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报业大厦的变迁

美国报业大厦的变迁

作者:《新传播》编辑部编辑 吴炎 编译  2016-03-11 13:58  新传播    【字号:  

      原有的报业大楼使我们心理固化,不利于我们与外界互动,而所有媒体的未来都将是互动的。那是,最宝贵的东西都在线上。如果一座大楼已非你工作所需,那么,那偌大的空间、豪华的装修也就对你没什么用了,里面的设施和相关的花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搬到其他地方可以重新开始。

 

【关键词】迈阿密先驱报 芝加哥论坛报 报业大厦

 

一、报业纷纷搬出华丽的大楼

 

2015年3月3日,坐落于美国迈阿密市比斯坎湾、使用了半个世纪零两年的《迈阿密先驱报》大厦被拆除了。该报在当日的报道中说,这座大厦于1963年启用之时,是佛罗里达州最大、最现代化的建筑,也是迈阿密这座城市国际化未来的报晓者。如今,这座建筑连同它所在的土地已经被卖给马来西亚的云顶集团,而云顶集团在交易成功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厦推倒。

坐落于底特律市拉法叶大道的《底特律新闻报》和《底特律自由报》大厦的命运似乎要好些。目前,两报已经搬出该大厦。大厦的顶层已经被一家健康保险公司所占据。其余楼层目前为空置,在等待新的租户进入。

《底特律新闻报》和《底特律自由报》于1989年重组合并为一家公司。但在过去的十年间,两报与美国大多数报纸一样,日益衰微。去年,公司将大厦卖给一位几乎将底特律市中心全部买下的亿万富豪。当然,在数字时代,报纸所需要的人员越来越少,也不需要占用这么大的一座大厦了。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学者尤伯提感叹道:“《底特律新闻报》从其待了几乎近一个世纪的大楼里搬出,使它不得不失去了部分灵魂。这座华美的建筑处处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处处流露出报纸昔日的辉煌。”

如今,这两家报纸寄身于一座租来的毫不起眼的建筑里,而这座建筑的老板竟也是买下两报原大厦的那位亿万富翁。但是,虽然办公大楼大不如前,两报的编辑部内依然十分现代化。数字编辑们集中在一起办公,使突发新闻的报道更加快捷。两报在继续进行着有意义的报道,而这些报道依然是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另外,两报的数字读者近年来也在持续增加。当然,办公面积的缩小也意味着两报影响力的减弱。两报已于2009年将报纸的家庭投递缩减为一周三次。在社交媒体称雄的今天,两报已经不再是这座城市的权威媒体,其原来的大厦也只能唤起人们对往日的回忆。

在今日的美国,大多数报纸都面临着资金困难。因此,它们不得不最优化地利用现有资产,以使报纸继续运营。同时,对很多都市大报来说,出售总部大厦也成为常态。这些被出售的报业大厦大多为保险公司、新技术公司或酒店所占用。

然而,从事情的另一面看,告别往日的报业大厦也使报纸放下了过去的负担。年轻一代的报人已经适应于数字化的灵便和编辑部的逼仄。对他们来说,往日辉煌的建筑只象征着奢华和机构臃肿而无为。新编辑部的办公室为在线发布而量身打造。当然,编辑部的人数也不像过去那么多了。从好的一面看,卸下身上的虚饰,报社可以腾出更多的资金投入采编和技术环节。

“如果报纸编辑部目前所需要做的是数字创新,那么或许有必要跟过去做个明确的了断。”乔治华盛顿大学新闻学教授伍舍如是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学者尤伯提认为,互联网消除了阻碍新闻人获取新闻的物理障碍,也消除了阻碍读者消费新闻的物理障碍。因此,媒体机构的宏大建筑或许也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目前的挑战是,媒体应如何在其所服务的区域中建立起新的存在。

如今,已经被卖掉的报业大厦遍及美国各地。《西雅图时报》于2011年搬出使用了81年的大楼。在加利福尼亚,《圣何塞信使报》于2013年将其大楼卖给一家电脑制造商。在南加利福尼亚,七年前才开始使用的《河岸事业报》的建筑也于2013年被抵押出去。在得克萨斯,著名的《沃斯堡之星电讯报》大厦也于四年前被卖掉。

在亚特兰大,《亚特兰大宪政报》于2010年搬到城区之外。再往北行走,进入中西部,你会陆续看到一系列报纸的旧址,包括《克利夫兰实话报》《芝加哥太阳时报》《明尼阿波里斯明星论坛报》。沿着大西洋海岸再往东行,你又会碰到一连串报纸的故地,包括《阿斯伯里公园报》《明星纪事报》《时事新闻报》以及罗德岛的《圣言报》。

最后来到缅因州的波特兰市。这里的《新闻先驱报》于今年4月被进行了17年中的第四次出售。在过去的17年中,该报经历了工作人员和订报数量的双重萎缩,尽管其间有过短暂的好转和再投资。该报大楼的上一次出售是在2009年。当时处于市中心的《新闻先驱报》大楼被卖给一酒店投资商。今年5月,一个拥有110间客房、以报纸为主题的酒店在那座建筑里开张营业。

这家“报业酒店”的酒吧被称为“墨水瓶”,而酒店大堂的墙上点缀着一些从里面伸出来的老式打字机。大堂前台的背景上是一台铸字排版设备。《新闻先驱报》仅存的遗痕是酒店外墙上的原有的铜铸字和每天早上免费送到酒店客人手中的该报当天的报纸。

酒店老板表示:“酒店的主题有助于人们了解这座建筑的历史,以及它曾经对当地社会产生过的重要作用。这里曾经是消息灵通之地,也散发出某种力量的味道。”

报纸的影响力在20世纪达到顶峰。各家报社纷纷建起的豪华大厦,成为这种影响力的象征。这些大厦一般都与报纸的印刷厂连在一起,使印刷机的低鸣声与编辑部内的忙碌相互映照,也可以使人们看到报纸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些报业大厦和印刷厂既是联结采编人员与其所服务社会之间的桥梁,也是报纸的品牌形象。报业大厦华丽而宏大,与当地任何有影响力机构和组织所在的大厦们相比,毫不逊色,彰显着报纸在当地社会的地位。

 

二、《芝加哥论坛报》做活地产文章

 

1922年,《芝加哥论坛报》出资赞助其新总部大厦“论坛报大厦”设计的国际比赛,共收到260多个参赛的设计方案。结果三年后一座36层高的新哥特式建筑竣工,颇具欧洲大教堂的建筑特色。“论坛报大厦”的建设共耗资85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16亿美元。大厦既彰显了报纸当时的经济实力,也成为当时美国的地标式建筑。

然而,就在今年的10月8日,《芝加哥论坛报》刊出标题为《论坛报大厦要出售》的文章。据报道,该大厦业主“论坛报媒体集团”宣布其已委托一房地产投资银行,探讨将大厦直接出售或进行合作经营的可能性。集团房地产公司总裁玛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论坛报大厦具有国际知名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所以机会难得。我们期望看到大量私人或机构投资者对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论坛报媒体集团”房地产公司去年公布了开发论坛报大厦所在地块的计划,准备在大厦周围将大厦现有建筑面积扩大三倍,增建的部分包括居民楼、零售设施和酒店。目前大厦的建筑面积是73.7万平方英尺,增建后整个地块的建筑面积将达到240万平方英尺。但不管周边建什么,“论坛报大厦”将依然是国际名城芝加哥的地标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芝加哥论坛报》在其发展历史中,不但报办得好,也积极开展其他产业的经营,其中包括不断购置土地。目前其房地产业务包括77项资产、80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面积和1200英亩的土地。它们散布于美国各地,如洛杉矶、奥兰多、罗德代尔堡和科斯塔梅萨。去年12月,该公司售出了位于巴尔的摩的60英亩土地,收入3000万美元。这块地上有“论坛发行集团”所属的《巴尔的摩太阳报》的印刷厂。目前,这个印刷厂依然以租地的方式留在这块土地上。另外,论坛集团房地产公司正与芝加哥的一家开发公司合作,准备开发一块位于芝加哥的5英亩土地。

 

三、迁址意味着新的开始

 

2013年,《华盛顿邮报》被出售给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贝佐斯,价格为2.5亿美元。几个月后,《华盛顿邮报》总部大厦就以1.59亿美元的价格被出售了。因为报纸普遍缺钱,出售自己的物业经常可以带来现金,以投入新产品的开发、支付退休金或清偿债务。

当年修建这些大厦的原因之一是工作人员不断增加,同时根据预测,这种人员增加会持续下去。但自2001以来,根据美国新闻编辑协会的统计,日报社的工作岗位已经减少了40%以上,岗位数量从56400降至32900。与此同时,报社内部的很多设施都已老旧、使用率不足或已被废置不用。

去年,美国最大的报纸连锁“数字第一媒体”集团将其51%的物业在市场公开出售。曾经的甘耐特集团如今叫TEGNA,已经于今年7月以2.7亿美元的价格卖掉其弗吉尼亚的总部大厦。而拥有全美30家地方报的麦克莱奇公司早于2011年就卖掉了本文开头提到的《迈阿密先驱报》的海滨大厦,价格为2.36亿美元。

“现在报纸已经不是一个产业了,”《底特律自由报》退休编辑兼出版人安格说,“现在已经是出版业的时代。如果一座大楼已非你工作所需,那么,那么大的空间、那些装修也就对你没什么用了,里面的设施和相关的花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搬到其他地方可以重新开始。”

《费城问询报》洁白的大楼的楼顶上有一座四面钟和一个铜制圆顶。大楼还有一个别名叫“真理大厦”。该报从1975年到1990年共获得过17次普利策奖,员工最多时超过600人。在报纸最鼎盛时期,报社大厦负一层的印刷车间被改建成很大的、光线明亮的编辑部。“我们是1997年搬入那里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衰退也是在那一年开始。”该报资深编辑韦苔斯说。随着报纸发行量和营业收入的下降,大楼逐渐疏于维护,并有大量人员被裁掉。因此,编辑部内不少地方只剩下空桌椅。

结果,《费城问询报》于2009年破产。两年后,该报将自己的大楼卖给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售价为2300万美元。之后,《费城问询报》与其姐妹报《费城每日新闻报》迁入费城市中心一座百货公司的旧址。

专栏作家塞福闰在《费城问询报》移址后写道:“原有的(报纸)大楼使我们心理固化,不利于我们与外界互动。而所有媒体的未来都将是互动的。那时,最宝贵的东西都在线上。”

 

四、有人对前景并不悲观

 

《费城问询报》的新编辑部宽敞明亮,虽然比以前的小了很多。该报数字新闻主任布朗说:“你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现代化的办公空间。”在这里,网络内容的编辑们坐在被叫做“控制台”的最中央。这种安排非常有利于编辑们在处理突发新闻时与人互动。现在,开编前会也在这个地方,而不是另找会议室。写着编辑发布事项的大白板也赫然矗立在这里,让谁都能一目了然。同时,四周几部电视机在播放着本地和国内新闻。另外还有几个屏幕,即时显示着有关本报的各种分析数据。

《底特律新闻报》与《底特律自由报》于去年10月搬入的新编辑部也进行了升级版[的装修。“虽然拥挤一些,但它能提高工作能量,”《底特律新闻报》的新闻编辑德文波特表示。“因为它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底特律自由报》的网络体育编辑曼苏洛如是说。

搬入较小的升级版的编辑部并不能解决报纸所面临的财政困难。而走出这一步意味着踏入一片未知的领域,同时也说明报纸再也回不到过去的辉煌了。报业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报纸的生存发展需要年轻一代的勇气和努力,而不是昔日辉煌的报业大厦所可能带给他们的包袱。

关于报纸的未来,尽管很多人持悲观态度,但也有人并不那么悲观。英国人艾德·艾默瑞就是一例。这位曾在《每日邮报》等报刊工作过的资深报人发文表示:“似乎无可争辩的是,这个世界已经不可逆转的变了,报纸无论从收入,还是政治、社会的角度看,都变得黯淡无光了。但这不是事实,在英国这还不是事实。”他接着引用了去年“德勤全球”关于英国媒体经营的报告,表示一半的英国人依然买报纸看,另外还有10%的人阅读他人买的报纸。相比之下,只有31%的人通过报纸的网站读报。他还表示,60%的人依然阅读纸质杂志,而只有40%的人上网阅读杂志。《每日邮报》网站可以说是英国最成功的报纸网站,但其2014年的营业收入仅为6200万英镑,而纸质版《每日邮报》和《每日邮报星期天版》同年的营业收入为5.36亿英镑。

在承认从长期的趋势看,报纸是在走下坡路的同时,艾德·艾默瑞看到,至少目前纸质报在英国还占统治地位。他同时认为,在未来很多年,《每日邮报》和《每日电讯报》等报纸的赢利能力都会保持强劲。

“在英国,纸质新闻在选举方面依然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它有能力定议题,能吓退权贵,能发挥影响力……网络新闻主要是通过计算法来编辑的,而纸质新闻的编辑是人,可以跟踪感受读者,”他如是写道,“只有纸质媒体这样的机构才能曝光中部地区虐待儿童的性丑闻。这是《泰晤士报》所为。《每日电讯报》则曝光了议员滥用经费。《每日邮报》直指杀害黑人青年斯蒂芬·劳伦斯的家伙为杀人犯。《卫报》揭开了电话窃听丑闻的盖子……即便是通过网络泄露出来的消息,如维基解密和斯诺登,也只有在纸质媒体刊登后,才产生出巨大的影响。很多新媒体(如 推特)其实也多由纸质媒体记者所把控。他们在上面发布消息,而他们所代表的报纸品牌则增加了公众对他们的信任度。”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