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闻》的新闻实验

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Annenberg 传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2004-201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2010-2013年就职于《南方周末》报社,任记者 方可成  2016-10-24 16:20  新传播    【字号:  

  《朝日新闻》是日本的五大全国性报纸之一,长期居于全球报纸发行量第二大的位置。近年来,面对全球纸媒发行量和广告额急速下滑的趋势,《朝日新闻》的媒体实验室感到了更大的压力。长期称雄全球报纸发行量排行榜的日本媒体,能否为全球传统媒体走出一条示范的道路?《朝日新闻》的探索在继续。

 

【关键词】朝日新闻 媒体实验室

 

《朝日新闻》是日本的五大全国性报纸之一,长期居于全球报纸发行量第二大的位置(曾达到800万份,仅次于《读卖新闻》)。尽管拥有令其他国家媒体羡慕不已的发行数字,但日本传统媒体并不能免于新媒体的冲击——日本年轻人和全世界的年轻人一样,都不再看报纸了。再加上受近两年日本国内趋于保守的政治环境的影响,持自由派立场的《朝日新闻》在政治上也遭到压制,报社的经营环境雪上加霜,发行量和广告额都急剧下降。

不过,《朝日新闻》也是日本五大报中最积极进行新媒体实验的。2013年6月,该报成立了“媒体实验室”(Media Lab),专注于研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2016年6月16日下午,笔者有幸拜访了媒体实验室,得到了不少有趣的发现,或许对我们会有些启发。

 

一、开放的环境,Geek的氛围

 

《朝日新闻》的总部位于著名的海鲜市场——筑地市场附近,建筑风格非常低调。(见图一)

 

图一

 

进入采编办公区域需要刷卡,但媒体实验室却不在门禁范围内,而是位于底层,和读者俱乐部、书店相邻。虽然不知道是否有意为之,但这种设置的确符合了新媒体实验所需要的精神——开放、自由、和读者(用户)接近。

媒体实验室的办公区域并不大,目测也就一二十人的样子。办公室里的不少细节都透露出geek的气息,比如摆在展示架上的《乔布斯传》,以及书柜上的黑武士手办(这使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南方周末》原来的新媒体负责人风端,他是骨灰级星战粉,曾经长期使用的头像就是黑武士)。(见图二、图三)

 

图二

 

图三

 

实验室里的年轻人很多,比如向笔者介绍最近新项目的堀江孝治先生,机械工程专业背景,最近在捣鼓VR(虚拟现实)新闻。不过也有年长的,比如另一位向笔者介绍实验室情况的矢崎朋夫先生,在《朝日新闻》已经工作30多年了,最早他是给报社开发发稿系统、排版系统、邮件系统等,现在则是媒体实验室的副主任,思维活跃程度不输年轻人。

运行三年以来,《朝日新闻》的媒体实验室做过哪些有意思的探索?矢崎和堀江先生介绍了他们的几个项目。

 

二、VR(虚拟现实)新闻

 

最近一年,VR在全球媒体界成为宠儿,《朝日新闻》也在追赶这一热潮。甫一落座,堀江就给我递来一只Oculus眼镜,让笔者体验他们拍摄的一部作品。虽然笔者从两年前就开始在新闻实验室撰写VR相关话题,但这还是第一次戴上眼镜实际体验。

这部作品是在东京湾的水下拍摄的,所以四周全都是鱼。拍摄设备就是摆在桌上的这三个捆绑在一起的gopro。(见图四)

 

图四

 

《朝日新闻》的VR项目刚刚启动,这只是一部测试作品,真正的新闻作品还没有开始制作。顺便说一句,他们用报纸制作的简易眼镜相当可爱。(见图五、图六)

 

图五

 

图六

 

三、让报纸动起来、会说话

 

也许是因为VR已经受到了太多关注,体验VR带来的惊喜,远远比不上从“朝日新闻Connect”这个有趣的项目中获得的惊喜多。

这个项目想要connect(连接)的,是报纸和手机、平面和立体、静止和动态、无声和有声。简单来说,你需要先下载“朝日新闻Connect”这个APP,用这个APP扫描报纸上的内容,之后,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了。

比如这张鸟兽戏画的海报,经过APP的扫描,纸上的兔子和蛤蟆都动了起来,开始奔跑。(见图七)

 

图七

 

再比如这张报纸上的学英语栏目,经过APP的扫描,你就可以听到原声发音,拯救日本人的口音。(见图八)

 

图八

 

早在2014年,这个项目就曾在谷歌眼镜上推出。当时,你不需要拿着手机扫描报纸,只要戴着谷歌眼镜,就能看到报纸动起来,2D变成3D,还能听到有人跟你说话。不过,谷歌眼镜失败了,这个项目也转入了手机APP上。

虽然这个APP相当酷,并且很有商业前景(让广告动起来,会成为吸引广告商的一个卖点),但矢崎先生说,它的下载量并不如人意,还没有达到足够吸引广告商的程度。这可能是因为,看报纸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不大会使用这个APP;而会使用这个APP的年轻人,手边又往往没有报纸。看来,将旧媒体和新媒体connect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四、众筹平台

 

发起众筹开展媒体项目(调查报道、书籍出版、影视短片……)并不是新鲜事,但媒体自己开设众筹平台供其他人来发布项目,还是很罕见的。《朝日新闻》就做了这件事:2015年3月,它的众筹平台A-port上线。

媒体做众筹平台,最突出的优势除了已经具备的庞大读者基础外,当属其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讲故事”的能力。众筹项目能够吸引人支持,好的呈现方式非常重要,而这正是媒体的本行。(见图九)

 

图九

 

A-port上最新力推的项目,是驾驶帆船环游地球一周的尝试。而一年多以来筹集资金最多的项目,则是一部关于捕鲸争议的电影制作,支持者达1824人,共筹得2325万日元(约147万元人民币)。

 

五、传记服务

 

其实,《朝日新闻》媒体实验室目前最赚钱的项目,并不是上述依托新技术、新介质的炫酷产品,而是一个相当传统的“旧媒体”项目——书籍出版。

具体来说,这个项目是为老人出版传记。日本是一个老龄化社会,不少老人都有记录下人生故事的愿望。《朝日新闻》瞄准了这一白发市场,推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你可以自己写作,《朝日新闻》负责编辑、出版;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在家等着《朝日新闻》的退休记者上门采访——当然,选择这种全套服务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钱:采访写作服务101万日元(约6.4万人民币)起,外加印刷费用。(见图十、图十一)

 

图十

 

图十一

 

这项服务推出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获得了200多位客户。它不仅具备商业价值,也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更多的口述历史、个人历史得以保存下来。

 

六、海外拓展

 

日本的少子化使得国内市场萎缩,《朝日新闻》媒体实验室将眼光也投向了海外市场。经过前期调研之后,他们选择了泰国推出一款面向小孩的教育产品。这款产品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具体细节还不便透露,方案上还写着“机密”字样。(见图十二)

 

图十二

 

庞大的中国市场当然也吸引着他们的目光,也许哪天我们会在中国看到《朝日新闻》的海外项目。

 

七、摆脱旧媒体负担的新网站

 

以上介绍的都是《朝日新闻》媒体实验室的项目。其实,在媒体实验室之外,《朝日新闻》还有更多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尝试。例如,新闻网站withnews就是一个势头很不错的新项目,今年4月的浏览量(PV)已经突破五千万。

这个网站针对的就是年轻群体,刻意摆脱旧媒体的负担,从域名上就舍弃了一切和《朝日新闻》相关的元素,堪称重起炉灶。在选题和写法上,withnews也更加年轻化、平易化,采用了和报纸版文章不同的文体和语态。

网站上很多热门文章的选题都来自社交媒体。例如,对年初在日本爆红的“中村印刷所方眼笔记本”的报道——70多岁的爷爷研究出了一种可以180度完全平摊开来的笔记本,非常适合工程制图等用途,孙女在社交媒体上帮忙推销这款笔记本,引发追捧。这则故事受到追捧,除了带有新颖、亲情元素外,大概也跟日本人喜欢钻研细节的性格有关吧。

而另一组爆红的报道,名为“30秒看哭”——这种标题,一看就是能在微信公号上达到10万+的呀!

《朝日新闻》的探索还在继续。面临着发行量和广告额的更急速下滑,媒体实验室也感到了更大的压力。长期称雄全球报纸发行量排行榜的日本媒体,能否为全球传统媒体走出一条示范的道路呢?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