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

作者:辜晓进  2016-06-16 17:45  新传播    【字号:  

  在新浪微博里,活跃着一批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里的加V认证博主,他们反应敏捷,紧跟潮流,多为该领域的勤奋思考者和积极践行者。其微博信息含量丰富,每每披露最新动向,闪现智慧火花,从而成为很多同道的关注对象。
  “大V微言”专栏邀请深圳报业集团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辜晓进先生主持,筛选辑纳部分微博与大家分享。

 

@吴飞微议 (2月29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学院院长)

俞可平:中国梦……包括温饱无忧、环境干净、食品安全、空气洁净等;还有秩序良好,走在路上不用担心被抢、被谋杀。再高一点是自由表达的安全,免于恐惧和压制,在法律框架内有自由表达权和公共参与权,不用担心有人来揪辫子、整“黑材料”。

 

@中传王四新 (2月29日,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对互联网上有害信息的处理办法,就美国的情况来讲,一般上也是,先对有害信息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先由执法机关依据相关法律做出处理,如果被处理者服了,不再上诉了,那就依处罚为准。如果发生疑问,被处理者认为执法者侵害了他的言论自由,当事人可以案件起诉到法院,让法院就案件做出最终裁决。

 

@王君超 (2月29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今后网络剧虽仍是自审自播的模式,但整个审查标准要和电视剧实施一样的监管。《武媚娘》在台湾播出是大胸版,本来总局是不允许这版出口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将全剧的本来为数不多亲吻镜头、情色内容集中播放;《花千骨》二轮宣传“我是无删减版”,这有违总局精神。

 

@观媒 (2月29日)

【人民日报:一些领导干部对媒体习惯于应付、忽悠】与媒体打好交道,首先是正确对待媒体。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存在观念上的偏差,对媒体习惯于“应付”甚至“忽悠”。有的狭隘理解“正面报道”,只对涂脂抹粉、表现政绩的采访全力配合。

 

@张志安 (2月28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如何告别“三个一”的路径依赖】北京公安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及时发出消息,值得肯定。更多地方政府从此案中可以获得启示,如何告别“三个一”的传统思维和路径依赖,即:“一碰到负面议题就担心形象受损,一旦有突发事件就习惯性屏蔽报道,一面对舆论压力就以维稳为理由进行信息管控。”

 

@尹鸿 (2月28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文革发动五十周年,当时一则意识形态体系完整;二则领袖和政党战争年代建立的威信没受到挑战;三则闭关锁国带来信息不对称;四则野心家们充分调动了大众无意识和理想主义的混合;四是农业国家的低消耗还能够忍受经济崩溃后果。但这些历史条件已经无一存在。因此,一旦动荡,社会将不堪想象。

 

@中国新闻网 (2月28日)

【国家网信办关闭孙海英在内的多名网络大V账号】今年春节以来,国家网信办持续重拳出击,对580余个违法违规公众账号和一批误导公众、影响恶劣的网络名人账号予以关闭、暂停更新。依法关闭@罗亚蒙、@演员孙海英、@王亚军上海、@荣剑2001、@文山娃、@纪昀、@大鹏看天下 等网络大v账号。

 

@全球深度报道网 (2月27日)

【BBC为何放弃了调查报道?】BBC的节目产出了不少优质的调查报道,而且在英国,BBC拥有最多的记者。这是为什么?BBC的体制、定位、新媒体的冲击,哪个才是主导因素?深度君授权转载BBCNewsnight栏目的前主管的文章,解析背后的真正诱因。

 

@传媒沈阳 (2月23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讲得是新闻的真实和真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离基层越近、离现场越近、离常识越近,往往就离真相越近。不能唯官、唯上、唯权,在互联网时代,需要缜密分析,博采信源,综合研判,快速反应,保持高度的社交热情和积极的舆论参与意识,深入线下,才真正有可能做到这八个字。

 

@早报网 (2月23日)

【“大 炮”任志强遭官媒猛烈炮轰】对于“必须姓党”的问题,任志强在其微博上质疑:“人民政府啥时候改党政府了?花的是党费吗?”对此说法,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的千龙网发表《谁给了任志强反党的底气》一文,指出“以任志强为代表的资本翻天派,人性猖狂,妄图走西方宪政之路。”

 

@暨南新媒体 (2月22日)

有人说媒体的影响力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即便很多媒体并没有跳出广告的商业模式,还是有很多人前仆后继去投。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创业”以生产高质量内容为手段,以用户数和阅读量为目标,在注意力经济环境下,正在成为下一个创业风口。

 

@喻国明 (2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结构方式,是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自己的资源在互联网的逻辑和机制下整合运用起来,嵌入到互联网的架构上,我们才能积聚互联网的“弱连接”所蕴含的无限资源和种种可能,将其整合和转化为形成功能、形成价值的“强连接”

 

@王天定 (2月17日,西安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有时看一下电视,发现“孝顺”是最近新闻联播的一个系列报道主题,联想到许多城市公园墙上的二十四孝图,看来这不是某一个地方某个官员一时兴起,也不单纯 是 电视台为春节应景,这应该是一个从上到下系统的文宣安排的。我久不关注时事了,这寓示着什么新动向呢?

 

@密苏里孙志刚 (2月15日,密苏里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专门报道全球商业新闻的新媒体Quartz最近推出为iPhone设计的新闻APP,Quartz News。值得注意的是它推送和展现内容的方式:犹如给你发短信,征询你是否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如果是,它马上链接自己生产或通过聚合的内容,如果不是,它继续征询你的意见 ……整个过程犹如会话。

 

@中国网络传播学会 (1月28日)

【今日微议#新闻学子,你们还好吗?#】 编者按:据“2013~2017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目前全国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布点1080个,其中新闻307个,广电 225个,广告365个,传播55个,编辑出版80个,网络与新媒体43个,数字出版5个,在校本科生23万。23万同学,你们好吗?

 

@密苏里孙志刚(1月6日)

自 2016年起,皮尤研究中心将把电话问卷调查使用的电话号码样本里的手机号码比例从去年的65%提高至75%。目的是为了使电话问卷调查的回答者的个人信 息更接近于现实,从而进一步保证调研结果的精确性。从2004年起,美国全国健康问卷调查开始跟踪美国成年人中只使用手机的比例;该数据目前大约是 47%。

 

@刺猬公社 (1月1日)

【2016纸媒,末路穷途OR涅磐重生】在辞旧迎新的晨曦,一些散发墨迹清香的纸媒再不会迎着朝阳付梓。它们留下让人唏嘘不已的临别文字,光辉岁月的记 忆,以及媒体变革时代深深的思考。也有一些纸媒逆流而上,重整旗鼓。在这个米字路口,尽显纸媒百态。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