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疫报道看媒体融合发展十大趋势

作者:唐亚明系深圳新闻网总编辑  2020-07-24 15:00  新传播    【字号:  

在这场艰险的战疫中,媒体人在传递疫情信息、宣传防疫知识、颂扬抗疫英雄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媒体行业本身也发生了诸多深刻的变化,媒体融合发展呈现出一些值得重视的新趋势。

半年前,当我们还在喜气洋洋地准备迎接新春佳节时,恐怕谁也没能想到,这个世界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小到卫生习惯、休闲娱乐,大到行业生态、国计民生,变化无处不在。从某种程度上看,此次疫情对经济社会各方面影响之深远,堪比这些年来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冲击。

在这场艰险的战疫中,媒体人在传递疫情信息、宣传防疫知识、颂扬抗疫英雄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媒体行业本身也发生了诸多深刻的变化,媒体融合发展呈现出一些值得重视的新趋势。

一、传统媒体边界模糊化,媒体融合加速

媒体融合发展早已在路上,不期而至的疫情则加速了这个进程。

融合报道成了各家媒体的共同选择。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无论是报社、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大家在报道手段、产品形态、传播方式上都有同质化的趋势。在同一个新闻现场,各路记者手中的工具都是手机或者摄像机,产出的都是整合了文字、图片、音视频、H5、动漫、图表等表现形式的融媒体作品,然后第一时间在各自旗下的新闻客户端、网站、官微分发扩散。当你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条包装精美的新闻时,如果不看发布者的背景,已经分不清它是来自报纸、广电还是网络。这种同质化趋势在经营领域同样存在。如何加强创意,突出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和传统的单兵作战相比,融合报道更加依赖团队作战,一个报道,需要前后方采编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通力协作。疫情暴发后,深圳报业集团迅速启动了统一指挥、统筹策划、分工协作、集中推送的联合作战指挥机制,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二、无视频不新闻,电商直播前景广

在这次疫情报道中,视频直播以其直观、形象、及时、现场感强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场合,成为传递疫情信息、揭秘方舱内幕、传播战疫英雄故事、普及防疫知识的最佳手段,无视频不新闻已然成为共识。在形式上,短视频、VLOG在疫情报道中大显身手,火神山、雷神山的工地的“慢直播”,造就了上亿人一起“云监工”的奇观。

随着疫情好转,电商直播成了复工复产中最火的一道风景。政府官员、企业家、各路网红纷纷披挂上阵,带货直播,销售额颇为可观。宝安区新安街道联手深圳新闻网,通过直播为对口帮扶的车田镇推销腐竹、土鸡蛋等土特产,也取得良好效果。直播电商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方能持续发展。

image.png

三、数据新闻价值更加凸显

透明及时的信息发布,是稳定民心、研判疫情的重要措施。疫情期间,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确认病例、疑似病例、死亡人数、治愈率等数据,各媒体均给予及时报道。许多媒体还以可视化的表格和疫情地图方式,直观动态呈现疫情信息,疫情动态一目了然。多家媒体推出“患者同程查询”软件,帮助公众方便查询所乘班次是否有疑似患者,助力疫情防控。

部分媒体利用新技术对疫情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透视数据背后的信息,更好地了解疫情,解读疫情。例如,《晶报》的“晶数据”栏目2020年2月8日推出的一篇报道《深圳公布的339个确诊病例背后,藏着什么规律?》,通过对这339例确诊病例的详细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了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例来源、发病时间、治愈率、死亡率等信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服务性。

四、社交娱乐功能成卖点

宅家的日子长了,能干些啥?网上社交和娱乐成首选。疫情开始后,媒体公司的经营遭受重创,但互联网公司的游戏板块却赚得盆满钵满。美国在线娱乐公司Netflix今年一季度新增用户1580万,营收58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主要收入来自会员订阅。

疫情导致线上社交需求倍增。抖音海外版TikTok截至今年4月下载量已经突破了20亿次,是今年一季度全球最受欢迎的APP,其吸粉秘诀也在社交和休闲娱乐功能。TikTok每晚都会邀请一些名人、专家分享烹饪技巧、美妆教学、舞蹈课程、魔术秀、论坛对话等各类活动,内容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Facebook则宣布在Facebook Messenger启用“群组聊天室”功能,该功能适合即兴或偶然间的互动,比如用户想就某个问题与好友进行讨论或征求别人的意见,就可随时建立一个聊天室,感兴趣的好友也可加入。聊天室最多可加入50人,交流时间不限。

五、舆情服务需求趋旺

与疫情相伴随,网上舆情此起彼伏。当人们普遍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舆论引导工作搞好了,可以稳定人心坚定信心;搞不好,则极易引发恐慌,形成次生灾害。如何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掌握民众呼声和诉求,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一个重要课题。疫情初期,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因为缺乏经验,在信息发布和舆情处置方面出现明显失误,造成不良影响。

疫情发生后,深圳新闻网舆情中心为数十家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提供舆情定制服务,主要包括提供舆情监测、应对及相关培训。从客户反馈的情况看,各单位对专业化的舆情服务需求颇为旺盛,许多政府部门在出台政策或者启动重大工程之前,都会请专业机构进行舆情评估,了解民情民意,消除舆情隐患,化解矛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六、在线采访、远程办公效率高

在疫情特殊时期,记者的许多采访都是通过电话连线或者视频来完成,在家远程办公也相当普遍。部分采编人员疫情期间被困在湖北老家,但大部分工作均可通过线上完成。人们甚至发现,许多会原来可以不开,许多人原来可以不见,许多饭局原来可以不吃,该办的事还是办成了。

在线采访、远程办公高效便捷,并节省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因此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普及推广。当然,这也对媒体公司的数据处理能力、网络速度和相关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

七、澄清是非是主流媒体重要职责

疫情期间,百姓对疫情信息有一种饥渴感,另一方面,海量的网络信息,夹杂着许多虚假信息,泥沙俱下,常常令人们无所适从。在这个时候,主流媒体应该发挥优势,积极求证,澄清是非,体现其权威性和可信度。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甄别假新闻,净化网络空间。另一方面,应努力提高普通民众的媒介素养,使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体信息时,具备较好的辨别能力、质疑能力和理解能力。

八、防护力也是战斗力,安全防护将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的必修课

每每有地震、洪水、台风等突发灾害事件发生,总有许多充满激情的新闻工作者勇敢地奔赴一线,冲向现场。然而,在这种高风险的场所如何做好自我安全防护,我们过去无论是在学院教育或是后来的职业生涯中,并未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各媒体单位很少储存配备防护物资,台风暴雨天出去采访,连一双防电靴都没有。这次新冠病毒的毒性和传染性极强,记者在一线采访,面临巨大的风险。所幸在防疫专家、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前往湖北采访的记者们进行了必要的安全防护强化培训,未发生感染事件。

经此一疫,我国的各大高校的新闻专业应该把安全防护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地震、洪涝、台风、火灾、战地采访中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都要有明确的指引。各媒体也应该邀请专家对在职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记者的防护技能,并针对不同的高风险采访的需要,储备相应的安全防护包随时备用。

九、政务类新媒体异军突起

在这次疫情期间,产生了一批“网红”政务新闻媒体,最具代表性的是“i深圳”,凭借强大的技术功能和行政业务赋能,用户量短时间内暴涨,日活惊人。1月26日起,“i深圳”迅速开设了疫情防控的专区、专线、专席,汇聚了政策服务、信息发布、发热门诊、轨迹查询、人流热力图等市民群众需要的高频的服务。后来陆续推出的“深i您”自主申报系统、“深i您”健康码等均成为市民经常使用的工具。另外,各级卫健部门的官微成为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关注度大增。这些政务新媒体从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传统媒体的一些功能,由于其功能比较单一,预计疫情过后其活跃度就会恢复常态。但如果能与正式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则可能成为一股新的传播力量。

十、客户纷纷缩减预算,媒体经营需转变思路

受疫情影响,许多政府部门已经明确提出要“过紧日子”甚至“过苦日子”,商业机构也大幅消减宣传推广预算。这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媒体公司经营带来重大影响。一个明显的迹象是,今年以来政府部门工作性、形象性、成就性的特刊宣传大幅减少,有限的经费主要投向民生服务宣传、官微运营、视频制作、舆情监测等领域,并且普遍要求配套线下活动,成本高昂。商业机构的宣传推广则从品牌宣传向效能宣传转变,更加重视投放的直接效果。媒体公司显然需要调整经营的思路和方式,要靠更具创意、更具实效的服务来吸引客户。另外,要争取通过优质内容订阅、版权收入等来增加收入,减少对广告的依赖。

目前,新冠疫情在我国已经基本得到有效遏制,但全球范围内疫情仍此起彼伏,前景不容乐观。适者生存,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世道,媒体只有以变应变,顺势而为,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