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西方传媒业前沿动态的15个网站
了解西方传媒业前沿动态的15个网站
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2004-201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2010-2013年就职于《南方周末》报社,任记者 方可成 2016-06-21 19:27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全球传媒业正处于巨大的变局中,西方发达国家的传媒业正在不断自我创新,积极探索出路。对于同样处于变局中的中国传媒业而言,来自西方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里介绍的15个网站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一个博士生心目中了解西方传媒业创新前沿和趋势动态的最佳资源。
【关键词】业界动态 媒体创新 西方传媒业 网站资源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新技术推动下,全球传媒业正处于巨大的变局中。尽管西方发达国家的传媒业受到来自新媒体的剧烈冲击,但它们同时也在不断自我创新,积极探索出路。这些探索有的失败了,有的则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还有更多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同样处于变局中的中国传媒业而言,来自西方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若能及时了解跟进这些前沿动态,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能受益颇多。
笔者曾在新华社《中国传媒科技》杂志开设专栏,介绍西方国家的媒体创新案例和业界前沿动态。此外,笔者在个人微信公号“新闻实验室”上也长期关注和介绍此类动态。现在也有其他若干微信公号在做这样的事情,将来自西方的信息做编译、整合,充当信息的“二传手”。
这些“二传手”对于国内受众了解西方传媒业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若能直接通过西方的网站了解业界动态,会更有收获。就好像为了自身的身体健康,应该尽量多吃新鲜的、刚刚收获上来的一手食材,少吃加工过的罐头食品。如果能读英文的话,看一手报道获得的营养要远甚于阅读他人的编译。
以下15个网站是我个人心目中了解西方传媒业动态的最佳资源。若能经常跟踪阅读,那么来自发达国家的案例、趋势、经验、教训便能大致了然于胸。
1. Poynter
http://www.poynter.org/
Ponyter(波因特学院)是美国的一所成立于1975年的非盈利性传媒教育机构,它的创办者、美国已故报人Nelson Poynter曾经说过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我宁愿当报纸编辑,而不是世界首富(I'd rather be a newspaper editor than the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Ponyter不仅在美国本土给记者开设了大量实用的课程,而且运营着一个更新频繁、内容丰富的网站,令它的传媒教育通过网络抵达全世界。网站的主要内容包括传媒动态、创新前沿,以及实用指南(例如怎样做笔记,怎样报道穆斯林,新闻学院毕业生应该记住的几件事)等。每次有朋友请我推荐了解世界传媒动态的网站,我总会第一个推荐Ponyter。
2. Nieman
http://nieman.harvard.edu/
http://niemanreports.org/
http://www.niemanlab.org/
哈佛大学的尼曼基金会因其记者奖学金项目而广为人知。对于没有机会获得奖学金的人来说,多看尼曼的网站也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尼曼网站的内容很多,重点关注两个子站:一是尼曼报告(Nieman Reports),这是一份基于季刊《尼曼报告》的网站,关注当代新闻业的机会和挑战;二是尼曼实验室(Nieman Lab),专注新媒体领域的前沿话题。
对于关注非虚构写作的朋友来说,尼曼的Storyboard子站也值得一看。
3.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http://cjr.org/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在中国人心目中大概是全球最著名的新闻学院了。它出版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是美国传媒业界的重要期刊,而这份期刊的网站可以算是这份榜单中设计得最新潮的了。从其栏目划分可以看出它的关注重点:新闻监督、地方报道、媒体创新、商业模式。
以上三家网站是我心目中的“Big three”。如果只有时间看三家网站,那么它们的视野、质量、体量足够满足需求。
4. Journalism.co.uk
https://www.journalism.co.uk/
上面三家网站都在美国,这家则在英国,可以补充不少来自英国的一流媒体(如BBC、卫报、金融时报)的最新动态。同样,这里也有很多关于数据新闻、社交媒体、手机应用等方面的前沿资源介绍。
这家网站的界面不太契合来自中国浏览者的需求。求职招聘内容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动态更新的新闻则很不显眼。
5. 国际记者网ijnet
http://ijnet.org/
中文版:http://ijnet.org/zh-hans/
终于有了一个中文版的网站,不过中文版的内容和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英文版。这是一个界面看起来很素净,但内容很丰富和有活力的网站。话题前沿,且具备国际视野。举例来说,最近几天的更新就包括了难民问题报道、众筹项目、Facebbook的新app、记者如何使用Twitter、虚拟现实报道、数据新闻工具等等,所关注的国家包括了菲律宾、巴基斯坦等。
记者朋友们还可以重点关注“机会”栏目。中国记者可以申请的国际交流项目,大部分都在里面了。
6. 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
http://towcenter.org/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确实厉害,这又是一个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网站,属于其下属的数字新闻研究中心。因为是研究中心,所以在短文章之外,更有许多重要内容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值得下载下来仔细研读。最近的报告包括虚拟现实(VR)报道、众包、播客等等。
7. 《纽约时报》媒体频道
http://www.nytimes.com/pages/business/media/index.html
除了上述专门性的网站之外,很多综合类大媒体也开设了以传媒业为主题的频道或博客,这里介绍其中三个。
美国《纽约时报》原来有一个叫“Media Decoder”的媒体主题博客,后来这个博客被升级成了一个专题页面,关注包括新闻、广告、影视等等在内的广义传媒业,内容更加丰富,更新更为频繁。
8. 《卫报》媒体频道
http://www.theguardian.com/media
英国《卫报》近几年来因其在美国NSA监听门等事件中的卓越表现而分外抢眼,其对传媒业的报道也同样具有全球视野,不仅及时关注了欧洲国家的动态,而且对美洲、澳洲、亚洲等地区也非常关注。
9. 赫芬顿邮报媒体频道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media/
作为出生在新媒体时代的最著名网站,美国赫芬顿邮报对传媒业的报道也具有鲜明的新媒体特征:带有“标题党”色彩的吸引人点击的标题,生动活泼的行文,对多媒体的使用。
10. coverjunkie
http://www.coverjunkie.com/
从遥远的博客时代开始,有一个叫做“令狐磊的杂志发现室”的账号就一直是很多人了解外刊的窗口,特别是那些极具创意和美感的杂志封面,令人眼界大开。我是从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读大学时开始关注的,当时令狐磊还在《新周刊》工作,现在他是《生活》杂志的创意总监。
我不知道令狐磊是怎么收集那些花花绿绿的最新外刊封面的,但我知道一个网站,有了它,你也可以试着做自己的杂志发现室。这个网站叫coverjunkie,junkie的意思是发烧友、上瘾者,所以网站名字的意思也就是封面发烧友。在上面你可以看到全球名刊的最新封面,也可以根据分类来查看经典封面、名人封面、性感封面、争议封面、获奖封面、以文字为设计元素的封面、iPad动态封面,等等。
11. Journalist's Toolbox
http://www.journaliststoolbox.org/
这个“记者工具箱”是由美国职业记者协会出品、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学院教授Mike Reilley运营的。更新虽不频繁,但收集的资源已经不少,包括调查报道手册、写作手册、编辑手册、新闻伦理守则、科学报道资源、法律资源、数据可视化案例和工具、新闻教学工具,等等等等。不过大部分工具都是供美国记者使用的,中国记者可以有所了解、开开眼界,但没法在工作中直接使用。如果有中国的新闻学教授做一个中国版的记者工具箱,应该也会很受欢迎。
12. Journalist‘s Resource
http://journalistsresource.org/
这是一个由哈佛肯尼迪学院的媒体、政治和公共政策中心运营的项目。简单来说,它的理念和我所创办“政见”(http://cnpolitics.org)很类似:用通俗的语言介绍学术研究成果。甚至其菜单导航方式都和“政见”很像:按照研究的主题来浏览文章。只不过,“政见”面向的是所有公众,而这个记者资源网则专门针对记者,为他们理解和报道当下热点新闻提供学术支持。
13. Sense about Statistics
http://www.stats.org/blog/
这个网站的重要目标是解救不懂统计学的文科记者,让大家不要被数字给忽悠了。文章包括:相关性和因果性的区别,为什么一个因素的差别就可以导致完全相反的估计,大选民意调查中的小秘密,怎么理解培根的致癌性,等等,非常实用。
14. 连线
http://www.wired.com
新闻业变革的前沿是和科技界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科技媒体中也经常出现和新闻业相关的内容,它们有时出现在商业模式板块中,有时出现在设备板块中(比如虚拟现实设备),有时出现在其他任何地方。这里推荐其中两个。
创刊于1993年的《连线》(Wired)杂志大概是科技媒体中名头最大的,其创始主编KK(Kevin Kelly)在中国也享有盛誉。在它的网站上,时常可以阅读到和传媒业相关的报道。
15. Mashable
http://mashable.com/media/
Mashable是一个创办于2005年的科技博客。“Mash”的意思是捣碎、磨碎,加上后缀“able”之后,可以翻译为“可融合的”。这个网站有专门的媒体频道,其中有大量媒体与科技融合之后的新思想和新案例。
如何阅读这些网站?
怎样利用好上面这15个网站?加入收藏夹或许是最简单的方式,不过最好能定期(每个星期、每半个月)打开看一遍,否则打入冷宫的可能性极大。更好的方式是用feedly之类的rss订阅工具接受更新。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