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媒体评论的特色分析

科技新媒体评论的特色分析

——以36 氪(36kr)“观点”为例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何婧  2016-06-17 16:09  新传播    【字号:  

  当前,依托于“互联网+”的创业和创新无处不在,普通大众都可以参与其中,并找到获得成功的机会。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了解国内外行业最新动态、最新创业模式、行业发展趋势及评论,因此一批为创业者提供行业资讯、最新动态及评价的科技新媒体应运而生。自2014 年8 月成立以来,36 氪已有两万多篇优质文章记录全球创业圈的风云事件,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之一。

 

【关键词】36 氪“观点” 科技新媒体

 

一、选题与研究对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和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技术高门槛,不是普遍大众能轻易迈过去的。而今天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低门槛使机会平等有了更为有利的基础,依托于“互联网+”的创业和创新无处不在,普通大众都可以参与其中,并找到获得成功的机会。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了解国内外行业最新动态、最新创业模式、行业发展趋势及评论,因此一批为创业者提供行业资讯、最新动态及评价的科技新媒体应运而生。自2014 年8 月成立以来, 36 氪已有两万多篇优质文章记录全球创业圈的风云事件,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之一,HTC 中国区副总裁林祖荣先生这样评价 36 氪:“36 氪已经成为我每天早上吸收营养的土壤。36 氪独到的见解让我在快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里的每一个决策更加坚定。”

本文以36 氪“观点”所发表的评论文章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36 氪“观点”在科技新媒体中有较大影响,自2014 年上线以来获得巨大成功,被中关村授予“创新型孵化器”。创新工场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先生称:“36 氪的文章深刻即时,并且把硅谷的新趋势呈现在大家眼前。36 氪是科技人必须看的新媒体。”

其次,36 氪“观点”所发布的评论文章较为系统和连续,每天都会邀请不同作者发表1-3 篇评论文章,评说各行业最新事件。本文选取36 氪“观点”2015 年12 月1 日-2015 年12 月31 日所发布的91 篇文章作为研究分析样本。

第三,36 氪“观点”每天发表的文章由公司创始人、行业经历者和平台撰稿人撰写,不同人群根据自己的行业经验撰写评论,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同时话语方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借此形成了36 氪“观点”的评论风格特征。

 

二、36 氪“观点”特色分析

 

2014 年,36 氪作为科技新媒体正式上线,起名字来源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6 号元素“氪”,化学符号为Kr,一个稳定、独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作用的元素。36 氪创业生态圈模式包括:媒体、氪加和氪空间三条产品线,经过近2 年的发展,36 氪科技媒体已经成为最前沿的科技资讯平台,被评为“中国新媒体30 强”。36 氪“观点”是36 氪一个子板块,每天邀请1-3 名作者就行业内大事、自身经历、行业发展趋势等发表评论观点。

(一)推送时间分析:晚上10 点左右

笔者梳理2015 年12 月1 日-2015 年12 月31 日一个月期间的 36 氪“观点”的共91 篇文章后发现,文章发布时间大多集中在早上8:00-9:00 和晚上21:00-22:00 之间,占比超过50%。

 

图一

 

根据《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早上8:00-9:00 和晚上21:00-22:00 两个时间段。早上8:00-9:00 是人们上班高峰期,在这个时间段人们可以在地铁、公交车上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文章。而到了晚上 21:00-22:00 这个时间段,人们忙完一天的工作,正准备休息,有时间进行整篇文章阅读。因此,36 氪“观点”集中在这两个时间段推送文章可以尽可能保证阅读者有充分的时间阅读。

 

图二

 

(二)叙事视角分析

国内现有的一些科技新媒体主要的目标群体在40 岁以上,然后36 氪“观点”的受众定位是锁定年轻群体。根据上海新锐历年创业者创业年龄分布调查数据显示,创业者年龄总体分布在25 岁到35 岁之间,平均创业年龄为29.6 岁,30 岁左右是黄金创业年龄。据调研,25 岁以下创业者基本是“技术型创业者”,多数是大学刚刚毕业甚至尚未毕业的学生,依靠聪明才智和某项新技术或新想法而进入创业领域。

在通常的新闻评论中,由于受客观报道原则的限制,直接评论经常处于“缺席”状态,而以间接评论取而代之,这是取决于直接叙述事件所引起的结果和新闻人物的评论,既可以避开主观评价的弊端,给受众以客观公正的印象,又可以通过选择新闻人物或有关人物的言语而达到评论的目的。①

然而对于创业者而言,其他创业者的创业经验往往比书本上、新闻上的创业经验传授更为重要,考虑到这一点36 氪“观点”文章通常是请行业内人士或创业人士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事,在 91 篇文章中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评论的文章有50 篇,这些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的评论往往能够突出体现叙述的真实感,如“‘你是怎么应付过来的?’经常有人这么问我”、“我们坐在大巴里百无聊赖地聊天,导师讲起了最近一些事情”、“我们总结下,核心的失败在于……”、“我几乎把我所有的非工作时间也投入到技术中去”等,能让读者沉侵在作者的亲身经历中。

(三)“剧班”的选拔条件

通过梳理2014 年1 月1 日至2014 年12 月31 日邀请的52 位嘉宾,从图三可以看出,从作者的组成上来看,公司创始人和行业经历者占大多数,这部分人在读者或创业者眼中大多属于精英人群。从他们的立场上对行业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评论,可以摆脱普通人视角的肤浅,为读者或创业者提供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图三

 

如《抛掉“高大上”,你需要一点“草根思维”》的作者刘欣,在写作过程中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创业过程中怎么低成本快速落地、《在创业公司里,COO 到底是做什么的?》的作者Andy Sparks 则是风投数据分析平台Mattermark 的联合创始人兼COO、《一位技术出身的创始人,为何反对创业公司一开始就招聘程序员?》的作者Pichsenmeister 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协作平台sharedspaces 的创始人,他本身就是个技术男;再如《我们为何如此沉迷于手机?》的作者Chrys Bader 是匿名社交网站Secret 联合创始人,在评论过程中从个人、开发者、平台等方面分析了我们为什么如此沉迷手机。他们在评论中往往扮演着行业探索者的身份,从一个亲身经历者的立场,评论行业内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对读者来说更有说服力。

(四)表达方式

36 氪“观点”能在众多科技新媒体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章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通过评论文章作者平易近人的表达,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进双方情感,评论文章成为与朋友间的闲话家常。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更主要体现在36 氪“观点”对俗语、流行语和网络词汇的使用上。

在91 篇文章中,俗语、流行语和网络词汇出现在75 篇文章中,如使用出现“听哥说,千万别等”、“效率,效率,效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抛掉‘高大上’”、“高价格、高逼格、高品质”、 “猪兼强”等。

36 氪“观点”中大胆使用俗语、流行语和网络词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受众对象的年轻化,在于年轻受众交流互动过程中,为了吸引其关注,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板结话的话语模式和用词习惯③。

 

三、不足与结论

 

通过梳理各篇文章发现,36 氪“观点”文章存在过分偏重BAT(即百度、阿里和腾讯)作为文章例子的倾向,虽然在整个2015 年中, BAT 三巨头在各行业进行了盘根错节的布局,形成线上线下矩阵格局。但是,过分偏重BAT 的发展例子或过多在文章中强调三巨头的作用,会给读者,尤其是创业者一种刻板印象:只有获得BAT资金注入的公司才能发展,一家初创公司要想进一步发展需要在 BAT 大树下乘凉。在91 篇文章中,有15 篇文章提到了BAT,虽然看似篇数不多,但仍能放大了BAT 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如:“在互联网‘双创’大环境下,对于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来说,最渴望的便是BAT 对自己投资……”、“整个O2O 归根到底无非是流量、支付、服务三大环节构成,BAT 分别以自身优势以及借助第三方分别踏入这三大环节中……”、“如果免费能做成,有BAT 就够了……”等。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对2015 年12 月1 日-2015 年12 月 31 日36 氪“观点”的所有评论文章进行了梳理。在推送时间上, 36 氪“观点”评论选择在人们上班高峰和晚上休息时间推送(即早上8:00-9:00 和晚上21:00-22:00 两个时间段),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读者阅读整篇文章的时间;其次,在作者评论过程中通常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事,这样的安排取决于其目标受众—— 创业者。对于创业者而言,其他创业者的创业经验往往比书本上、新闻上的创业经验传授更为重要,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能够突出体现叙述的真实感;再次,36 氪“观点”文章的作者多为公司创始人和行业经历者,从他们的立场上对行业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评论,对读者来说更有说服力,为读者或创业者提供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从话语来看,为了能更好地与年轻受众进行交流,36 氪“观点”评论文章中常使用俗语、流行语和网络词汇,改变传统评论文章板结化的话语模式和用词习惯。尽管36 氪“观点”自上线以来获得极大关注,但文章中存在过分偏重BAT(即百度、阿里和腾讯)作为文章例子的倾向,会给读者,尤其是创业者一种刻板印象:只有获得BAT 资金注入的公司才能发展,一家初创公司要想进一步发展需要在BAT 大树下乘凉。这是36 氪“观点”在今后的文章中需要避免的。

 

 

注释

 

①董天策. 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J]. 国际新闻界,2013(9).

②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黄爱华等译[M].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③杨斯琼. 网络新闻评论的创新与规范研究——以人民网为例[J].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