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VR+新闻”
六问“VR+新闻”
作者: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王卫明;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 高兴 2017-03-13 16:58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虚拟现实技术(以下简称VR)在2016年的两会上大放异彩,国内外媒体纷纷借此展开新一轮媒介转型。新兴的技术变革对当今的新闻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本文从VR的六个问题入手,简述什么是VR新闻;我们为什么需要VR新闻;它的可行性又有哪些方面;现如今又遇到了哪些瓶颈;VR新闻的采编又是如何进行的。最后预判VR新闻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VR新闻 交互性 采编
VR新闻,是新闻从业人员利用360度全景摄像机与其他实体设备记录新闻现场,经过后期处理呈现在虚拟现实的穿戴设备上的新闻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受众与新闻事件主题产生交互。2016年被誉为“VR元年”,在短短几个月中VR视频迅速发展,尤其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各家媒体使用VR技术直播报道极大推动了VR新闻的发展。本文从6个关键问题入手,探究VR新闻的必要性、可行性、局限性、采编技巧及其前景。
一、什么是VR新闻?
VR新闻,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新闻传播过程中生产出来的新闻作品,这是一种虚拟技术和新闻现实相结合的新型报道作品。在VR新闻作品中,描绘的对象首先是真实的,源于真实的新闻事件、人物或现场。受众在观看VR新闻时有沉浸感,如临其境,可自主选择角度、焦点和景别,在这一点上完全颠覆了以往新闻传播受众处于被动地位的传播模式,受众可获得前所未有的选择权。
VR新闻分为两类:一类是运用全景相机技术,还原原生态,忠实地呈现新闻现场,这是没有添加任何虚拟的影像、声音;第二种是基于真实新闻事件、事实,采用虚拟技术生产出来的新闻,其中影像、画面是虚拟的,但是与新闻事实、现场有较高的吻合度和相似度,并且在其中有些细节用原始新闻照片拼接而成。
现在学术圈有一种观点是将全景照片视为VR影像,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受众有自主性,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相同的,第二VR影像是动态的,从这个方面来看,全景影像还处于静态的状态,VR影像中受众可自主选择观看焦点角度,而且往往是动态的影像,不是静态的照片。VR是从全景影像发展出来的,是全景影像与Stereo 3D技术的结合。
VR新闻与传统新闻区别在于前者较后者有着充足的沉浸感,在观看方式上VR新闻往往要通过专门的VR显示器观看,在观看的时候受众往往看不到VR新闻作品之外的事物,他们完全沉浸在新闻之中,仿佛是新闻事件的某一个人物,这十分依赖VR显示器,还要通过专门的VR播放器播放(暴风魔镜等)。
表一:部分VR新闻作品
二、新闻报道有必要用VR吗?
自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金收购Oculus VR后,VR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春天。而在我国VR的火爆开始于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于VR的关注使得其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VR的特点在于其通过载体(VR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等),将使用者置于虚拟环境之中,并能够在该环境中与人、事等产生交互。VR视频不是简单的全景视频,VR视频更多的是强调受众与视频中人、物的交互。
传统的新闻传播难以满足受众对于新闻现场新闻事件的信息需求,传统的网络视频是180度,受众无法看到画面之外的内容,比如当记者出现在画面中间,受众是无法看到其背后的信息,这难以做到无死角。而在未来,受众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新闻的观赏感与参与感也在不断提升。与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视频不同的是,VR新闻视频报道者通过VR设备录制新闻现场,后期加工后上传至媒体平台,观看者在使用VR设备进行观看时,用户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到新闻事件之中,使人们能沉浸其中,超越其上,出入自然,形成具有交互效能多维化的信息环境,获得更加真实的视觉冲击感和心灵震慑感。VR新闻可做到全方位对新闻事实的扫视,而且高水准的VR技术可将嗅觉、触觉等信息收纳其中,受众可获得前所未有的参与感,这可弥补现有新闻传播的不足。
三、“VR+新闻”可行吗?
目前VR在技术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受众不仅可在媒体平台观看由全景相机拍摄制作的360度现场,也可在佩戴设备后浏览虚拟环境中的景象。虽然目前技术不够成熟,但是仍然在不断进步,越来越靠近人们观看的理想。现有的全景拍摄技术加上新的视频拼接技术已经能够较好地制作出全方位VR视频。
生产VR新闻的装备成本目前并不是很高,在新闻单位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一体化全景相机售价在6500元左右,多目相机售价在10万元以内,假若新闻单位要建设VR新闻实验室,只需投入不到20万元的资本即可满足工作需要,更小规模的可在2万元之内完成。同时智能手机和头戴式显示器越来越智能化、小型化,这也为设备的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持。
据艾瑞咨询的大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VR设备出货量将达到920万台。《纽约时报》将向超过100万的选择送货上门的订户赠送价值5美元的VR头盔“谷歌纸板”,软件方面Uto VR、暴风魔镜、橙子VR等APP载体不断完善,这些都将VR产品不断地推向更多人。
在技术发展的同时,诸多主流媒体已经加入了开发VR的行列之中,《华尔街日报》最近发布了舞蹈家Sarah Lane在林肯中心排练“睡美人”的视频,纽约时报率先发布全景新闻APP,新浪新闻举办“浸新闻”沙龙等都展示出VR新闻的发展趋势。
四、 VR新闻有何局限?
作为高科技时代的产物,VR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但同时也受限于技术。在硬件设备上,受到VR眼镜等穿戴设备的局限,用户难以在裸眼情况下观看VR视频。目前裸眼观看的多为通过全景相机录制的全景视频,但这种方式交互感较VR视频稍弱,无法真正发挥VR应有的交互性。目前的VR技术大多数还是依赖头部显示器,但是头部显示器还不够小、携带不方便,现有的全景拍摄技术会留下盲区和影像黑洞,有一些小死角,在受众没头部显示器或下载VR播放软件的时候就不能便利地观看VR视频。而这些硬件设备在价格上也影响了用户的选择,目前市面上VR眼镜价格高低不同,便宜的如暴风魔镜只需要一两百元,而贵的如大朋则几千上万不等,这使得VR新闻推广的成本大大增加。同时VR新闻对后期的要求也远远高于普通视频新闻的制作,VR新闻作品在编辑时,对电脑的内存有比较高的要求,要专门的游戏显卡,要安装专门的影像拼接软件,VR中重要的Stereo 3D技术都加强了后期的难度。
目前VR新闻都是通过“暴风魔镜”“Uto VR”等软件搭配VR头盔进行播放,微博、微信还不支持播放全景视频。然而,目前大部分新闻媒体都利用微博、微信进行融媒体新闻传播,在各自的阵地上,积累了大量用户,如果为实现全景视频传播,放弃积累起来的受众群,有些不现实。目前看,推进全景视频在新闻采访上的应用进度不仅取决于新闻媒体单位,也取决于各视频内容运营商,尤其是微博、微信对VR新闻视频的支持力度。
多目相机有时候容易发生故障,造成影像不完整;目前的成本新闻单位可承受,普通记者靠个人难以接受;VR新闻不是适用任何作品,仅适用于特殊新闻现场、重大新闻事件,普通的没必要采用VR技术;在观看VR视频时,手机、头戴式显示器配置达不到要求时会延迟视频的播放,影响清晰度,在线观看时还会受到网速限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VR新闻的发展造成了局限。
五、怎么采编VR新闻?
VR最大程度满足了人们对于难以触及事物的窥探欲,这也为传统新闻转向VR新闻提供了题材上的可能性。例如以单人牢房为题材的纪实类报道,一般人难以进入监狱的单人间,但VR可以做到让用户身临其境一般,在这种特殊的新闻类报道中,VR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在大众都感兴趣的题材上,例如奥运会开幕式,VR新闻又可以做到与众不同的效果。VR新闻极大程度让受众与新闻事件产生触手可得的交互感,这是之前的新闻报道都做不到的。在其他常规的新闻视频无法满足用户观赏需求时,VR新闻又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受众将在VR新闻视频中获得360度的视野自由。只需要扭动头部,就可以观看到周围的环境,这也增加了观看的自主性。
在拍摄VR新闻作品时,首先要准备好相关的全景相机、三脚架、拼接软件(如全景视频拼接软件Kolor Autopano Video Pro,全景视频播放软件Kolor Eyes)、大内存电脑以及蓝牙遥控器。在将全景相机、蓝牙遥控器带入新闻现场完成拍摄后在电脑上运用video stitch 和 kolor autopano video pro等软件对视频进行拼接和后期制作,最终将成品放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拍摄时,记者要正对某一个相机的正前方,不要出现在多目相机接缝处,否则画面容易产生畸变。同时相机也应当处于景物3米之外,记者处于相机1米外、3米内的地方,蓝牙在相机半径3米处……满足这些条件才能做出合格的VR新闻作品。
(图为后期剪辑软件VideoStitch截图)
(图为后期剪辑软件kolor autopano video pro截图)
(图为VR视频《舞狮》截图)
六、 VR新闻前景如何?
在进入被誉为“VR元年”的2016年后,VR新闻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很多公司都很重视研发VR技术产品,许多地方要发展VR产业。无论是腾讯的TOS+,还是索尼Project Morpheus,抑或是Facebook的Oculus VR,都展现出VR产业的火爆程度。在第32届国际年度太空科学讨论会上Koncept VR在会议期间展示了一段360°视频,近距离拍摄ULA火箭发射现场。受众实现了裸眼观看VR视频的可能性。这些都表明从长远看,VR新闻将会得到发展。拍摄越来越便利、设备越来越小型智能化、影像质量越来越好,盲区越来越少,这些都为VR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支持。虽然目前出现了一定的局限,对新闻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随着VR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设备的不断普及,VR新闻将在未来有一个更大的发挥空间。
▲本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党报在媒介新格局中的角色研究”(项目号:14BXW001)和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号:JXJG-14-1-19)支持
参考文献:
①韩丹. 新闻记者离VR还有多远?[J]. 中国记者,2016(4):126-127.
②杜江,杜伟庭. “VR+新闻”:虚拟现实报道的尝试[J]. 青年记者,2016(6):23-24.
③蒋庆全. 国外VR技术发展综述[J]. 飞航导弹,2002(1):27-34+61.
④赵金. VR新闻及对媒体融合转型的启示[J]. 青年记者,2016(13):49-51.
⑤邱嘉秋. 中国首部VR新闻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创作全录[J]. 传媒评论,2016(4):24-25.
⑥东南卫视.台湾推出首款新闻VR直播[J]. http://v.ifeng.com/news/taiwan/201606/016896d5-2944-11e6-b1cd-002590c2aaeb.shtml,2016-06-01/2016-06-20.
⑦邓建国.时空征服和感知重组——虚拟现实新闻的技术源起及伦理风险[J]. 新闻记者,2016(5):45-52.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