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马航失联报道的可借鉴之处

《华尔街日报》马航失联报道的可借鉴之处

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刘卓岚  2014-06-17 16:16  新传播    【字号:  

        在探寻失联航班真相的过程中,媒体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中西方媒体呈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本文以《华尔街日报》为例,分析其在马航失联事件报道中的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马航失联 《华尔街日报》 信息挖掘

 

《华尔街日报》总体报道风格偏于严肃,多为深度报道,面向高收入、高文化水平的读者群。2007 6月被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后,《华尔街日报》推进了自身改革,减少了以往长篇的文字性评论文章,更关注突发新闻以及头版影响力,对美国报业产生巨大影响。3 8日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华尔街日报》与世界各大媒体一样高度关注事态发展,并以专题的形式予以报道。下面简要分析该专题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从报道的类型来说,马航失联是当天突发的重大新闻。

    从报道内容来分析,马航失联事件专题主要包括:国际力量搜救及调查行动的进展、有关专家及信息提供者对事件的分析推断、对事件中可疑之处的质问和分析、马来西亚政府官方发布的信息及新闻发布会情况、事件中涉及的科学知识的普及如《调查者如何利用多普勒效应追踪MH370》、家属情况、其他影响如《MH370的搜寻行动暴露亚洲国家国防开支》和《民调:MH370航班失联事件后中国游客不愿赴马》。专题的报道基调是以客观严谨的态度报道事态发展,探求飞机失联背后的真相。这样的基调决定了整个专题以上述前四方面为重点,其他内容为辅助的版面安排,以时间顺序的纵向报道与多方信息收集、整合、分析的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道,使之体现出既及时反映搜寻行动进展,又能对其中可疑之处进行深度报道。《华尔街日报》在报道飞机失联中最突出的贡献是 3 12日披露美国调查员推测 MH370“消失”后仍继续飞行了 4小时的信息。此前,搜救行动一直集中在南中国海域,这一消息的公布显示出 MH370可能的所在范围扩大了上千英里,引导搜索范围的转移。

从报道方式来看,专题在引用观点和言论时综合运用了直陈式和转述式。《华尔街日报》在马航失联的连续报道中,直陈式多用于引用马方官员的话语,表达相关专家,尤其是不愿透露姓名的信息提供者的观点时常是转述。在发布于 3 1315:29ET的报道《马方:没有收到飞机续飞数据》中,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希山幕丁(Hishammuddin)及马航首席执行官阿迈德(Ahmad Jauhari Yahya)表示“任何情况都有可能”时,记者直接引用原句。该文章表达了马方否认航班续飞的说法,而其后马方又承认此消息,并因此促成了搜救范围的改变。由于两名官员都是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引用直接引语能够清楚明了地向读者展示其立场,而且马方多次以“不确定”“否认”“有可能”的态度应对媒体的质疑,直接引用更能直观地表现出马来西亚政府过于谨慎,甚至反应拖延迟钝。

《华尔街日报》马航失联专题报道的组织与策划体现出媒体的导向作用不仅针对舆论,而且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发展进程有直接影响。过去一般情况下,媒体对社会事件的评论、分析,帮助人们发掘和思考到事情的不同方面,从而引导大众对事件认识的方向。在此次飞机失联事件中,由于领导搜救和调查行动的马来西亚政府行动迟缓,人们不满足于官方给予的信息,主流媒体在此充当了权威信息的另一个发布者。《华尔街日报》和BBCCNN等媒体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包括飞机部件制造公司、各国军方、情报局、卫星公司、专业的航空从业人士等等,为其报道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虽然在大数据时代中,新媒体与旧媒体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收集和发布源源不断的讯息,人们比以往更积极主动搜寻所需资料,但是权威的主流媒体更受人们青睐和信任。《华尔街日报》在专题报道中显示出对数据有条不紊的处理方式,对信息条分缕析,使得读者对事件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迅速地随进展而更新,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与垄断了权威信息发布的西方主流媒体对比,中国媒体暴露了其自身的不足。第一,新闻挖掘能力的偏弱。在马航失联事件中,尽管中国媒体也第一时间派记者前往国外跟进事件,但固有的“等待官方消息”的报道方式让他们吃了大亏,因为主导的马来西亚政府信息重复、不确切、前后矛盾,这样的官方消息根本无法让人们了解真实。相反,西方媒体利用广阔的信息源链条积极挖掘隐藏的信息,甚至使社会形成了对马方的舆论压力。对比之下,中国媒体没有新鲜的“食材”,读者自然不买账,纷纷转移视线,从外媒获取进一步的消息。第二,中国媒体的报道方式感性大于理性。这个现象一部分是由于第一点所造成的。因为没有重要的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媒体只能挖掘新闻事件中的人情味,以煽情、动人的方式获得读者的支持。然而,新闻报道并不是要在社会中掀起泛滥的情感,而是要更理性、更透彻地了解事情真相。诚然,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必要的,但在没有了解清楚事实的情况之前,大打煽情牌显然对追寻真相无益。第三,中国传媒的资源触角不够广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传播学院终身教授钟布在《反思中国记者在马航失联报道的表现》一文中提到,美国大型媒体中有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人际网络,这为媒体做不同领域的报道时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供给。而且媒体还会定期举行工作坊和讲座,加强记者的专业认识。这奠定了西方媒体报道向纵深挖掘的良好基础。而中国媒体记者很少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因此常常是针对刚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属领域才去了解相关背景,这种了解是表面的。即使去采访相关领域的专家,记者本身的人际关系网不广,能索取到的资源也有限。

编辑:刘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