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络民粹主义笼罩的未来

作者:马立明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访问学者  新传播    【字号:  

在当今的传播学与政治学视野中,网络民粹主义毫无疑问是重要议题之一。在网络的加速和异化作用下,当下的网络民粹主义表现出很多新的特点。

在当今的传播学与政治学视野中,网络民粹主义毫无疑问是重要议题之一。在网络的加速和异化作用下,当下的网络民粹主义表现出很多新的特点。

民粹主义一般被认为是反精英的,崇尚绝对的“人民性”。穆德提出了一个最低限度的民粹主义定义:一种内核空洞的意识形态,认为社会最终将分裂为两个同类且对抗的群体——“纯粹的人民”和“腐败的精英”,并且政治应当是人民公意的一种表达。尽管学界对民粹主义的定义不一,但普遍接受以下概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不过,拉克劳认为,民粹主义是一种具有反精英特征的精英主义。换言之,尽管民粹主义体现为强烈的反精英政治的特征,但是它的发动离不开精英的“觉悟”和“引导”。总有一部分精英扬言代表民众、关注底层利益,甚至走向“平民崇拜”。这些民粹主义精英强烈反对“神秘的精英政治”,经常谴责黑箱操作、背后妥协、复杂的程序、秘密条约等。在网络时代,普通人也可以将个人的思想呈现在网络上。这导致了意见领袖可以迅速从普通人转变而来。在社交媒体的情境下,“粉丝”成为民粹主义策略的关键词。自从2010年以来,在西方社会中有不少网络红人依靠民粹化的话语策略(耸动、夸张、极端、戏剧性)获得了大量的粉丝,从而进军政坛,接近或抵达权力的中心位置。最典型的案例是特朗普,他通过发送极具个人风格的推特,从一个政治素人晋级为政治领导人。因此,意见领袖的角色往往是网络民粹主义的核心要素。

长期致力于民粹主义研究的学者林红认为,“民粹主义政治动员中存在一个双向抉择的关系,一方面是社会上层、精英分子和知识分子对人民力量的明确认识和精心设计,另一方面是下层劳动人民愿意付出参与政治运动的条件,他们有自己的需求和设计。”这说明,民众也是精确地计算了参与行动所带来的回报率。由于网络参与带有匿名性的特征,参与难度较低,因此很容易引起网友的共情。而当受众判断加入运动能带来改变自身境遇的机会(比如作为社会底层的黑人),他们就会自愿成为运动的追随者,而服从精英的话语策略,成为其“铁粉”。在网络民粹主义的逻辑中,少数精英与草根的关系就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意见领袖与粉丝的关系——两者达成交换,成为利益共同体。而其他精英则成为网络民粹主义攻击的对象。

网络民粹主义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照这一趋势,网络民粹主义很可能还会进一步激化,话语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悲观的观点认为,随着网络的全面草根化,反智与极端的言论将获得多数受众,而带有精英主义、强调对话沟通与平等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将逐渐退场。只有通过技术手段限制或减缓网民内容生产的内容和速度,并复活“把关人”这一古典而专业的媒介角色,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世界中,重新设置中心,才能避免激进思潮对理性的破坏。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