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节目的问题审视与对策思考
电视综艺节目的问题审视与对策思考
作者: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福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深圳报业集团工会办调研员 周思明 2016-06-20 17:02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电视综艺节目的相互模仿带来同质化问题,表现在大量的模仿秀、真人秀、明星秀、超级男女、男女速配、情感故事、名人访谈等节目的雷同“撞衫”,这已经成为愚弄观众的“吗啡糖浆”。但是,特色竞争需要资源的独特、定位的精准和内容的不可替代性。现在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制作方受制于狭窄的思维模式,从众意识浓厚,功利意识太强,匮乏原创精神,片面追求收视率。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 特色化 原创
一、对“papi 酱系列视频”的审视
“papi 酱系列视频”因爆粗口而被要求对内容低俗部分进行整改,一批素人主播则因在情色、暴力等方面大打擦边球陷入困境。然而 “整改”似乎并未对papi 酱带来太多负面影响,她的人气不减,粉丝反增。在其广告拍卖会上,“papi 酱”品牌价格高得令人咋舌,中标广告商表示,这类广告只值几十万,但他以2200 万元拍下。
审视papi 酱视频作品,粗俗内容果然不少,除了上海话和英语的脏话,其还有一种唇语脏话,是“骂人不带脏字”那种,内含“过把瘾就死”负能量。现在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为了吸引眼球,不在内容与形式的独创、原创、创新上用心,不在语言与动作的健康、深度、新颖等方面使劲,而是在与情色、脏口、粗口等有染的打擦边球商业化表演上矫情,乃至走火入魔,极尽感官刺激之能事。比如,以犀利、麻辣风格闻名的星空卫视王牌脱口秀《lady 呱呱》挑战电视栏目尺度限制,在主持人要求下,三位身材火辣顶级超模在一个环节中隔着透光白纱换衣,现场重现T 台走秀的后台换衣的情景,不但现场配合暧昧、情色味十足的音乐,隔着布帘大秀S 形性感肉身,还颇具挑逗意味地将贴身内衣从布帘后扔出。如此色胆包天的表演让以一向性感示人的某女主持人都惭言“自己做不到”。 此举在网上直播后,再度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斥责《lady 呱呱》太重口味,这些画面不宜在公开播映的电视节目中出现,长此以往也会给观众树立扭曲乖戾道德观念;更有网友批评《Lady 呱呱》此举实在有伤风化,建议应给电视节目评级。
二、平民选秀与“造星时代”
纵览近年电视荧屏,走上十米跳台高空入水、带着孩子野外求生、跑到乡下放牛喂猪……从《星跳水立方》再到《爸爸去哪儿》《我不是明星》等等,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经历了从平民选秀的“造星时代”到明星亲身参与“真人秀时代”的转变。凡此种种,与“最狠”明星整蛊节目如美国的《明星大整蛊》、日本的《整人大赏》,韩国的《Running man》《隐藏摄像机》,台湾的《综艺最爱宪》等综艺节目有着某种不言而喻的微妙关联。
在国外的整蛊明星真人秀节目中,不管多么大牌的明星,为吸引观众眼球,都得卸下光环和盔甲,“迎难而上”接受竞技挑战,步入事先设计好的圈套被整蛊。相比竞技类整蛊和骗明星进圈套的整蛊方式,还有一种更残酷的整蛊方式,那就是类似于大冒险的游戏方式让明星进行一些重口味行为。比如,曾经在网络上遭到诟病的韩国、台湾一些综艺节目中的让明星吃虫子的行为。在一档日本真人秀节目中,日本人气女子组合AKB48 成员内田真由美为赢得比赛竟吃了满口虫子,让不少观众大呼反胃。搜狐视频推出的《隐秘而伟大》是国内第一档此类节目。其开篇第一集是由大鹏联手海泉整蛊羽凡,此类节目吸引观众的杀手锏之一,就是明星是否“放得开”。受此影响,国内有些急于立竿见影的二三线卫视,也找来不知名艺人玩类似试吃项目,不是虫子,而是芥末、辣椒之类,终因观众不感冒而无疾而终。随着电视综艺节目“遍地开花”,为争夺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制作单位挖空心思接连推出刺激性话题、危险出奇游戏、被当“猴”耍的嘉宾、 “出位”的话题、始终贯穿“搞笑、贫嘴、起哄”的无聊格式、自曝黑幕等等企图夺人眼球的节目,甚至机器也成了电视综艺节目博取收视率的法宝之一。
从测试人的音高音准的“某某先生”,到纷纷把用于特殊用途的测谎仪等同类机器搬上荧屏。制作电视综艺节目手段越发离奇,但从道德与公共规范来说,这些节目是否侵犯了人们的隐私权却很难把握。刘谦在央视春晚的精彩表演及其带来的高收视、好口碑,让各省级卫视“茅塞顿开”,纷纷邀请其上节目揭秘,筹划推出各类魔术栏目,一场“魔术争霸”战在各大卫视间竞相展开。正如“综艺老江湖”凌峰所言,如今娱乐节目最大问题是原创力太差,没有创意。有人戏称,电视综艺节目的人“贱”人爱时代已经到来。平庸的孔庆翔在美国勇敢表现自己,张扬的芙蓉姐姐在网络上迅速蹿红,《超级女声》在一片叫骂声中收视率居高不下。你越是表现得“贱”,就越能得到众人的“爱”。而且,炒作已成为许多综艺节目播出前的热身桥段,其手法也越来越“黑”,突破了一般人的道德底线。在某些节目中,评委充当“毒舌”都算小儿科,有些节目在特别策划下,部分评委直接做出用鞋砸选手或观众的粗暴举动。作为综艺节目中风头最劲的选秀节目,其短信铜臭味被诟病也是不争的事实。《超级女声》《梦想中国》《加油! 好男儿》等选秀节目,电视台仅短信投票收入就超过千万元。某些富家选手砸上几十万元“做票”,也让“平民选秀”变味,已无公平性可言。与此同时,评委或主持人“毒舌”秀也应运而生。比如《舞林大会》《王者归来》的评委金星,其身份、其狠劲,本身就是吸睛的噱头。
现在一些电视综艺节目制作者,心理学功课做得不到家,对诸如 “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理念未吃透,没有做足功夫去详尽分析不同声画组合对电视观众所形成的不同收视感受,从而用定性定量的科学方法研究电视综艺节目如何吸引观众,如何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并以此来满足观众,服务观众,引导观众,提升观众。许多电视台满足于做观众的尾巴,一味媚俗从众,热衷噱头炒作,反映了综艺节目制作者、传播者的某种浮躁与浅薄。在此情势下,观众与制作者、传播者的心理差距不可能缩小。克服这一弊端和短板,需要一批有智慧、能创新的有识之士的真诚努力。尤其在当下中国电视市场,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已然形成“一超三强”的格局,其他电视媒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走特色化原创道路是大势所趋。
三、特色竞争主要依赖于资源、定位和内容
内涵的深厚和形式的独特,乃是赢得观众共鸣的“双簧管” 奏鸣,缺一不可。现在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制作方受制于狭窄的思维模式,从众意识浓重,功利意识太强,匮乏原创精神,片面追求收视率,以为只要荧屏画面“刺激”“热闹”,便能吸引观众眼球,其实大谬。殊不知,倘使电视制作人对观众的收视心理研究不透,了解不够,不知道各个层次、各种群体观众想要什么,只是仰仗“模仿秀”,跟在国外综艺节目后面鹦鹉学舌、邯郸学步,那就难以走出别人的阴影,也势必很快被观众换频。从根本上说,电视综艺节目要抓住观众,不能只是抓住他们的眼球,还要抓住他们的心灵,只有抓住观众的心灵,才能赢得他们的共鸣。换言之,“好看”只是其“表”,“共鸣” 才是其“质”。我们应当透过现象抓本质,这才是影响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牛鼻子”。
从长远看,套用鲁迅话讲,走左道旁门者“有术,也有限,以此成大业者,古来无有”。电视综艺节目不能靠感官刺激、盲目跟风、走火入魔、邪门歪道上位,而要靠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创新、健康有益、新颖活泼取胜。海外版权的引进,火爆了一批国内综艺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我们约会吧》《中国梦想秀》等。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借鉴学习不代表可以简单复制。想要赢得观众,还是要走原创、独创、创新之路,为综艺节目注入创造的灵魂。主持人是电视综艺节目的领头羊。主持人可以不美、不帅,但绝
对不能没有气场。这种气场的修炼,绝非仅靠嘴上功夫,还包括出色的舞台驾驭能力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文化修养。《康熙来了》作为老牌综艺节目经久不衰,就在于小S 和蔡康永不可取代的魅力,小S 的多才多艺加上蔡康永的敏锐犀利,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对话中,抛出即兴的提问和热门话题,令现场惊喜爆笑场面迭出,还原出被访者在镜头外真实一面。
有创意的形式不可或缺。信息爆炸时代,观众口味变得越来越刁。不同年代的人们,文化代沟远大于前,不同群体的笑点、吸睛点也大大不同。电视综艺节目作为服务公众的节目,需要贴近观众,重视民意。不少年轻观众在网络上留言称,喜欢追看《世界青年说》,原因是这些辩论“有意思”。节目中各国青年用生动活泼方式探讨时事、社会热点,如“催婚是爱还是伤害”、“代购的可靠性大不大”、“家财万贯是否应捐款”、 “如果有时光机该不该回到过去”等,这些广受关注的话题贴近年轻观众,而且表述方式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同。《奇葩说》的辩题也受到网友好评,大多数90 后网友认为,其话题深入浅出,用年轻人表达方式进入其情感世界,用更贴近时代的方式去诠释当代核心价值观。节目制作要走群众路线,充分了解观众的需求。
广受欢迎的《奇葩说》之所以能有较好的观众缘,据该节目组透露,其选择辩题前会参考百度知道、知乎、新浪微问等问答平台,遴选民生、人文、情感、生活、商业、创业等网友关注最多的热门话题,还发动网友参与调查投票。投票最多的题目,才能进入节目选题库,通常70% 是日常生活题目,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以及职场中的真实纠结,这些题目通常是从生活里一个小小的切点入手,挖掘出新角度由浅入深,最终能讨论到涉及三观层面的问题。这与国外节目研发思路类似。以英国研发团队为例,其拥有完整的市场调研体系,针对观众需求和专业心理分析进行评估和筛选,做出样片后对观众进行样本测试,这种测试不是仅仅让观众观看节目后谈谈看法,而是在播放节目的过程中用特殊仪器对观众的眼球注意力、脉搏跳动情况做精准的测试,以抓住让观众产生急剧兴奋点的细节。国外的研发团队的人员构成非常多元化,除去音乐人和研究舞美的,还会邀请社会学、心理学等专家加入。在此基础上,加之节目制作方的主动策划,便创造出让观众比较满意的电视综艺节目。
四、电视综艺节目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文艺的生命线,当然也是我们的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生命线。作为文艺工作范畴内的电视综艺节目制作,其人民性的体现决非“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市民生存理念的盲目认同,也不是自然主义地渲染“一地鸡毛”式现实世俗生活的犬儒逻辑。它是表现普通劳动者在新的生产关系中迸发出的积极性,是表现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方式从落后走向文明的进步性,是表现人民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审美性,是表现普通劳动者的道德性和当前社会风云变换的当代性。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文化精神食粮,电视综艺节目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欢迎,就应该在端正“三观”,价值引领的“正道”上多下功夫。
现在,国内电视综艺节目制作较受欢迎的,像央视的《向幸福出发》《越战越勇》《幸福账单》《星光大道》《中华诗词大会》等,用“乐而不俗”的内容与新颖独创的形式,以其强烈的人民性、活泼的娱乐性、鲜明的励志性等等元素,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开心快乐、视觉满足;并在主客体的有机审美融合上,达致“寓教于乐” 的境界,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得到精神境界、思想水平的提升。笔者以为,这样的电视综艺节目,才是最有责任感的节目,也才是观众所喜欢的节目。这里的“喜欢”,不独是对观众的主观审美情趣而言,还包括制作方主动自觉的价值引领,以及两者结合基础上所取得的良好化学反应、正面社会效果。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