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新闻采编

大数据时代的新闻采编

作者:广东省中山市委党校副教授,传播学博士后 党西民  2014-06-17 16:33  新传播    【字号:  

        大数据对新闻采编产生了冲击和变革,带来了以用户为导向的新闻编辑和大数据的精准化新闻营销。在新闻内容和新闻生产快餐化的大趋势下,大数据采编提升了新闻采编的速度、准确率和科学性,为新闻决策提供可靠的内容、重要的数据支持,提供扎实的报道参考,甚至是直接生产报道内容。

关键词大数据 新闻采编 精准化 

 

 大数据的价值堪比石油。著名的研究公司麦肯锡表示,大数据是下一个创新、竞争、生产力极高的前沿。许多大型企业正在不断地开发与其相关数据的价值,并且获得了不菲的收益。颠覆性技术对新闻的采、写、编、评、拍和后期制作产生了颠覆性冲击,现有的新闻采编模式正在走向历史博物馆。使用大数据进行采编,必须提到新闻界的发展议事日程上来。另一方面,新闻业拥有大量的新闻内容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突破外部困境,驱动自身跳跃式发展,是当前新闻业的主要困境。

 

一、 大数据化采编的必然

 

 在新闻采编中,传统的信息来源主要通过电话和邮件进行,线人的渠道对内容的搜集非常重要。但是对整个社会现实来讲,这些信源并不一定具有样本的科学性,而大部分是耸人听闻的事件。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大量的新闻事件被数字化,网民越来越直接在网络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所发布的东西越来越具有样本上的科学性。例如,“Web网站收到的流包括各种类型。例如,谷歌一天收到几亿个搜索查询。雅虎的各个不同网站上收到数十亿个‘点击’,诸如‘sore throat’(咽喉痛或咽喉炎)之类的查询频次的上升能够让我们对病毒的传播进行跟踪。某个链接的点击率的突然上升可能意味着有些新闻连向此网页”,谷歌通过引擎可以判断哪个地方发生了流感,规模有多大等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比官方信息要早一周多,况且更为精准。新闻采访作为对信息搜集的主要方式,其主要领域逐渐变为对网络信息的搜集、加工和整理,甚至网络内容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

(一)大数据逐渐在采编上具有替代性

 传统媒体在发展中遇到许多困境,例如,对受众不敏感,跟不上受众的思想、情感和关注点的变化,对热点问题的报道总是慢于网络媒体等问题。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传统媒体正在失去把握热点新闻的阵地,新闻传播渠道越来越多,独家新闻越来越难得,深度报道越来越贵重。大众媒介在对新闻热点的总结、分析和深度报道的处理上应该发挥的效力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在新闻价值的生产链条上,大众媒介的强项越来越体现在新闻内容的搜集、深度加工和后期制作上。虽然笔杆子仍然是大众媒体的核心人才,但新闻的后期制作不单纯是手工作坊式的个人写作,数字化正在削弱笔杆子在媒体中的地位。媒介其对深度、速度和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技术越来越具有替代能力,并逐渐超越人的写作能力。

(二)大数据采编刺激新闻业走向自动化生产

 当今,商界对用户数据的搜集、管理、分析和深度开发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共识。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行业逐渐实现了对用户的数据挖掘、分析、归类和价值开发,并且获得了丰厚的盈利。目前新闻业主要依赖于采编人员的新闻敏感性、对事件的预判、对采访的设计、报道的规划和内容的整理等方面,以主观判断为准,新闻业的工作经验需要从业多年才会培养出这样的直觉。目前新闻业面临着采编人员逐渐年轻化,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从业经验有限等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而这些人对新闻的直觉需要长期培养。而经验丰富、职业敏感性强和新闻直觉强的老员工则在速度上稍逊一筹。在新闻内容和新闻生产快餐化的大趋势下,大数据采编将提升新闻采编的速度、准确率和科学性,为新闻决策提供可靠的内容、重要的数据支持,提供扎实的报道参考,甚至是直接生产报道内容。

 

 二、以用户为导向的新闻编辑

 

 新闻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是数字营销,它往往以用户为导向。新闻内容的消费终端是用户,大数据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用户的关注。

(一)新闻业的“产销逆转”

 在传统的工业生产领域,产品是从生产开始,到消费结束。而在现代生产领域,出现了“产销逆转”现象。即从消费者开始,到生产结束。强调用户体验、用户参与以及对用户的参与式管理成为大众媒体发展的方向。过去新闻业是从对事件的新闻性、社会需求、价值观的判断来生产新闻,而现在则根据受众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依据受众的需求结构来生产新闻内容,这表现在对新闻内容的选择、新闻策划的实施、叙事方式的设计、新闻产品的最终展现等方面。新闻内容的生产必须从受众开始,才能生产出受众所需要的内容。大数据对读者的深入了解程度为新闻业的“产销逆转”提供了可能。

(二)根据用户结构来预判新闻内容

 数字营销能将用户的海量信息搜集起来,做精细化管理、精准化分析,做到对用户需求结构的预判。在数据营销中,通过对用户长期、中期和近期数据做判断,构建参考型数据框架。通过对用户信息的长期采集,搜集用户的结构性特征,抽取其结构性框架;通过对用户的中期搜索,发掘用户近期生活和习惯,梳理其变化过程,分析其发展和变化的内在理路;通过对短期数据的挖掘,发掘新近发生的事件,最快最准确地把握热点事件。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数据挖掘不但生成了新闻用户的结构化形式,而且构建出用户变化的特征,满足用户当前和长远需要。它会达到对用户结构、最新变化和热点话题的把握,做到话题管理与受众之间的最优搭配,以求读者能够获得更准确更优质的内容。

(三)新闻内容的生成和管理

 通过对大量新闻素材的数字化分类、管理、检索、配置、组合,形成对海量信息的加工能力,构建常态化的信息生成系统。大数据需要将新闻内容生产分解出各种小环节,通过自动化模块实现这些小环节的功能,形成新闻内容生产的固定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一方面需要定期提供、定期归总、分析和定期生成内容,为传媒集团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为采编主管部门的新闻选题和决策提供参考,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采编管理指导方案,以避免采编人员感性判断的失误;再一方面,随时提供最新的内容数据,力求达到选题、采集、编辑的及时更新,为采编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另外,当新闻事件发生变化时,可以对采编内容做出即时调整,做到以最快的速度换稿,极大地降低采编中的失误概率,避免因撤稿和换稿而出现的混乱。

(四)根据用户规律生产新闻

 在大数据时代,新闻采编要将用户作为人类学意义上的群体。爬取这些用户的工作习惯、生活习惯、情感习惯和使用媒介的时间特征,建设用户的信息结构。将用户的习惯分成不同的维度,并做交叉分析,达到对用户的多层次了解。其次,做好用户对新闻内容需求的结构性预判,做出多样探索,针对用户生产最佳的信息组合方式。另外,将用户作为变化的个体,预判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结构以及情感诉求。再次,当新闻事件变动时,根据对用户的预判,将事件加工成所需要的资讯、信息。通过这些数字化模块的使用,将传播成本压缩到最低,并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三、大规模数据和精准化新闻

 

 大数据还需要做到对信息的精准化加工,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的精准化。

(一)搜集数据并构建起大型数据库

针对新闻源,大数据一方面需要挖掘大众媒介,将媒体的内容整理成庞大的信息库,建立起结构化新闻采编模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将散落在网络角角落落的碎片化内容整理起来,挖掘非结构化内容,进行归类、对接、存储和深加工。针对用户,大数据一方面可以建立起大型的用户数据库,包括用户使用媒介的方式、渠道、时间等特征,这些数据将成就新闻业的竞争力,成为新闻业的重要财富;另一方面,用户信息库不但是报道内容的信息库和参照系,也是新闻敏感点、热点,更能提供报道的思维结构、报道框架、趣味、风格等,还能为报道提供足够多的角度、观点,并构建深度报道的思想智库。

 另外,新闻报道具有即时性,数据挖掘可以网罗新近出现的现象。通过对点击量、围观数、评论数等特征,判断该事件的热度,准确地判断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并初步确定该事件的具体走向,为报道提供可靠的参照系统,避免政治风险,提高社会效益,提升媒体的品牌价值。

(二)海量大数据的个性化营销

 大数据并不仅仅意味着数据量的庞大,而且是数据的庞大处理功能,以及精确分析,以求达到对数据价值的精准化开发。大数据采编将意味着,新闻内容不但要大量聚合,并且对这些内容进行精确分析,以求达到对内容的最大程度的开发,优化数字内容的结构。

 内容生产将不仅生产出庞大的数据,更会根据不同受众的情感结构、思维特征、使用媒介方式、使用媒介渠道和时间等因素,生产出多元化的新闻内容。进而,将多元化的新闻和多元的用户需求一一对应起来,做到内容和用户的精准匹配,更有效地将这些内容投递到受众那里。例如,国外的 Prismatic公司能够在用户登录Facebook Twitter等网站的几秒钟之内,“使用他们之前的阅读历史进而去分析用户的兴趣,然后推荐阅读,使用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活动,从而将联系人发表的、符合用户胃口的文章推荐过来。”在投送上,选择更精确的推送时间,更个性化叙述方式,更独特的推送(投递)方式,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达到新闻产品的精确化定位,精细化生产,实现新闻产品的分众营销。针对不同的受众,同一篇报道将会展现出不同的新闻叙事、风格和角度,以达到对新闻内容的精准化营销。

(三)从数据挖掘到数据分析和数据决策的自动化

 大数据采编需要做到“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决策”整个过程的自动化,实现从采集到生成的自动化运行。美国国防部为了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每年投入大批经费,研究从数字化内容的搜集到自动化运行和自动决策的工具。“这些工具能够识别趋势、适应现实世界的条件,并可不依赖于人类的干预而在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成功运行。实现人机系统,促进人机接口的发展,以实现运行和培训方面的无缝合作。 ”国内的数据决策还处在从数据挖掘到数据分析的阶段,依靠数据进行决策,则是未来数据发展的必然。因为新闻采编过程的复杂性和高强度特征,大数据时代为新闻的自动化生产提供了一个前景。

 

编辑:刘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