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改革管理体制与创新运营机制探析

党报改革管理体制与创新运营机制探析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办公室主任记者 梁金河  2014-12-24 14:32  新传播    【字号:  

        本文结合党报集团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全国第一个党报集团及新整合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实践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党报集团   转型   思考

 

 从1996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党报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到2013年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的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挂牌,党报集团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的改革历程。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一直致力于探索传媒发展的最优模式,并以锐意创新的姿态勇往直前,在资本市场上的“粤传媒”已成功上市;而以大手笔合并、以资源重组、结构再造为特色的上海报业集团,主要是在更大规模上盘活资产并寻求突破。重组后的上海报业集团总资产已经超过208亿元,净资产也达到76亿元。上海“资深元老”两大报业的新聚合,携多种资源优势和长袖善舞的上市公司资本,能否演奏出下一个中国传统媒体历史上最响亮的变奏曲,尚需拭目以待。但从目前已披露的改革举措看,体制改革力度之大、机制创新方向之强,无疑对国内党报集团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方向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党报集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真正发展成为在传媒界有巨大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有主流媒体地位的现代传媒集团,仍然要坚持以平面媒体资源为依托、以创新网络媒体为突破点,坚持以“新闻媒体”与“媒体产业”为两大发展平台,积极培育新的产业群,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提升党报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一、党报集团改制创新的趋势和路径选择

 

 从“新闻媒体”和“媒体产业”两者的内涵界定而言,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很大。具体到党报集团上,“新闻媒体”的事业属性,其主要功能仍然是新闻宣传,它是意识形态、政策界定比较敏感的东西。在现行体制下,党报的主要宣传功能的性质不会变,但同时又要强化它的产业化发展,这就是市场化经营性。因此,从长远来看,党报集团的发展必须走向市场,它的最终出路是要体现在产业的发展上。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可能会存在着一个“一体两制”下分而不离的双轨运行的实际问题。“一体两制”,是指在一个政策体制内实行的同时存在的两种管理办法,即党报集团和党报本身的事业法人治理和集团控股经营的企业法人治理并存的两种管理办法。这是党报集团的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2003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启动后,党报集团在两大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一是党报集团的新闻采编业务在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同时,对党报的主流媒体定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层次探讨;二是在集团的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特别是浙报集团、大众报业集团、广州日报集团和河南日报集团,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实际成效。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是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全方位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为党报集团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指明了方向。

 上海报业集团的新掌门人裘新,在新集团成立后有一句话:“从理论上讲,某一天,报纸没有了,但报业作为内容生产行业、作为一个品牌,我相信它永远存在。”这是新诞生的报业巨头的美好期待,也是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前景的一种期待。带着这种期待,上海报业集团在集团层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在宏观层面上集团精简后的机构,新设置了影响全局的四大业务部门。应该说,这种思路和机构设置是管理体制上的一个顶层设计。

 结合党报集团的实际,在集团的顶层管理设计上,目前有两种模式可选择:

 第一种是,集团整体上按照事业法人设计。在整体事业体制里,一方面为体现党报集团的事业性质,保留集团高层、集团本部和党报采编部分为事业体制,继续发挥党报集团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集团的其他所有人财物部分,全部纳入企业体制管理。

 第二种是,集团整体上按照企业法人设计。在整体企业体制里,大部分的人财物都进入企业体制管理,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操作。这样,在人事管理、经营指标确立和目标考核上,从上到下一体运作,人财物的管理比较顺畅,集团的各项制度建设紧紧围绕集团的整体定位、发展方向、规划目标进行设计。

 第一种模式,比较适合传统的管理方式,阻力小、好操作,但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掣肘,产业化的一些优惠政策得不到充分利用。如2003年开始执行的国办105号文件(关于减免税收政策),有些党报集团因没有集团层面的转制,就没有很好地享受这个政策待遇。因为这项减免税政策是面向转制后的整个集团的全部经营性收入而言,减免数额较大,有些党报集团10年下来累计至少有几个亿。如果没有享受这一政策,相对来说就丧失了政策优惠待遇。广州日报、南方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浙报集团等,都在集团层面进行了转制,因而轻松得到了这个政策实惠。第二种模式,比较符合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大方向。一是适合国家文化事业单位改制的长远规划,二是可以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掌握主动权,特别是在过去没有得到优惠税收政策(目前仍在执行)的党报集团,对争取政策优惠有较大的空间。国务院2014年4月份又下发了《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对涉及财政税收、投资融资、资产管理、收入分配、人员安置、工商管理等问题,进一步有了明确规定。

 根据目前党报集团的现状,对以上两种模式融合后的创新设计,仍是党报集团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党报集团体制机制管理框架设计

 

 如果党报集团整体上按照企业法人设计(以第二种模式为主),在这个体制里大部分进入企业体制管理(集团高层、集团本部及党报的采编部分在新的事业体制里除外),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操作。这个思路的好处是,各个报刊作为经营性资产转换为企业后,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也为以后集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上市、进行多平台融资创造了条件。因为,这个方案不存在集团关联交易,也不存在同业竞争问题,符合上市要求,对党报集团按现代传媒发展思路开辟了广阔空间。选择这个方案,一方面坚持了党报集团在改革中出思路、出方向、出成绩的可行性预定目标,牢牢把握党报集团改革“四不变”(喉舌性质、党管媒体、党管干部、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则;另一方面,可以紧紧追赶国内外传媒业的发展步伐,积极参与同行或市场竞争,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报业传媒集团。

 这个思路,在体制机制构架设置上的原则是:“小改革,大调整”。小改革意为减少震动,大调整就是在机制创新上决心要大、幅度要大。

(一)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以党报集团的党组织(党委或党组)为最高层,对整个集团运筹享有最高决策权;

 以党报集团的主要决策者和党报为主体的集团编辑委员会,对集团内的所有报刊网的采编业务,享有组织权、终审权和监督权;

 以党报集团的主要决策者和经营班子为主体的集团经营管理委员,对集团的经营性资产享有最大的运营权、控制权和保值增值责任、盈亏担当责任。

 最终,形成党报集团“一体两翼”(党委领导下的采编、经营分工负责)的新型管理体制。

 

党报集团决策组织及系统模拟示意图

 

 

(二)在执行集团规划、落实具体目标的过程中,精简集团层面机构,在集团顶层设置若干以执行决策和目标问责为主的专门委员会。

 集团战略发展委员会:规划集团发展、重大项目及品牌、人才目标设置;

 全媒体建设推进委员会:整合集团可用资源、创新媒体产品、推进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投融资及风险监控委员会:探寻融资平台、负责资产运营、实行全成本管理;

 目标考核及薪酬奖励委员会: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审计监督项目及业绩;

 公共事务与后勤保障委员会:强化集团党工群职能、完善协调后勤保障及服务性功能。非党报的采编业务与广告业务、集团经营性公司(主要是非媒体产业),全部在企业体制里,进入企业体制管理,按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操作。这样,在人事管理、经营指标确立和目标考核上,从上到下一体运作,易于规划和考核。

 这里,特别提到集团战略发展、创新媒体产品平台建设,是党报集团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对金融与科技的重视,在集团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元素。因为,这两者互相融合碰撞出的能量,将会成为党报集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3月国务院下发 “文产发〔2014〕14号《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同时鼓励文化产业与金融业“跨界融合”,支持文化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在多元的政策利好中,党报集团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值得关注。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全国文化产业中长期本外币信贷余额已达1574亿元,同比增长36.28%;185家文化企业注册发行的债券余额已达2878.5亿元;已有77家文化企业在沪深两地资本市场上市。2013年末,全国各类型的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57只,募集规模超过1350亿元,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三)在党报集团内部,对于非党报刊网在明确其功能定位后,各报刊网实行企业法人管理,按公司管理模式运行。

 党报集团内的非党报刊网,可以探索实行各报刊网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设党委书记(公司董事长)、总编辑、总经理三职,报社党委书记(也是当然的公司董事长)必须兼任总编辑,是公司法人。各报刊网设立的公司拥有自己的版面权、人事权、财政权。版面权,即是报纸版面的内容,报社可以根据党报集团给报纸确定的定位,自己决定版面;财政权,报社作为独立法人单位,在党报集团预算范围内,有较完整的经营自主权;人事权,特别是干部的任免权,在集团确定的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内,从提名、任免到奖惩权,都由报社按企业用人制度自己确定。

 

 三、党报集团宣传功能与经营增长的双赢机制

 

 选择党报集团除党报采编部分外其余部分全部纳入市场化运营的模式,有利于集团在宣传报道和经营创新上实现双赢机制。这主要体现在:

 1.在宣传政策上,坚持了党报集团的党报属性,坚持了党管党报集团的基本点,同时也印证了已经被一些党报集团实践过的党报采编业务、经营业务分开的发展方向。实行企业集团体制下全力办企业(产业部分)和部分办事业(党报采编部分),实现了事业与企业分开运作、分类管理,党报、非党报的办报宗旨、理念、服务范围一目了然。

 2.在资产管理上,国家作为出资人的法人财产权(所有权)和党报集团企业性质的经营权进一步明晰,真正做到了责权明确、产权明晰。企业集团被授权后,掌握了国有资产的经营权,更能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主动协调、开发内外部的资本链、产业链、市场链等。

 3.在未来上市程序及政策规避上,这种构架设计,无论是走IPO还是走重组之路,都容易通过正常程序获准上市,迎刃而解地消除了证监管理的两大疑难问题:一是基本不存在同业竞争问题;二是党报集团的核心经营业务同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相一致,不会在集团内发生大的关联交易,广州日报集团即是例证。

 4.党报本身的采编费用得到了可靠保证。党报的采编费用,一是可以通过其事业属性,争取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二是根据党报采编部分的运营成本,确定一个固定数额,这个数额包括采编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基本费用。此项费用进入集团的固定成本(相当于进入集团控股公司成本的原材料费)。实际上,这是一种资源交换价值的具体体现。公司支付了这笔固定费用,得到了党报的版面支持,收获了广告收入。

 5.在寻求党报集团发展的新增长点上,这种模式符合国家对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要求,在这个构架中,集团控股的经营性公司可以建立多个平台,把集团不同方式、不同类别的经营新增长点的空间打开。

 

编辑:刘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