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手机广播收听方式对传统广播的影响

论手机广播收听方式对传统广播的影响

作者: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副教授 汪苏华;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学生 毕泰峰  2016-06-21 20:45  新传播    【字号:  

  手机广播收听方式改变了人们收听广播的途径和习惯,也对传统广播电台的节目内容、节目表现形式和播出形式提出了新要求。面对这一竞争态势,传统广播只有进一步充实节目内容,不断改进节目播出方式,以全新的方式传播节目内容,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手机媒体 传统广播 手机广播收听方式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以网络平台为信息载体的个性化信息传播媒介,由于其影响力大,被人们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由于聚集、融合了其它四种传播媒体的传播特性与功能,成为真正的“全媒体”。于是,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网站,通过一个小小的手机而融为一体。手机媒体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收听(收视)广播电视节目的方式,对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影响与挑战。本文仅以广播为研究对象,探讨手机广播收听方式对传统广播的影响。

 

一、 手机广播收听方式的类型与优点

 

手机广播收听方式是以手机为收听工具、以网络平台为信息载体的收听方式。其与传统广播收听方式的区别在于:传统广播收听方式依靠收音机(或广播喇叭)接收信息,而手机广播收听方式则依靠手机接收信息。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利用手机收听广播成为许多人的收听习惯。手机广播收听方式将传统广播媒体与手机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两者的传播优势融为一体,有效地拓宽了传统广播的播出平台。

(一)手机广播收听方式的类型

手机收听广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手机中内置FM广播调谐器直接收听广播电台的节目直播;二是使用第三方收听软件,通过上网的方式实时收听或在线点播广播节目。手机收听广播与传统方式收听广播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收听工具由手机代替了收音机(或广播喇叭),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即时收听、即时互动。

手机广播的收听内容,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渠道:

1.传统广播网站播出的内容

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新闻业内部竞争的加剧,国内外稍有实力的广播电台,都相继建起了自己的网站,将播出内容移植到网站上,供听众在线收听或点播。传统广播电台由于在人力、物力、财力、采编经验、信息来源、公信力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其网站播出的内容,具有信息量大、涵盖面广(涵盖新闻、文艺、教育、服务等领域)、可信度高等优势,是手机广播收听内容的主要来源。

2.由广播电台官方收听软件播出的内容

伴随着“万能”广播收听App的诞生,部分传统广播电台开始开发属于自己电台的单独手机收听平台。这种应用平台使用自身的广播服务器进行编码播出,因此音频质量高,而且有专门的人员开发、管理与更新电台信息、新闻资讯、交通消息、财经资讯、生活百科等内容,实用性较强,具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

3.由个人播客向网络播出的内容

网络电台是个人播客的鼻祖。2003年前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网络带宽的增加和录音软件的应用,网络电台开始崛起,网络博客也应运而生。一些热心于广播事业、有一定网络技术和口播能力的人,纷纷开办起个人播客,播送新闻信息和其它内容的节目。①

(二)手机广播收听方式所具有的优势

与传统广播收听方式相比,手机广播收听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突破了传统广播的区域化限制

传统的广播节目发射由于受到基站和功率等限制,往往不能将同一套节目覆盖到全国,即使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国家级电台的节目,在不同省市落地时,使用的也是不同的调频和波段。但在手机上,只需打开网络直播的网站或者安装电台收听软件,便可实时收听到世界各地几千套广播电台的节目直播,且音质优良、音量平稳、播放流畅,完全不受地域限制和信号的干扰。

2.贴身性、移动性强

人们不管是在上班途中还是在休息时间,只要有一部手机,通过无线上网,便能收听到广播电台播出的最新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类型的文化娱乐节目。

3.互动性强

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边听广播,边通过手机参与节目互动,如发送文字对节目进行评价、进行实时的语音互动等。目前,国内各地广播电台已经引入微信互动,听众通过手机微信语音发表自己的观点,编辑经过筛选后,将听众的语音留言在节目中播出。

4.受众群庞大

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使用手机的人群遍及城乡,涵盖每一个家庭。手机广播由于可以收到国内外许多广播电台播出的节目内容,信息量巨大,且具有很强的贴身性和移动性,自然成为人们接受各类信息、打发闲暇时间的重要工具。从理论上说,其受众群比传统广播要大得多。

 

二、 手机广播收听方式对传统广播提出新要求

 

尽管手机广播收听方式所接受的节目内容主要来自传统的广播电台,但由于它突破了传统广播的区域化限制,可以收听的内容远远超过某一家传统广播电台所播出的内容,因而收听的选择性更强,加上其灵活的互动性、很强的贴身性与移动性,自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优势必然会给传统广播带来挑战,并向传统广播提出了新要求。

(一)必须进一步增加节目内容的信息量

在新闻传播诸要素中,与传播形式、传播手段相比,传播内容永远处在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手机广播收听方式由于冲破了地域的阻隔,所能够收听的节目内容十分丰富,远远超过了某一家传统广播电台播出的内容。面对着这一竞争形势,传统广播只有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节目内容,增加节目的信息量和服务内容,将节目办得更精、更好,才能留住老听众、吸引新听众。

(二)播出内容和节目表现形式必须更具特色

播出内容和播出形式是否具有特色,这是广播节目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广播听众是否愿意收听某一广播节目的重要原因。美国传播学者克拉伯在其著作《大众传播的效果》中,系统阐述了受众在接受信息中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心理,指出:受众倾向于有选择地接受那些能够加强自己信念的信息,按照自己的观点有选择地理解信息内容,有选择地记忆相关信息内容。按照克拉伯的观点,只有那些内容与形式都具有特色的信息,才会引起受众的关注。

对于广播节目而言,所谓内容具有特色,就是播出内容要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属于一家独有的,而不是重复播出他人制作的节目,或者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节目;所谓节目表现形式具有特色,就是节目的表现形式多样,新颖活泼,具有较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性。这样的广播节目,由于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特色浓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自然会受到听众的欢迎。

(三)必须进一步增强互动性

如上所述,手机广播收听方式的突出优点是互动性强,可以进行实时互动。热线电话、手机短信、QQ群互动、微信语音互动等形式,都是手机广播常用的互动方式。与手机广播的互动方式相比,传统广播电台的互动方式显得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 传统广播应对手机广播收听方式的对策

 

手机广播收听方式出现以后,对传统广播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传统广播要想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在上述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要进一步充实节目内容,将各类广播节目做大做强

手机广播所收听的内容,实际上仍然以传统广播所播出的内容为主,只是收听的区域和范围明显扩大了,收听的广播节目数量大大增加了,能够收听到的内容大大增加了。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广播只有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节目的信息量和质量,把节目办得更好更活,才能留住老听众、吸引新听众。应该指出,传统广播电台由于有人数众多的、专业化的节目采制团队,有成熟的节目制作经验,有数量众多、内容涵盖新闻、教育、文艺、服务等领域的节目,在节目内容制作方面,显然具有很好的基础。

(二)节目内容要由大众化向小众化、分众化转变

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对多变为多对多。纵观国内传统的广播电台,几乎都是大而全的综合台,并不能很好满足各类听众群的需求。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多元化,对收听内容的需求将越来越细、越来越精。这就要求广播内容从大众化向小众化、分众化方向转变。因此,未来广播的发展方向,要由“广”变为“窄”,广播的针对性将会越来越强,服务对象将越来越单一,专业化、对象化和服务化的特征将越来越明显。例如,大众化的音乐广播是整天不断播放各类型音乐,而小众化、分众化的音乐广播的播出内容,会根据不同听众的收听习惯和偏好,分别播送中国歌曲、外国歌曲、古典音乐、现代歌曲、艺术歌曲、山歌小调等,满足不同听众的要求。广播电台如果能根据不同收听兴趣听众的要求安排播出相应的音乐节目,听众的收听欲望一定会大大提高。

(三)不断改进节目播出方式,增强互动性

节目互动性的强弱,往往直接影响节目的收听率。纵观全国各大电台,其收听率最高的节目基本上都是那些互动比较频繁的节目。例如:广州电台新闻广播频率收听率最高的节目是《由理话事》。这是一档新闻评论类栏目。该节目的表现形式是:选取几条当天发生的热点新闻,让听众打电话进直播间,选取一条新闻进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进行交流。该节目由于播出内容贴近民生民情,听众参与方便,听众的看法与建议能够得到及时传播和反馈,自然会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

实际上,与传统的报纸、杂志、通讯社相比,广播在与受众互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互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热线电话、短信、QQ群、微博、微信等,都是广播电台可以采用的互动方式。

(四)努力创办全媒体广播电台,以全新的方式传播节目内容

国家广电总局于2010年先后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这是继中国网络电视台之后又获准新建立的两个中央级别的网络广播电视台。从央视网、中国广播网、国际在线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广播作为广电新媒体的代表,可以说是传统广播媒体向多媒体、全媒体方向发展的典型。多媒体、全媒体是媒体的大融合。全媒体通过采编、传播流程再造,实现不同媒体间的交融和媒体发布通道的多种类、多方式、多层次的传播形态,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使受众获得海量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视听觉满足的媒体浏览体验。

在传统广播媒体向多媒体、全媒体融合与转变的过程中,媒体核心竞争力将在各种传播方式相互匹配、相互补充完善所形成的合力中得到体现。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力打造的中国广播网网络传播平台,目前已开设64个专业频道、400多个栏目,并为网民提供中央台9套节目网上直播、270多个重点栏目的在线点播服务。而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广播网实现了中央电台所有奥运报道广播信号同步网上直播,创新出图文并茂、音视频同步多点互动直播报道新模式,尝试广播频率、门户网站、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五大终端的融合,有效地发挥了多媒体、全媒体广播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再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Hit FM频率,是我国第一家主打欧美流行音乐的类型化广播电台。2011年9月,该台供智能手机用户收听的 APP 系统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其主要功能是供听众在线收听音乐节目,并可在界面显示所收听歌曲的详细信息,如歌曲名称、演唱者姓名、歌曲单曲封面等。该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微博分享,用户在该 APP上登陆后,可以与自己的新浪微博连接,随时将正在收听的歌曲信息分享到个人新浪微博上,便于随时查看,随时分享。该APP自2011年9月28日上线以来,总下载量已经超过8万次,受到越来越多海内外听众的欢迎。②

 

 

注释

 

① 从播客的发展与优势看传统广播未来发展之路[OL].中国播音主持网,2013-4-23. http://www.byzc.com/zhuanye/BoYinLunWen/1829.html

② 戴以戎 . 新媒体时代如何办好电台[OL]. 国际在线,2011-12-4 . http://gb.cri.cn/27824/2011/12/05/1545s3461969.htm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