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中,有猛虎在细嗅玫瑰”
“在我心中,有猛虎在细嗅玫瑰”
——评深圳特区报记者庞贝的长篇小说《无尽藏》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工会办调研员、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福田区作协副主席 周思明 2014-06-18 17:47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由深圳特区报记者庞贝创作的长篇小说《无尽藏》利用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反推书中的真相,创造出一种极其高妙的对立和融合,文本虚实相生,故事亦真亦幻,时间亦古亦今。这种文学和历史相互拧结、难分彼此的写法,第一次打破了传统历史小说或戏说、或索隐的写法,独树一帜地将类型文学和纯文学有机糅合为一体,创造了别开生面的另类文学虚构方法,进而产生了 1+1>2的神奇审美效应。
【关键词】长篇新作 审美价值 写作特征 创新意义
供职于深圳特区报的资深记者庞贝入选《中国作家》2013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的《无尽藏》,其最大亮点就在于,它是一部熔悬疑元素和文学性于一炉的“神秘惊人的书中书”。《无尽藏》通过破译一幅《夜宴图》,讲述南唐后主李煜治下的宫里宫外的斗争。史虚白、朱紫薇、秦蒻兰、樊若水、大司徒、小长老、耿炼师、李后主这些书中人物也是历史人物,以他们各自不同的境遇,将我们带入南唐那烟雾缭绕的历史迷宫,生动具象地揭示出从现代到南唐的历史宿命。故事从当代语境的一场饭局切入,“我”是一位出版社主编,在声色犬马的饭局上却艰涩地怀念起因遭遇强拆事故而去世的友人小林。诡谲的是,小林不仅是“我”的同学,更是南唐名将林仁肇的后人,这看起来有点不可置信,也有些人为,但作家就是执意地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就在于,它让故事接入小林生前握有的一卷古书,该古书乃是林仁肇的儿子,另一个小林所撰写,名曰《无尽藏》。这种“书中书”的写法也很好玩,让我想起“电影中的电影”或“画中画”等等艺术呈现,给人以审美的叠加怪相,也使小说有了“元叙事”的色彩。现代的小林在发现先祖留下的这部古书后,将其翻译成白话文,生前找“我”期望能将这宝贵的历史记录出版,然因“我”的敷衍和忙碌最终也错失其在生前实现愿望的机会。“我”一边痛悔着自己的麻木,一边沉入小林《无尽藏》古书的描述当中,由此时间进入历史深深的隧道,将人们带入烟雾缭绕的南唐历史。这种由现实进入历史,由当下返回远古的写法,当然不算稀奇,但却很自然,也很能引起读者对于远古的探秘欲望。
(一)
令许多圈内外的读者没有想到的是,原本无声无息、名不见经传的庞贝精心讲述的《无尽藏》,其历史意蕴和无尽秘藏是如此地让人惊愕且迷惑。我想这无疑是得了悬疑小说的精髓。作品受孕于 1993年,作者在故宫出版的《紫禁城》杂志看到一神秘故事,当时就想写,但因工作忙碌耽搁下来,直到最近几年,才下定决心把这个故事写出来。这故事在庞贝心里埋藏太久,就像一个爱玉之人,他把它贴身而藏,时不时放于掌心细细摩挲盘玩。终于,它也与读者见面了。读《无尽藏》,让我联想到近年来风靡全球的《达芬奇·密码》以及《非人》《天使与魔鬼》《数字城堡》《骗局》《罗马凶杀案》等世界著名悬疑小说。《无尽藏》满足了类型小说的技术条件。在内容上悬疑小说一般与犯罪有关,其中所叙述的故事会牵涉到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作者在故事中穿插着对社会的种种丑陋、险恶以及不公正的揭露与控诉,然后会努力在故事结尾回归到一个明朗结局。悬疑小说这种内涵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首先是与长篇小说的商业性和市场化趋势及需求有关,因为只有加入悬疑的成分,才能将当下刁钻浮躁的读者群体请回书前。与一般悬疑小说无异,庞贝这部小说也具有严密的科学逻辑推理。该书之所以能受读者欢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悬念使人欲罢不能。而步步设悬要求作者具有高超的逻辑推理能力。这种逻辑推理是牢固建立在严格的历史考证和科学结论的基础上。可见,《无尽藏》具有悬疑小说的知识性、科学性、推理性等多种元素是毋庸置疑的。
(二)
《无尽藏》不仅写出一个意蕴十足、悬念迭出的现实与历史交织的精彩故事,更凭借极丰富的古典文化知识和历史传统认知,描绘出一幅韵味纯正的南唐风情画。但如果仅限于此,《无尽藏》还不足以成为文学精品,难能可贵的是,它还有着博尔赫斯的精神传承。用庞贝自己的话说:“我的确受到博尔赫斯的影响,用了一个悬疑故事与古典文学结合。但我的悬疑是适可而止的悬疑,有了这种色彩可以增加可读性,但不会影响文学性。”说到博尔赫斯,有研究者发现,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读起来像诗,他的诗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最终支撑三者的则是他的深刻思想。博尔赫斯乃是与帕斯、聂鲁达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其诗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其散文虽大多短小但构思新颖巧妙。安德烈·莫洛亚说博尔赫斯之所以能成大气候,就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博尔赫斯早年深受柏拉图和叔本华等人唯心哲学和尼采唯意志论的影响,且从休谟和康德那里接受不可知论和宿命论以及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苏格拉底等人的影响。他采用时间与空间的轮回、梦境与现实的转换、幻想与真实之间的打通、死亡与生命的共存、象征和符号的暗示等手法,将历史、现实、文学和哲学之间的壁垒打通,模糊了它们的疆界,带给人们一个神秘的、梦幻般的、繁殖和虚构的世界,在真实和虚幻之间找到一条穿梭往来的通道,并带领我们不断地往返,获得神奇的阅读感受。
(三)
在庞贝眼中,时间是叙事文学的要素,但他更希望在空间上施展文学魅力,从身体的空间,到城市的空间,到历史的空间。他为自己的好故事苦苦寻找一个“载体”,终于选择了雕栏玉砌、春花秋月的南唐,选择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南京,后来他发现《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也是南京的场景,于是这个故事丰满起来。正如有的评论指出,长篇小说《无尽藏》文笔所及,大到南唐末年的时事兵事朝章奏疏,小到南唐故都的街巷方位民风工物,乃至古往今来影响深广的种种典籍佛经书画艺文,天道回旋万古如斯的处处庙堂山林民间江湖,乃香艳与奇幻并出,禅机与哲理同在,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极尽汪洋恣肆、旖旎绮丽的想象、描摹之能事。这种对历史时代的文学性再现,也创造了这部长篇小说极为迷人的典雅色彩。该小说结构巧妙,具有书中书、时间中的时间之特点,庞贝依靠丰富而扎实的真实历史枝节和醇正的文学手法,创造出一本“并不存在”的古书。它聚焦了中国传统叙事精髓和西方现代派文学技巧,将太多的写法诸如猜谜小说、新历史小说、画中人小说、心理与声音的小说、穿越小说、时间和反时间小说、汉语实验小说、故事传奇、元小说、博尔赫斯与艾柯、悬疑小说模式与中国古典小说技巧统统揽入囊中,进行了一次文学的、思想的、技术的化学反应堆实验,开启了一次长篇小说的艰辛、曲折的冒险之旅,并成功地抵达出人意料的彼岸。所以,想要给这部作品做出一个明确的结论,颇有些难度。
(四)
《无尽藏》的悬疑性和文学性、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机地集结于作者对于小说可读性的惨淡经营上。比如,先人小林在其父林仁肇被无辜抓捕后,发现父亲暗藏在一卷古画当中的秘密画卷,这幅画卷就是后世闻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五幅画卷描绘了韩熙载家中夜夜高朋满座,莺歌燕舞的昏糜生活。这是有案可稽的。依据历史记载,当年李后主怀疑韩熙载有二心,故派人暗中监视韩府的宴客内幕,然而几个夜晚下来除发现韩熙载生活奢靡、酒肉浓重之外,并无其它破绽,故韩熙载最终得以颐养天年。林仁肇之子小林,面对父亲暗藏的古画,感到其中隐隐透出的蹊跷。为解开心中谜团救出父亲,小林带着画卷一一寻访画中相关人,史虚白、朱紫薇、秦蒻兰、樊若水、大司徒、小长老、耿炼师、李后主这些历史人物纷纷走入书中,更有神秘的女尼,让人琢磨不透。每个人似乎都是一个谜,随着这些谜团的逐渐深入,竟然带出了惊人的凶杀。事件谜题和历史谜题盘根错节缠绕不清,越是深入越感到真相如水中月、山中雾、镜中花。“无尽藏”究竟是什么?是一位女尼的名字、一座隐秘的园林、一处惊人的宝藏、一本难解的古书,抑或是一个时间和历史的迷宫?真乃扑朔迷离、一言难尽也!
(五)
语言是文学的生命所在,某种意义上讲,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庞贝的《无尽藏》之所以能营造出文学的万千气象,其殚精竭虑的独到、精湛语言值得称道。作者在进入故事主体章节之后,借助小林对古书的白话文翻译,将读者带入一种半文半白的特殊汉语语境中。如第一卷史虚白开篇写道:“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成,天地遂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神怪遂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古风古韵的语言意境立马跃然纸上。在提及李后主生儿有双瞳时,小说这样写道:“这婉娈小儿长成之后,秦淮佳丽们在那重瞳中看到的是柔情。多愁善感的皇子,风雅灵秀的文士,他以玉树临风之姿登大位,而朝官们在那重瞳中看到的是温顺。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懦弱与昏庸,但却无人看到那杀机。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这样典雅的造词遣句,在现在的中国文坛很难见到。这种描述并不是为了古意而古意,而是为了这个故事的需要,也是适合书中记述人身份特点的一种语言。作家通过这种充满古意和雅趣的文字,不仅将读者在语境上直接拉进南唐时空,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宝贵的现代古文化叙事范本,小说利用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反推书中的真相,创造出一种极其高妙的对立和融合,虚实相互相生,故事亦真亦幻,时间亦古亦今。这种文学和历史相互拧结、难分彼此的写法,第一次打破了传统历史小说或戏说、或索隐的写法,独树一帜地将类型文学和纯文学有机地糅合为一体,创造了别开生面的另类文学虚构方法,进而产生了 1+1>2的神奇审美效应。西方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有句:“在我心中,有猛虎在细嗅玫瑰。”以此诗句形容庞贝的《无尽藏》,不谬。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