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

微言大义

作者:辜晓进  2016-03-11 13:30  新传播    【字号:  

      在新浪微博里,活跃着一批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里的加V认证博主,他们反应敏捷,紧跟潮流,多为该领域的勤奋思考者和积极践行者。其微博信息含量丰富,每每披露最新动向,闪现智慧火花,从而成为很多同道的关注对象。
    “大V微言”专栏邀请深圳报业集团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辜晓进先生主持,筛选辑纳部分微博与大家分享。

 

@广告导报 (11月23日)

【为什么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不靠谱】传统媒体做个网站,或者弄个App就是新媒体了?可是其实这种变化更多是形式上的:挂上羊头的狗肉,也仍然是狗肉。到底什么是新媒体?要从什么是媒体开始看。媒体生产内容和传播主要有以下 几个步骤:选题,内容生产,编辑,审稿,发行,展示。

 

@媒介评弹 (11月22日)

【客户端大泡沫】国内1300个新闻资讯类客户端,只有少数成为主流,绝大多数都只是“分母”,腾讯第一,今日头条有几亿用户,余下仅有几家浮到分子,澎湃算是成功的,至于并读、无界、九派等,短期内赚得眼球,但谈不上真正的赢家。(《复旦学者:警惕新闻客户端泡沫》)

 

@吴飞微议 (11月22日)

陈力丹教授自1979年以来发表各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800多万字,其中独著、第一署名著作、独编著41本(独著26本,第一署名论著8本,独编著6 本,独编1本),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900多篇。根据CNKI的统计,陈力丹发文被引证次数、被外学科引证次数,均居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科第一位。

 

@彭晓芸 (11月22日,中山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生)

业界学界津津乐道的所谓媒体人转型成功案例,无不是把因公共话题累积起来的公信力、话语权快速套现为对资本的依附与控制、对商业利益的深度卷入以及赤裸裸的权力欲展示,这些产品信息和排行榜,这些人和创业项目,还能称为媒体吗?根本不能,视为媒体人转型成功案例更是对公共利益和媒体事业的羞辱。

 

@传媒老王 (11月22日)

“中国新闻界只剩下一点可怜羞耻心,那就是迟迟不愿意宣布它们已经与社会脱节的现实。当今新闻界已是社会问题中的关键部分,而不是超脱于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的那部分。新闻界用最后丁点遮羞布引诱各自的读者就像猪笼草引诱着盲目的蚊子。”在搜狐传媒频道看到这段话,感觉说得好狠。

 

@孙见春 (11月21日,国际新媒体短片节《金鹏奖》副秘书长)

有幸再次担任深圳报业集团员工视频大赛评委,看完全部参赛作品后的总体感觉,深圳报业人视频创作水平比上一届进步很多,大赛宣传片创意很棒。在新媒体平台上,新闻报道方式趋向于文字、视频、图片的融合,对记者运用报道工具、软件,掌握多媒体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方面深圳报业集团走得很快。

 

@中青报曹林 (11月4日)

今天我在公号发的评论是《手机附体的时代为什么仍有必要订一份报纸》:一、手机毁灭专注,报纸让人专注与深思;二、报纸替你从海量信息中梳理有价值新闻;三、付费支持原创,不要用点击养懒汉;四、从报纸上打捞被网络忽略的精品;五、读报培养独到视角和主见。

 

@Vista看天下 (11月3日)

【美国媒体刊文:上网让中国老年人对世界看法变悲观】研究人员对12309名退休老人进行调查,发现互联网正摧毁老年人原有的“生活是美好的”这一印象,相比国家控制的报纸电视宣传的繁荣,互联网常常涵盖各种内容,特别是包括较多负面新闻。

 

@人民日报 (11月2日)

【人民日报:你被微信“绑架”了吗?】“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晚上十点领导还布置任务”……在微信无时无刻“假定在场”的推动下,许多人的生活被缠绕得无法喘息。但选择逃离终究是消极的抵御,不然有些人就不会卸而复装了。小调查:你每天打开微信多少次?

 

@胡锡进 (11月2日,《环球时报》总编辑)

既然来了舆论场,我就不会走。《环球时报》早就被这个时代“抓了壮丁”,除非终老,我没有权利倒下。今天我带着自己的视频节目“胡侃”回到微博,它是我和《环球时报》价值观的可视展现。时代给了我们一个角色,我须倾力对它负责。就当我是“胡侃”吧。珍惜多元,团结万岁。

 

联合国 (11月2日)

2015年以来,全球已经至少有70名记者及媒体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害,平均每4天就有一名记者因向公众提供新闻与信息而丧生。冰冷的数据背后是曾经鲜活的生命,是追求真相的勇士。我们坚信新闻自由的声音和勇气不会被扼杀。

 

@密苏里孙志刚 (10月31日,密苏里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在2015年第三季度里,《纽约时报》不仅获得了51,000位新数字付费用户,而且估计在第四季度还将增加40,000到45,000名新用户,从而使数字付费用户的总数在年底接近1,085,000人。从2011年3月至今,《纽约时报》付费墙的成功证明,获取用户的关键之一在于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其次,如何执行付费墙也很重要。

 

@张志安 (10月30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封面传媒”可努力的三个目标】1.媒介融合环境下舆论引导能力巩固和强化的重要平台。2.移动互联网大潮中主流信息入口平台建设的竞争利器。3.数据技术和资本多重驱动下具有创新活力的新型媒体。

 

@诸大建 (10月26日,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按照有无同行评议的高等级学术论文和有无媒体报道,可以分出四类学者。全面发展的学者既有学术论文又有媒体报道,大多数专业学者只有学术论文没有媒体影响,有相当数量的人既没有学术论文也没有媒体文章。最糟糕的,是那些整天在大众媒体发表豆腐干式想法、却从来没有发表过同行评议论文的所谓媒体学者。

 

@新闻传播学研 (10月25日)

【报刊,你的末日在哪里?】责任铸造形象。这话很有分量,如果我们的官方媒体失去了应有的责任意识,你的形象则会在一夜之间从正面走到负面,你也许会得到一些报酬,或者会收获某些便利,但你的形象已经败坏殆尽,你的整个队伍也将随之成为网民们的笑柄。

 

@喻国明 (10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一个好的媒体,一个好的栏目,其实“好”是无法规定的,但是它总是有些特征的,比如说它回答了这个时代最要紧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领域当中失衡的问题,在表达样式方面取得某种平衡、引领某种模式,这就是它突出的价值所在。

@新华视点 (10月23日)

【慎海雄:南方报业要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媒体标杆项目】慎海雄对南方报业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在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水平。二是抓实抓好转型项目,加快整合发展步伐。三是坚守底线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逾矩,做强做大党报集团。

 

@杰罗姆i (10月20日)

【全球传统媒体谁最数字化?这故事不在美国!】这问题其实并不重要,如果仅仅是矮个里面挑高人,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这个问题又十分重要,因为,通过研究数字化领头羊,通过标本的解剖,可以看到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浪潮中,究竟有多么脆弱,或者换一个说法,究竟有多么强大。

 

@观媒 (10月12日)

【北大教授:我国媒体转发外媒报道迷失自我】北京大学程曼丽教授:目前信息传播仍然是由中心向边缘流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发达国家的新闻报道中蕴含着价值判断,我们在转发他们的报道时,缺乏宏观把握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转发的同时迷失了自我。

 

@SMG李勇 (10月12日,东方卫视总监)

很多节目团队非常重视节目质量。但是,眼睛死盯节目,却忽略了观众体验和感受。这一点,是许多传统媒体内容生产者很难拐的一个弯。他们认为节目质量就是一切,不明白:满足受众需求、符合受众体验才是第一,节目质量是第二,它必须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媒介评弹 (10月11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虚构写作兴起于美国并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门类和传统。近年,非虚构创作在中国亦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类似何伟《寻路中国》这类典型非虚构作品的畅销,证明其有潜在的巨大需求。剧变时期的中国“现实比虚构更精彩”,越来越多作家、媒体人、学者加入非虚构创作行列。

 

@陈昌凤 (10月11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有媒体工作经历的在职教师比例高达92%,超30年的37%,有博士学位的不到50%。哥大、宾大、密苏里、亚利桑那4所新闻院校在职教师的学历背景&实务经历的统计。关于新闻与传播教育的小文,发在《国际新闻界》。

 

@辜晓进 (9月29日)

【屏蔽领导人声音的报道方式,可以休矣!】中国领导人在国内外的讲话原声,永远被央视屏蔽,而代之以播音员千篇一律的转述。这至少产生四大弊端:1.背离电视报道有画有声的专业规范;2.削弱讲话的可信度;3.领导人各具风采的演讲成为听觉盲区;4.转述带来审美疲劳,影响传播效果。

 

@喻国明 (9月28日)

未来,移动互联用户依然会重视媒介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价值,但是却会降低甚至忽视广播、电视、报纸的媒介组织和媒介形态。这意味着,在亿万用户(受众)眼中,传统媒介形态和媒体概念外壳的消亡,同时伴随着移动媒介产品和信息传播服务内涵的崛起。

 

@张龙people (9月28日,人民网陕西频道记者)

又一家纸媒关闭了!《上海商报》是中共上海市委财贸工作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经济专业报,1985年10月3日创刊。初期为对开4 版,周报。1987年7月改为每周2期。1992年1月起增为每周3期。创刊至今已30年整。

 

@胡泳 (9月21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观察微信群,看到太多这样的结果:同样一个人,在激进者眼里,被视为保守;在保守者眼里,被视为激进。在拆墙砸锅党眼里,被视为五毛;在五毛党眼里,被视为呲必中国。这或许只能说明,每一个阵营都把对手扩大化了。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