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里的水花

作者:  2017-05-23 15:24  新传播    【字号:  

  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换言之,即适应精细化传播趋势。新闻媒体只有把握好时度效并发扬工匠精神,建立保证细节到位的系统规则,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适应新传播时代的要求。

□《新传播》编辑部

 

通常,“茶杯里的水花”翻不起大浪,些微小事无碍大局,无须在意。然而,“茶杯里的水花”在某种条件下酿成“大洋上的风暴”,恰如“蝴蝶效应”,却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特别在新闻舆论领域,这种颠覆常规的现象日益频繁出现。比如,一条尚在讨论中的垃圾处理厂选址意见被发到网上,导致居民网上网下大量聚集;一起普通车祸,因有人怀疑涉事司机被顶包,成为全国热议焦点。

此情当然与外在传播环境密切相关。如网络传播使“水花”之力呈指数级增长;“人人拥有话筒”,好事者视“水花”为机遇,以轻率之举推波助澜;社交化的传播圈层内,信息多元性、平衡性减弱,片面性、情绪性突出;社会互信不足,谣言频生,一些人宁信小道消息,不信正规发布。

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端杯者”自身,包括当事者和新闻媒体。

当事者对“水花”重视不够,预估不足,导致矛盾累积,突破临界点;当舆情升温时,信息发布不及时、公开、透明,给谣言以可乘之机;而对于谣言,或不屑一顾,或回应不力,使星星之火成燎原大火。

新闻媒体担负引领“水向”的重要职责,一旦在关键时刻缺席,在关键问题上摇摆,事实失准,尺度失当,观点偏颇等等,就可能非但平抚不了“水花”,疏导不了压力,反而催生更大风波。

避免“水花”之变,主要应施策于内因。重点是主动适应网络舆论环境,抓早抓实抓细,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抓早,就是要“察于未象,视于无形”,强化监测,超前部署,提早预判,当舆情在萌芽状态,甚至还没出来时就早早化解掉,对舆情升级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虚事实做,解决暗藏在“水花”之下的真正痛点和深层矛盾,传播才有实效。抓实,需要多用数据说话,建立科学的衡量指标体系,用指标评价传播效果,而不是个人观感、个别评语。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归根结底,抓早抓实都要靠抓细来实现,落细落小才能落实。“海恩法则”说,每一起严重飞行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有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新闻舆论工作与此同理。

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换言之,即适应精细化传播趋势。新闻媒体只有把握好时度效并发扬工匠精神,建立保证细节到位的系统规则,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适应新传播时代的要求。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