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技+财经”报道的探路者

做“科技+财经”报道的探路者

——深圳商报新一轮改版解析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主任记者、《新传播》编辑 刘良龙  2017-03-13 16:51  新传播    【字号:  

  2016年11月21日,《深圳商报》开启了新一轮改版。此轮改版按照《深圳报业集团深化改革任务分解表》的要求,转型为科技财经类媒体,迈出了深度融合新起点、整体转型再出发的第一步,并在突出独特新定位、主打价值新品质、再造版面新形式、重塑业务新流程和开辟传播新版图这五个方面体现了创新意识。

 

【关键词】深圳商报 改版 科技财经

 

2016年11月21日,与国内第一家全媒体集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016年11月17日在广州诞生仅相隔四天,《深圳商报》开启了新一轮改版。到2016年12月20日,《深圳商报》新一轮改版已有一个月时间。此轮改版,是《深圳商报》按照《深圳报业集团深化改革任务分解表》的要求,转型为科技财经类媒体的重大举措,迈出了深度融合新起点、整体转型再出发的第一步,并在突出独特新定位、主打价值新品质、再造版面新形式、重塑业务新流程和开辟传播新版图这五个方面体现了创新意识。

 

一、突出独特新定位

 

此次改版,《深圳商报》突出科技财经类媒体这一独特新定位。在国内外,科技类媒体有《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北京科技报》《上海科技报》《湖南科技报》《江苏科技报》《山东科技报》《农业科技报》《新疆科技报》等,财经类媒体有《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日报》《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经济信息时报》《安徽经济报》以及2016年11月17日诞生的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等。然而,将科技、财经报道融汇到一家媒体,定位为科技财经类媒体,《深圳商报》在国内外是唯一的。

按照《深圳报业集团深化改革任务分解表》的要求,《深圳商报》的改革任务是转型为科技财经类媒体。利用在经济报道领域长期积累的优势,真正转型为与深圳经济实力、影响力和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科技财经类媒体,目标是打造华南地区最具公信力、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科技财经类媒体。从这一改革任务来看,《深圳商报》的此次改革主要有两大突破点:一是从“报”向“媒体”的突破。此前,《深圳商报》一直都是“报”:从“市政府机关报”,到“以经济报道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日报”,再到“以经济报道为主、以经济文化为两大特色的综合性日报”。从“报”向“媒体”的突破,是指全面推进媒体融合。二是从“以经济报道为主、以经济文化为两大特色”和“综合性”到“科技财经类”的转型。

此次改版,《深圳商报》的独特新定位体现在它是与深圳经济实力、影响力和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权威主流大报,要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公信力及影响力的科技财经媒体,见证科技创新,记录财经风云,树立起《深圳商报》的品牌新形象,树立起公认的科技与财经报道标杆。

首先,《深圳商报》此次改版设立了科技板块、财经板块。

科技板块传递前沿资讯,聚焦科技创新,解析高科技企业成长秘笈,助力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特色更为鲜明的“科技”版和新增的“科技周刊”,把脉科技发展趋势,以深圳本土科技企业、科技产业、科技新品、科技创新事件为报道核心,关注科技界的热点动向、前沿潮流、新知趣玩。兼顾专业性、可读性与科普的社会责任,拉近读者与科技企业、科技事件的距离,引发新的阅读关注,打造深圳本土最有代表性、最具成长性的科技资讯媒体。《深圳商报》周一至周五有“科技·深圳”和“科技·业界”这两个“科技”版。前者关注深圳本土科技企业动向、创新创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后者报道国内科技圈的动向、科学发现、宇宙探索等领域的新事物,同时关注海外科技企业的投资、收购、市场、布局等各领域新闻。周六推出4个版的“科技周刊”,包括“话图”版(以图表形式反映全球科技新闻)、“互联网”版和两个“热门”版。“科技周刊”力求与日常的科技新闻版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着重于有趣有料、有参与感的科技类“软性”资讯,一方面避免与平日的科技新闻内容撞题,另一方面强调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独创视角,不做过于琐碎的内容,尝试以编译、整合为主。科技周刊从引导读者发现生活的乐趣、体验科技的便利角度,选择最热门的消费类科技资讯,服务读者,引领潮流,力争打造深圳本地人气最高的消费科技产品、生活科技资讯板块。

财经板块立足全球视野,解析财经热点,关注股市、汇市、期市、债市、楼市和消费亮点,传递经济界、企业界的动向和声音。改版后的《深圳商报》除周一设有4个版的“证券周刊”,周二至周五每天设有4个版的“投资理财”叠之外,关注重大政经要闻,深度解读财经事件,解析企业成长秘笈。既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又有浓郁的人文情怀,以原创的独家新闻、精彩的深度报道、新锐的分析评论、鲜活的人物故事,为读者提供权威、专业和有价值的服务。“商报眼”版高标准打造财经评论版,形成投资理财的重要参考。“金融”版偏重金融宏观资讯层面,涵盖货币政策、外汇、银行、保险以及金融企业的诸多金融领域的信息。“楼市”版反映房企动向、片区价格,持续跟踪房地产市场热点动向,突出服务性实用性。

其次,《深圳商报》此次改版后的其他版面和板块也体现了报纸的新定位。

《深圳商报》此次改版后的封面版,对当日报纸内容作提纲挈领的导读,重点是科技财经新闻,通过图表图片构筑的视觉焦点,用核心中的核心内容,体现一张科技财经大报的关注与担当。封面版的《财经观察》专栏评论,在聚焦财经大事的基础上,增加对科技趋势的及时评述和解读,从而旗帜鲜明地体现报纸的新定位。

改版后的民生板块和文化板块中也植入了财经元素。

民生板块注重用财经视角报道民生新闻、关注民生大事、解析社会现象,追踪消费热点,服务市民生活,深耕本地,贴近读者。

文化板块传承“文化广场”品牌价值,优化提升副刊,增添历史厚度和人文情怀,演绎时尚生活,关注文创产业。文化广场作为深圳商报的品牌栏目,以新的面貌继续服务读者,不仅是出于延续品牌价值和阅读期待的需要,更是顺应新的报纸定位,成为财经科技报道的必要补充,满足目标读者群的阅读需求。新的文化广场,除了持续关注文化新闻的热点,还扩展视野,解读社会经济热点中的文化内涵,保持人文情怀,挖掘文化现象的经济意义;追踪文娱名人动向,报道娱乐圈的经济脉动,从财经视野剖析热门文娱话题的经济内涵,最终令文化板块与财经科板块互为映衬,塑造精品财经媒体的高品位。

从改版一个月的情况来看,《深圳商报》科技财经类报道的分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改版前占报纸总量的七成左右,增加到了八成。

 

二、主打价值新品质

 

《深圳商报》此次改版,主打价值新品质,顺应移动互联时代媒体生态的颠覆性变化,实现报纸功能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转变,努力成为一张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的报纸。

《深圳商报》在主打价值新品质时,以此次改版新增的深度报道版“重磅”版为主,坚持内容为王,践行工匠精神,雕琢精品内容。“重磅”版聚焦前一天最重要的政策和市场层面的科技财经大事件,解读其对本地经济生活的影响;同时落实深圳报业集团深化改革方案中提出的“转型后的《深圳商报》,坚持以内容为王,独家挖掘现象级的深度报道”的要求,或行业透视,或市场扫描,或热点聚焦,或企业调查,深入采访,精心写作,给人启迪。如2016年11月23日、28日、29日刊发的《共享单车“彩虹大战”硝烟渐浓》《注意了,“无人车”正向我们驶来》《这杯茶,真够贵的! 深圳楼市“喝茶费”最高炒到60万元,调控之下开始偃旗息鼓》,2016年12月7日、8日、16日刊发的《一年一个样,四年大变样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前海四周年之际》《深圳品牌:逐鹿全球的“深圳军团”》《科技创新这一年: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迈进——深圳紧盯科研高端前沿领域,推动创新经济良性发展》等。

《深圳商报》在主打价值新品质时,注重内容建设,坚定不移重视内容采集、生产和加工,把内容视为质量、品牌和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看家本领,也是自己的价值、灵魂与市场所在以及“安身立命之本”。报社编委会有专人分管抓内容生产,加强内容、选题方面的研究和策划。

 

三、再造版面新形式

 

《深圳商报》此次改版,将印刷尺寸调整为“瘦报”,报纸版面的宽度将原来的39厘米“瘦身”5厘米变为34厘米,报纸版面的高度则保持不变,保障版式设计更加挺拔秀气。瘦身后的报纸手感更舒适,更方便阅读,配合全新的版式再造,报纸的整体形象更时尚,更易读,更具辨识度。

《深圳商报》报头由原先的左端移到了中间,颜色由深蓝色改为浅蓝色,删除了原报头上方体现原先报纸定位的“经济视野,文化追求”字样,将原报头下方的报名英译置于报头上方,原报头下方的出版日期和官方微信的二维码移到了报头左侧,原报头下方的“深圳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深圳商报社出版”字样和报料热线电话移到了报头右侧,报头右侧还有新增的“深圳商报”报徽。

此次改版采用“一四分栏”的版面划分方案,头条标题使用“超粗黑”字体,版面分隔线和框线分别使用0.2磅和1磅细线,尽量不使用底纹。禁止对版面过度“美化”,版面主要表现手段是:彩色照片、黑色标题、横排文字,一般情况下不用彩色标题。每个版面都有一个相对的视觉中心,运用模块式排列,舍弃繁缛的装饰,简化标题的制作,适当地运用色彩,增加栏间距,单纯而规整,追求浓眉大眼轮廓分明的同时,尽量追求阅读的轻松愉悦。现代、简约的版式风格,体现了《深圳商报》理性、建设性的办报理念,比较适合科技财经类媒体这一独特新定位。与同城另外几家主要报纸相比,深圳商报在版面风格上有明显的个性。

 

四、重塑业务新流程

 

深圳商报社以改版为契机,拥抱互联网,改版的背后将会是采编模式的创新。伴随转型发展,深圳商报社将突破时间限制,提供不间断的新闻播报;突破介质限制,提供现场感更强的音频影像报道。

深圳商报社的融媒体发展已有良好开端。深圳商报社于2015年1月12日正式宣布:从设立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打造“发现深圳”移动客户端、构建60个特色微信公众号集群等方面入手,倾力打造三大融媒体产品。这是深圳商报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大举措。之后,深圳商报社特色微信公众号集群和新媒体中心开发运营的“发现深圳”APP也正式上线(“发现深圳”APP后因《深圳商报》倾力打造科技财经类APP等原因而下线)。目前,深圳商报社的“深政观察”“今天深圳”这两个微信公众号已产生广泛影响,公益活动“蚂蚁兵团”也已有一定名气。其中,“深政观察”入选深圳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及数字产品实验室其中的两个孵化项目,获得50万元的种子孵化基金,孵化周期为一年,其粉丝已经超过1万名。

深圳商报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2015年11月启动之后,2017年将完善到位,加大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建设,通过《深圳商报》倾力打造的全国首个以科技财经为主要特色的平台级主流移动新闻客户端“读创”,加大员工转型力度,以“深政观察”微信公众号为样板,打造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微信公众号集群,从技术上打破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从体制上改革传统的新闻采编机制,实现采编流程再造,以及全天候、全媒体、立体式的新闻发布。《深圳商报》记者,也是《深圳商报》官方微信、微博记者和“读创”新闻客户端记者。

 

五、开辟传播新版图

 

深圳商报社以改版为契机,立足“平媒”,进军“云媒”。《深圳商报》的改版,可以视作融合发展新征途的起点。2016年12月28日问世的“读创”科技财经客户端,将是《深圳商报》纵横云端的尖兵。

“读创”是深圳报业集团依托《深圳商报》重点打造的新媒体产品,是国内首个定位于科技财经的新闻客户端,是深圳报业集团融合发展的代表作,被列入“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重点项目,获得市级财政政策性专项资金扶持。

“读创”瞄准“国内一流、世界水平”,以效益为核心,按“市场引导、服务至上、内容为王、决胜终端”的思路,力争两年内跻身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财经类APP行列,成为与深圳经济实力、国内外影响力和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旗舰型融媒体平台。

“读创”是以“精准推送、千人千面”为最大特色的资讯平台。它以差异化作为竞争策略,致力于在功能开发和用户体验上极具特色。内容建设以“好看”和“有用”为宗旨,首屏设置“财经”“科技”“视频”“本地”4大板块,注重自采稿件、原创内容,突出独家、权威、深度与思想。在浩瀚的互联网资讯世界里,“读创”将采用当下最先进的技术,通过大数据的筛选、挖掘、整合,第一时间为用户个性化精准推送最新、最炫、最前沿的新闻资讯和服务。“读创”不仅紧跟时代潮流,主打视频呈现(微影像),更引领潮流,是全国第一家支持VR(虚拟现实)技术和第一家实现将所有新闻内容自动按顺序朗读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在细致扎实做好科技财经相关垂直领域的内容与服务之外,“读创”将重点做大做强视频报道,做出鲜明特色,紧跟即将到来的VR(虚拟现实)时代的步伐,并与智慧城市建设同步对接,开辟新的盈利模式。“读创”还在新闻客户端产品行业中首推“熄灯”功能,夜间模式提供给用户舒适的视觉体验,同时提供字体的大小切换功能,适合不同需要的用户群体。

“读创”将以新闻客户端为主打,涵盖微博、微信、视频、数据等,逐步推出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产品内容,力争用两年时间跻身国内一流科技财经类APP,形成较大国际影响力,成为与深圳经济实力、国内外影响力和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旗舰型融媒体平台。该APP上线后,将与改版后的深圳商报社纸质媒体深度融合。

深圳商报社的愿景,就是与“读创”一起建立包括云报纸、云数据、云存储、云视频、云终端在内的融媒体云生态系统。

此次改版,由于报纸定位更加鲜明,新闻性、可读性增强,《深圳商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广告的品牌效应更加明显,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016年11月18日,为祝贺《深圳商报》11月21日全面改版和“读创”科技财经客户端即将上线,当天推出120个版,其中有100个版是广告,是《深圳商报》历史上广告版数最多的一天;广告收入960万元,是《深圳商报》历史上日广告收入最高的一天。截至2016年11月30日,《深圳商报》当年完成广告收入10301.15万元,同比逆势增加665.13万元,同比增幅为6.9%。另外,改为“瘦报”后,《深圳商报》每年可节省200万元的纸张费用。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