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时评“漫话”的创新

漫话时评“漫话”的创新

作者:深圳特区报社总编室编辑 颜庆雄  2015-07-23 18:33  新传播    【字号:  

    《深圳特区报》时评漫画以“漫话”为栏目,自2010年9月创立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和画风。它可以兴,可以官,可以喜,可以怨,真实地再现给读者的是“色、香、味”俱全的漫话画面以及读者完全可以看和“读”得懂的思想观点。可以说,时评“漫话”既为读者提供了美的视觉享受,又为读者开启了一扇“解读”新闻之窗。这其中,时评漫画的短评由漫画作者来写的现象,在国内是一种创新。

 

【关键词】时评漫画 时评专版 舆论监督

 

近年来,报纸纷纷设立时评专版,体现了媒体对评论的关注和重视,又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与思想性,时评漫画作为“视觉评论”,也成为时评专版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新闻形式。

《深圳特区报》2010年9月创办时评版以来,时评漫画以“漫话”为栏目,与“深议”“论见”“博评”等栏目一起面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和画风。时评漫画以强烈的时效性、鲜明的针对性、深刻的思想性和独到的见解,加上幽默风趣、贴近易读,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

时评“漫话”栏目上的时评漫画,就是对“时事”进行“评论”的漫画。时评“漫画”是另类的舆论监督,当天新鲜热辣的新闻事件,当天画、当天发表。时评“漫话”栏目中的漫画题材,来自读者关注的新闻,从中选出能入“画”的题材,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再配以短小精悍、点到为止的幽默评说,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形成了《深圳特区报》自己独特的一种评论方式。

在《深圳特区报》的“漫话”中,漫画和短评文章都是漫画作者一个人完成的“自画自说”,既保证了文画对题、文画高度统一,又起到了培养时评漫画作者文字能力的作用。在选题上,开创了时评“漫话”的漫画作者参与选题、参加讨论推敲的做法,这跟其他报社漫画作者“等米下锅”的状况有很大不同。这既激发了漫画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也锻炼了漫画作者的新闻选题眼光。

从2010年9月创办至今,时评“漫话”发表了几百幅反映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的漫画和短评,经常被深圳电视台《六点钟新闻》《第一时间》和许多微信公众号转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漫话”思想上的创新

 

漫画能够体现和激发作者的创造性,也是其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时评漫画要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比技术上的更新更为重要。时评漫画创作一般要突出“情与理”“意与艺”。艺术是情感的结晶,情与理的渗透与交融是漫画的基本特征。要使读者观看时评漫画作品后,思想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漫画作品必须突出“情与理”。也就是通常讲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样的作品才会有深度;要想增强漫画作品的感染力,就必须在“意与艺”的统一上下功夫。其中特别需要突出的就是艺术美。艺术美包括艺术内容的美和艺术形式的美。漫画作者美好的思想感情是艺术内容美的重要基础,而漫画作者的艺术修养和绘画基本功则是艺术形式美的必要条件。

如《公车改装》这幅时评漫画(见图1、图2),就巧妙地用汉字“公”字作为车身,一目了然地体现“公车”,用换“私家”轮子的动作,表达了公车逐渐人为变成私车。这就是漫画语言中的拟物法,这是时评漫画中运用频率非常高的思路。比拟双方之间不管怎样风马牛不相及,但一定要有某种共性或联系。

 

 

图1

图2

 

如《误会》(见图3)就是完成作品以后,突然有了新的思路和想法,又重新进行修改创作,在新的作品中,运用两张拟人的社保卡的对话,讽刺了乱刷社保卡购物的问题。风趣幽默,让人在会心的微笑中沉思。

 

图3

 

成功的漫画作品是在艺术表现过程中熟练、恰如其分、创造性地运用漫画的艺术语言。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漫画的语言,才能在漫画语言上进行创新。

 

二、“漫话”表现手法的创新

 

漫画的语言,就是漫画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表现方法,以及表现的材料、工具等。由于传统的漫画技法已不能满足新兴漫画的表现需要,不同画种所使用的特殊媒材对其艺术语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在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对现代漫画艺术的冲击下,也带来了漫画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变化。

时评漫画的时效性决定要快捷高效完成创作,往往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就要拿出合格的作品来。每次时评漫画的创作,犹如进行一场“命题考试”,紧张而激烈。假如按照传统的漫画绘制手段,大概要经过铅笔起稿、钢笔誊清、电脑扫描、填色处理、再合成完稿等繁琐的步骤,这不能适应时评漫画的“速度”要求,所以,就直接用数字书写板,直接在电脑上绘画,既环保又高效。通过电脑辅助创作和各种各类画材的使用与配合,以及电脑与手绘的融合等,大大丰富了时评漫画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也为时评漫画个性化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时评“漫话”中的时评漫画,抛弃了色彩,用黑白还原于新闻的理性和漫画的鲜明观点。在彩色印刷的年代,返璞归真的黑白时评漫画,显得独树一帜,黑白灰的绘画表现方法和风格可以使时评漫画表现得更为丰富多彩。构图饱满,色调较重,注意黑、白、灰的搭配,给人醒目、有分量的感觉,在风格上明显区别于轻松的纯幽默画。时评漫画可用毛笔、钢笔、铅笔、炭笔,可用线、面、体,可单线勾勒,可黑白对比,可加各种网纹,可中可西,方法不一而足。而现在通过电脑的处理,更给时评漫画创作的艺术处理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年年有余》这幅时评漫画(见图4),就采用中国传统的木刻年画作为创意的切入点,以往年画中抱着一条大鱼的大胖小子“阿福”现在为了牟利,竟然用灌水银的方法给刀鱼增重,一种畸形的强烈对比油然而生,这种“时空错乱法”有天生的喜剧效果,就像俗语“关公战秦琼”“国王在纽约”那样,起到事半功倍的幽默效果。

表现手法的创新还在于大胆地将新闻图片和漫画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新的时评漫画形式,如《指路牌也玩躲猫猫》,原来编辑只是想给图片配上短评,但在图片上添加漫画以后,表达的内容更为明确,画面的效果更为突出,让读者一目了然。(见图5)

 

图4

图5

 

三、“漫话”文图结合的创新

 

时评漫画和短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要善于从人们习以为常的新闻事件中挖掘崭新的新闻观点,或者转换角度进行中肯的评论。短平快的特点,刚好迎合了读者阅读需求。在时评“漫话”栏目中的短评,有时候是用新闻由头作为第一段落,然后再用杂文体的文笔在第二段落表达观点,如漫画《泥鳅治病》:

据媒体报道,被称为“健康教母”的马悦凌称,以活泥鳅、当归配合“高热量食物”,她治好了世界性顽疾渐冻人症,甚至还让高位截瘫的人恢复了知觉。

从“排毒教父”林光常、“食疗专家”张悟本、再到“神仙大师”李一,这些养生明星先后显赫一时,但最终却狼藉收场。如今,“雷人”的吃生泥鳅治疗法又“闪亮”登台,不能不让人心有余悸。治病救人关乎人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事,大家还是不要轻信为好。

有时是把新闻由头糅进短评中,幽默诙谐,一语中的,如《挂“洋”头》:

明明是国产品牌,却给自己起了个“洋名字”冒充外国货。这样的结果是,鱼龙混杂的假洋品牌充斥市场,许多商家精心化妆,祭出挂“洋”牌、卖国货的招术,让消费者摸不到头脑,无所适从。事实上,这些商家本身是短视的,只有充分展现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主动放弃自己的竞争优势,连名字都要模仿洋品牌,这样的商家如何能成为知名企业呢?

还有的短评是以打油诗的形式概括表达出来,如《一个也不能少》:

毕业相片缺一人,四年青春难留影。校长道歉暖人心,最后一课教育深!

这些,都是要把新闻本身和漫画中所不能表达的意思或者不好明确表现的东西,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加时评漫画的新闻性,同时也是对时评漫画的一种解读。同样,一篇好的短评,观点鲜明、文学色彩浓,读者读的时候也会“很过瘾”。

这其中,时评漫画的短评由漫画作者来写的现象在国内是一种创新,《深圳特区报》这种“画”“文”一统的做法,让画者多斟酌推敲文字,有效提高漫画作者的文字运用能力,也进一步加深对新闻的理解。正所谓“功夫在画外”,漫画更讲究画外的功夫。

时评“漫话”专栏中的时评漫画固定安排在《深圳特区报》的A2重要版面上,虽然时评漫画看起来轻松、滑稽、幽默、逗乐,而在创作和审美上却是严肃、严谨、规范的。基本都是面对一篇时评漫画脑汁绞尽、苦苦提炼。在思绪的冥冥中,所谓“思路”不断地迸出,又不断地被排除,一直到在无声的狂喜中,搜索到最适宜于表达言论主旨的“点子”组合。

时评漫画以评论视觉思维方式为基础内容、以美术造型规律为手段营造情境,使其具有时代精神并极具幽默感。《深圳特区报》的时评“漫话”图文并茂,它可以兴,可以观,可以喜,可以怨,真实地再现给读者的是“色、香、味”俱全的漫画画面以及读者完全可以看和“读”得懂的思想观点。可以说,时评“漫话”既为读者提供了美的视觉享受,又为读者开启了一扇“解读”新闻之窗。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