是来抢眼的,http://cswb.changsha.cn/

html/2014-01/20/content_19_1.htm

④ 张帆.荧屏综艺“笑”在2014.天津日报,2013-12-15.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