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评论的新拷问

网络新闻评论的新拷问

作者:深圳特区报发展研究部阅评员 樊鹏;深圳特区报总编室副主任、主任编辑 耿伟  2016-10-26 16:57  新传播    【字号:  

  目前,网络评论功能出现四个新态势:推导新闻事实真相的引领功能;平等阐释不同见解的争辩功能;探索新闻深度本质的独思功能;拓展评论传递手段的创新功能。同时,推动网络评论元素发生四种新演进:主题元素,导论顺从趣味亮点;论证元素,述评成为推演主调;结论元素,开放判断事件走向风格;风格元素,特色语言赢得粉丝。

 

关键词:网评新态势 网评元素变异

 

如今,网络报道掀起一个个舆论浪潮,网络评论则催动大众观点相互碰撞。譬如今年舆论持续升级的“魏则西事件”“雷洋事件”“海南村民拆迁被打视频”“大学生屁股被打开花”“深圳女孩被非法传唤”等新闻舆论漩涡,提示人们以新闻专业眼光,拷问网络评论显露的新功能和新推论,以及如何引导和调控这种大众舆情。

 

一、网络评论功能出现哪些新态势

 

1969年12月互联网横空出世,1992年7月电子邮件出炉,网络言论从此登场。网络不可想象的空间,颠覆了报媒、广电新闻评论的狭窄区域和时段,同时,网络即时、互动、个性、纠错等新功能,以及虚假性、阴谋论等负能量,都令人惊讶地快速演进。

这种背景下,评论导向议题变得异常复杂。同时,如何引导网络评论阳光向上,激发舆论正能量,则显得格外突出和敏感。

网络新闻评论,是在互联网上针对新闻事件所进行的深层分析判断,以求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的议论性文体。如今,网评功能升级出现四个新态势:

(一)引领功能:推导新闻事实真相

传统新闻评论的功能早已固化,是对新闻事实的规律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不承担追踪事实真相的责任。而如今在网络世界,这一功能则发生演进:一是网络评论的舆论监督功能远远高于传统媒体,人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对同一新闻事件发表不同观点并相互交锋,从而否定错误选项,获得逼近事实真相的“路径”;二是网络评论人数广泛,为证明作者的判断正确,往往会像人肉搜索那样,发现和提供新的线索和证据,从而为政府、公安、检察院、法院,以及其他社会管理部门提供正确解决问题的“依据”;三是网络评论的巨大压力,形成强大的社会正能量,促进政府管理部门办事措施沿着正确轨道做出“判断”。

2016年5月7日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的雷洋(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离家后身亡。5月9日晚上,北京昌平警方回应雷洋案:涉嫖娼被抓 身体不适死亡。央视报道派出所出具的证据:雷洋嫖娼交付200元,雷洋精液等等。不料,这却引发了网上评论铺天盖地的不同意见,集中质问:“即使雷洋嫖娼,也罪不至死啊!”6月1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依法决定对昌平区公安分局东小口派出所民警邢某某等五人进行立案侦查。这证实,网上第一时间报道突发新闻,也意味着拉开了新闻评论大幕。事态的演变也说明,评论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新闻报道的功效,或者说评论的力量加重了新闻内核的能量,逼迫新闻真相浮出水面。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引领推导事实真相的网评功能已经趋于稳定和成熟。

(二)争辩功能:平等阐释不同见解

互联网上,人人平等。发布言论的主体无论是党和政府发言人、主流媒体评论员、网站媒体大咖,还是专家学者、普通网民,谁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不同观点相互碰撞,出现新闻评论的多元化局面。一是新闻评论去权威化。在虚拟世界里,人们凭借事实和逻辑的推理,以及个人情感的发泄,不分社会角色高低地争论;二是受众广泛平等参与。网络是一个公共对话平台,谁都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发言,网友互动尽情争论。《深圳,你被谁抛弃?》引发的争论,至今成为网络最佳记忆。2002年11月16日,证券研究员呙中校以“我为伊狂”网名,在人民网发表万字长文,阐释深圳“盛世危言”,引来市长与其面对面畅谈一座城市的命运。如今每一个新闻热点都让评论登上网络舞台,成为瞩目的主角。从王家岭矿难、温州动车事故,到广东乌坎事件、四川什邡事件、邓玉娇刺死官员、张海超“开胸验肺”、我爸是李刚、唐福珍自焚、孕妇被缝肛门、佛山小悦悦事件、药家鑫案件、钱云会案件等等,无一不是网络最先发现新闻,并引发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平等争辩,最终获得网络共识。

(三)独思功能:探索新闻深度本质

人和网络连接,被新闻所牵引,几乎都成了思想者。一是网评作为撰文者独立思考的个人感受,哪怕是一个跟帖,都是真实的逻辑判断。2016年4月30日,一段视频上传微博: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琼华村在拆除违建过程中,多名戴头盔的男子手持警棍殴打妇女和儿童,哭声凄厉。这立刻让舆论愤怒,毕研韬网文《十问海口暴力拆违事件》;南都刊出《强拆施暴者为何最怕视频流出?》,质问当地政府是否是人民政府,担心暴力强拆的利益还在,强拆就不会真正杜绝。二是每个受众的一个点赞、一次转发,也都是独立判断后的举动。网评在网站博客、微博以及手机的微信、APP等媒介上的传播,也都是得到认同后的二次传递。这种独思的后果,不仅可以认识新闻的第一层本质,也会深化到新闻的第二层本质或更深层次本质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导致舆情汇成一条主流河道,形成民意综合诉求。

(四)创新功能:拓展评论传递手段

网络评论的体裁十分丰富,可综合运用文字、声音、画面、图像等多种媒介手段,在网络各种空间发表观点:一是网络新闻评论载体多样。世界各大网站论坛,国内各机构网站论坛,社交网站论坛,各媒体推送的APP,主流媒体的网调言论平台。包括:(1)言论频道新闻评论;(2)留言板跟帖;(3)论坛评论;(4)交叉混搭评论:评论+图片、评论+视频、评论+漫画,等等。人民网观点频道栏目就很丰富,设置 “评说由头”“推荐参考”“编辑点题”“图说世象”等等,引导网民发表议论,等等。二是网络新闻评论主体多元。国家权威媒体的网评,主流媒体的意见,代表政府的专家鉴定,大咖博客,论坛评述,网调分析,网民呼吁等等。三是网络新闻评论内容广泛。国际、外交、两岸、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军事、气象、婚恋、影星、八卦,等等。四是网络新闻评论语言丰富。严肃评判、严谨推理、调侃幽默、望风捕影、粗俗胡侃、恼羞成怒、义愤填膺、一句点评,等等。2016年5月23日一篇《深圳龙岗官方报告:千万别让华为跑了》,轰动全国。网上热议“警钟不只为深圳而鸣”;“深圳地价狂涨制造业难承受”;《深圳晚报》刊发《“别让华为跑了”为何刷遍朋友圈》,一针见血地指出,深圳要留住的岂止是一个华为,还有一座改革先锋城市的根。今日重新审视这些舆论网评,则发现其创新了诸多评论手段。

 

二、网络评论元素发生哪些新演进

 

传统的新闻评论结构元素,在网络论坛上并没有改变。网评同样要有立论、推论、结论等完整的评论元素,以及各个环节迸发灵感和嫁接亮点。只是因为网络空间的异常巨大,为网评元素变异和升级提供了充足条件,导致新闻评论教科书也要在四个方面改写:

(一)主题:导论顺从趣味亮点

经典的新闻评论立意,力争鲜明地竖起大旗,往往尽量在第一段就提出立论观点。而如今人们发现,网络评论因为空间的允许,不再拘泥于教科书式的规定,而是让评论导语的趣味和亮点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导致主题观点服从于这种安排。2016年5月25日凌晨,我国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由此引发的追忆钱钟书杨绛夫妇网评,一时成为最大的舆论热点。细看那些名篇产生的争论,都往往“啰嗦”许多人们不知道的往事,写下两三段才提起评论的主题。譬如萧瀚谈钱杨的为人,也是回想过去的故事后,才说出主题:“说他们犬儒也好,说他们懦弱也罢,都是苛刻的。他们没有害人,仅仅为了自保有什么错呢?”而萧三匝撰文也是说了几段,才不客气地立论:“钱钟书1998年才去世,整个八九十年代都没见他对‘文革’公开批判过,这就不能不说他有些太冷了。”这种立论规矩的改变,与其说是一种严谨结构的退步,倒不如说是新媒体境遇下新闻评论结构元素的变异、丰富和发展。其原因也十分简单,网络的巨大空间允许把“吸引人、很耐看”视为有效前置的磁场。

(二)论证:述评成为推演主调

以往平面媒体受到版面限制,电视电台受到时段制约,新闻评论的篇幅和时限也受到限定。新媒体网络则挣脱了这种束缚,没有文字限制,没有图片限制,没有视频限制,言论空间得到了充分自由。于是,为了证实观点的正确,网络新闻评论加大了新闻事实的素材分量,演绎扎实的证据,使述评成为逻辑推导主调。

述评是新闻事实与新闻评论兼容的报道体裁。(1)信息来源独立;(2)选材立意新颖;(3)重在分析事理;(4)夹叙夹议交融;(5)构思视野开阔。从而纵横交错、点面结合、旁征博引。因此也有专家认为述评是一篇深度报道。这种述评式推演,不仅在网络世界,就是电视评论节目也同样广为繁衍。主评式电视节目也已经尽量穿插新闻画面,述评式电视评论节目更是扩大信息例证,并且将这些画面精选而嫁接到新媒体评论,这种迹象将一定会在网络新闻评论中全面开花,出现人们现在还无法预料的结构冲击和体裁变异。这也是说,新闻评论在网络世界不仅不会因为信息爆炸而湮灭,反而会因为人们在网络上发表的意见五花八门,从而导致叙述手段的丰富多彩。

(三)结论:开放判断事件走向

传统的新闻评论最后都要得出一个中肯的结论,而网络评论则不局限于一个结论,这是因为:(1)网络新闻评论平台异常巨大,评论人数极多,站在各自立场,发表独思意见,得出不同结论;(2) 网络评论涵盖所有剖析视角,推导路线迥异,深层分析剧增,判断方法多样,得出不同结论。那么,为何最终会有一种或几种结论得到公认?譬如孙志刚事件,甚至导致2003年8月1日国家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不仅记录了孙志刚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了中国法治的进程,也让我们回头审视那些激情评论的千百种呼唤,不得不承认网络新闻评论的结论结构发生了变化,一篇稿件有多种结论,一件新闻有多重判断,最终网络热议回归到法制和道德的轨道,完成一次从思想到现实的价值实现。

这说明社会是有共同生活标准的,就是社会道德的尺度,合理法律的尺度。网络评论争夺的最大优势,也是看谁能站在人类道德信仰的制高点。这个高点至少涵盖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精华、国家根本大法总论、我们党的章程宗旨等真善美的原则标尺。2016年5月1日,魏则西事件上线,这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级学生,患有滑膜肉瘤晚期,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花费20万元医药费后,仍不治身亡。一时间,网上评论出现两种主流判定:一种疾呼追究百度的法律责任,另一种是倾向追究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的直接责任。国家权威部门也先后进驻百度、武警北京二院,依法进行处理。这种开放式的评论结尾,并未导致莫衷一是,而是以不同角度剖析新闻得出的逻辑判断,也更加完整和合理。

(四)风格:特色语言赢得粉丝

在世界传媒进入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人都是记者、都是评论员,语言风格自然多姿多彩,严肃型、幽默型、严谨型、飘逸型、推理型、猜测型、政论型、散文型、杂文型、矫情型、咒骂型、文雅型,长篇大论、一句跟帖,等等。特色语言风格的盛行,既是独特思维模式洋溢的新颖评论魅力,也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受过新闻评论的专业训练,没有在一个模具里淬炼,发表评论文章乃本色上演也。如新华网2016年4月1日发表《西方“愚人节”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文,引起铺天盖地的网络争论,语言风格也多姿多彩:(1)杂文嘲讽型:“哎呀,给这种其乐融融的开小玩笑扣一个西方庸俗价值观的帽子,是不是太‘文革’了?”(2)政论严肃型:“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在国人思想中,尤其年轻人中,西方的节日和文化地位,已经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价值”;(3)幽默诙谐型:“看来时代如此剧烈的变脸,主流价值大佬却不知变通,好一副高冷严肃的模样,任谁见了都唯恐躲之不及呀。”从这些观点中我们则发现,无数网评的诸多不同语言风格,强烈地吸引着受众阅读和沉思。

在中国,最新报告显示:我国网民向低学历人群扩散,初高中学历占6.88亿网民的66.6%;农村网民增幅高于城镇增速,达1.95亿,增幅9.5%。这提示,网络评论面对的受众情形也在改变,引导舆情的理念也要发生改变。必须摒弃无视舆情规律的粗暴干预,发现网评的新态势和新功能,分析其结构元素和推导技巧的新征候,运用新闻媒介科学手段聚合和激发网评的正能量,有效调控大众情绪和趋向,在网络舆论阵地上抢占制高点,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提供强劲的舆论支撑。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