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分不清:财经报道or经济报道?

作者:李诚系深圳商报编辑  2020-07-24 15:00  新传播    【字号:  

财经报道、经济报道和金融报道,是可以相互通用的概念,还是有所区别,不少人说不清楚。本文通过多途径论证,认为财经报道包括经济报道(主要指实体经济)和金融报道(主要指虚拟经济)两部分。这两部分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财经报道”概念。而“财政报道”不应该涵括在“财经报道”里面。

【关键词】财经报道  经济报道  金融报道  财政报道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增添了私营经济成分,也就是民营经济,以激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吸收“社”与“资”的优势,中国经济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奇迹。在这样的背景下,财经报道应势而生,并且规模和地位逐步扩大和提高,在财经专栏、专版的基础上,后来还出现专门的财经报纸、财经杂志、财经频道,财经报道,成为很多投资者每天的必读内容。

与人们经常提到的“财经报道”这个词相比,“经济报道”也是广大投资者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同样的,还有“金融报道”。在不少人的眼里,甚至在很多财经报道从业者看来,“财经报道”和“经济报道”,说的都是基本相同的东西,差不多可以通用。至于这两个词指的是哪些内容,“财经报道” “经济报道” 和“金融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不少人一时说不清楚。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财经报道”“经济报道”和“金融报道”,能否分得清,似乎影响不大,反正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阅读,能帮自己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报道,就是好报道,没有多大必要去区分属于哪种类型。但对于财经报道的从业者,无论是从报道机构、部门的设置,报道人员的分工安排,版面、频道的划分,还是日常报道工作的需求来说,都很有必要弄清楚这三个概念。

要弄明白“财经报道”“经济报道”和“金融报道”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只需搞清楚“财经”“经济”和“金融”的含义、区别和联系就行了。

“经济”主要涉及实体经济

百度中“财经”的检索结果是:财经(财政金融经济)是指财政、金融、经济。财经类专业是指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常见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统计、财税等。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财经”的解释是:财政和经济的合称。

上面两个解释中,都出现了“财政”一词。

“财政”是什么意思呢?百度的解释是:所谓财政,就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政府部门对资财的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活动。两者对“财政”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大致就是与“政府的收入与支出”有关的活动。

那么,“经济”又是什么意思?

百度的解释是: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经济学上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

可见,两者对“经济“的解释基本一致,大致就是指与物质有关的生产劳动。也可以说是与实体有关的价值创造活动。

综合起来看,百度和《现代汉语词典》对“财经”的解释,有两个方面是一致的:一个是指政府的收入和开支,另外一个是指与实体物质有关的价值创造。所不同的是,百度的解释多了一个“金融”。

“金融”更多地涵括虚拟经济

金融的含义是什么?

百度的解释是:金融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一般指与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有关的一切活动。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以及证券交易等经济活动。

两者对“金融”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即都是与货币有关的活动,与钱的比率有关的活动(汇率),以及与银行和信用有关的活动,都没有离开“钱”(货币)。

我们知道,经过物物交换时代之后,盐、贝壳、铜钱、白银等,曾经都是早期的货币。后来,经过“大浪淘沙”,黄金长期成为很多国家一致认同的货币。在纸币出现之后,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纸币的发行是以黄金作为基本“锚”,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准备金”性质的东西。在货币发行过程中,有多少黄金,才能发行黄金数量一定倍数的纸币,不能超发。

同样,在“金本位”制下,美元“锚”定黄金,同时,美国超群的经济、科技和军事、文化实力,迫使各国货币以固定汇率的形式,与美元保持一定比例的汇率关系,从而间接地与黄金形成固定、紧密的联系。

上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解体之后,各国货币对美元出现浮动汇率制,各个国家的货币,没有了黄金的掣肘,便开始进入根据需要来印钞的时代。如果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政府就会通过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投放等,来增加流动性刺激经济复苏。比如,为了应对2008年发生的次贷危机,美国不仅把利率从超过5%的水平,在短期内降低到接近于0,而且先后三次实施量化宽松,向市场释放了巨量的货币。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无论是之前的“黄金”,还是后来的“美元”,都是一个时间段内的硬通货币。简单地说,“金融”就是与“钱”有关的行业,是从具有信用关系的虚拟资本衍生出来的,并随着信用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发展。一句话,“金融”主要涉及的是虚拟经济。

可见,“经济”是与实体的物质生产和价值转换有关的概念,“金融”则是与虚拟经济有关的概念。

百度与《现代汉语词典》在关于财经的解释上,都认为“财经”包括实体经济的“经济”,以及政府的收支活动(财政)。只是百度的解释多了一个内容,认为“财经”还包括虚拟经济的“金融”。

“财经”包含实体经济的“经济”,以及虚拟经济的“金融”,“虚”“实”两方面恰好可以互补,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而体现政府收支的“财政”,则显得比较突兀和多余。有的“财经”概念里,之所以要加进去一个“财政”,可能想要突出的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实,无论是实体经济领域,还是虚拟经济领域,都有政府、政策的力量和存在,不可能脱离政府和政策去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即便在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存在政府不介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情况,在政策上,同样有政府“计划”“调控”的必要。

也就是说,作为“财经”的概念,从新闻、传播的角度,以及财经报道研究的角度来看,把“财”生硬地理解为“财政”,是不合适的。

“财经”一词有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

“财经”一词,虽然很难考证最早出现在什么年代,但是其发端于封建社会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人们所认为的“财政”,出现在中文词汇中,只有百年的历史,进而可以推断,被人们认为涵括“财政+经济”的“财经”,其历史要比“财政“更短。

据考证,清朝光绪24年,即1898年,在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这是在政府文献中最初启用“财政”一词。“财政”概念的使用,是当时维新派在引进西洋文化思想指导下,间接从日本“进口”的,而日本又是从英文public finance一词“进口”过来的。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宣传三民主义曾多次应用“财政”一词强调财政改革,民国政府成立时,主管国家收支的机构命名为财政部。

“财经”这个词在中国的出现,应该比“财政”还要晚。从民国到改革开放初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金融行业不发达,银行业、保险业都比较弱,而证券行业,直到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才正式营业。所以,当时人们对“财经”的认识,很自然地仅仅停留在“财政”和“经济”上。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比较纯粹的计划经济,“财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上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行业,一直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所以,人们很自然地将“财经”归纳为“财政+经济”。

可见,“财经=财政+经济”,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产物,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人们基本上不把“财经”和“金融”联系起来。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壮大,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发展迅猛,这些虚拟经济领域,成为实体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血液和润滑剂,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当前,尽管计划的手段仍然是必需,但经济发展更多的,是让市场来配置资源,即便政府也要尊重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而以往计划经济时期处于中心地位的“财政”,跟以前相比,其重要性相对要弱化很多。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也就三四十年,财经报道出现得又要晚一些,也算是个新生事物,新闻研究界对财经报道的思考,也还处于初级阶段,新闻院校中没有单独的财经报道学院或者财经报道系,即便是单独的财经报道专业也很少,相关的研究论文相对要少很多。

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不长,对财经报道的研究不深,以及财政曾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等背景下,无论是检索百度,还是查《现代汉语词典》,它们对“财经”的解释,基本上都是“财政+经济”。 “财经报道”也一直被理解为“财政报道+经济报道”。

“财政”专业不是财经大学的拳头专业

我们再从国内财经大学的院系设置角度,来探讨“财经”的含义。

有不少财经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经管类学院,设置了财政税务院系,但也有很多没有设置与财政有关的院系,比如上海财经大学的主要院系是: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统计与管理学院,数学学院等,就没有以“财政税务”冠名的学院。而设置了财税院系的财经大学,其财税院系的排名,基本上都不靠前,应该可以理解为在这些财经类大学看来,“财政税务系”的重要性,要在“经济系”和“金融系”之后。

梳理知名财经大学的专业设置,可以看到,“经济”和“金融”是它们的必备学科,也是重点学科。从这个层面来看,对于财经大学来说,“财政”并不是“财经”里能够与“经济”“金融”并列、必须突出的内容。

美国财经高官眼中的“财经”

经济非常发达的美国,是如何看待“财经”的含义呢?

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在他的专著《金融的本质》里谈到中央银行的职能时写道:中央银行的第一个职能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即追求经济稳定增长,避免大幅波动(如衰退等),并维持稳定的低通胀,这是中央银行的经济稳定职能。另外一个职能,就是金融稳定职能。中央银行要尽可能地保证金融系统的正常运作,尤其是要尽可能防止金融恐慌,避免发生金融危机。[1]

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有美国学者认为,借助美国的经济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看,美联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起到世界的中央银行的作用),掌管美联储的伯南克,先后获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7年,曾担任经济学系主任。他就职于多家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后担任美联储理事,2005年6月,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2006年2月1日,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

可以说,伯南克既是经济学领域的资深专家,也是掌管美国这一世界超级大国货币政策的官员,理论知识渊博,实战经验丰富。他对央行两个职能的理解,可以看出他对国家经济生活,也即“财经”的准确解读,那就是:“财经”包括“经济”和“金融”两部分。

小结

显然,认为“财经=财政+经济”的理解,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阶段,不能很好地指导财经报道实践活动。

“财经=经济+金融”,这样的理解,就更为全面和切合实际。那就是,“财经”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部分,其中的“实体经济”,就是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而“虚拟经济”,主要就是指以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为主的“金融”。

从理论和业务探讨的角度来说,无论百度还是《现代汉语词典》,把“财经”概念里的“财”,解释为“财政”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为对“财经报道“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所以,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解释是不妥的。

这里的“财”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和“金融”,即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第二,就是人们获得的“财富”;“经”,也有两个含义,可以解释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获得财富的“策略”和“方法”。


注释

[1].[美]本·伯南克. 巴曙松,陈剑译. 金融的本质. 中信出版社2017,2017.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