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在采访中的运用

“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在采访中的运用

作者:深圳特区报文艺新闻部记者 杨媚  2017-05-24 14:48  新传播    【字号:  

  深圳特区报开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两款新闻机器人“读特”。小“读特”是个小不点,大“读特”则有 1.4米的身高和更高的“智商”,可开启激光雷达导航系统,按事先规划的路径自行前往指定区域完成采访任务。通过人机互动、智能搜索、数据库检索等途径,它们能播报两会新闻,介绍两会知识,还能对代表委员进行采访。“读特”机器人的亮相,引起了多家中央媒体和海外媒体的关注,充分展现了媒体深度融合新成果。

【关键词】读特 新闻机器人 采访 媒体深度融合

 

“读特,你可以采访了。”

“两会正在召开,您参加两会辛苦啦!请问,您这几年是如何履行您的职责呢?今年,您又准备了哪些提案或建议呢?”

在深圳特区报全国两会融合报道演播室,报道团队的“新面孔”——智能新闻机器人“读特”对全国政协委员陈志列进行了采访,陈志列委员连夸提问者“很称职”。

这是发生在全国两会深圳特区报北京融合报道演播室的一幕。2017年,深圳特区报首次将智能新闻机器人应用于全国两会报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与热烈反响,进一步提升了影响力和传播力。

 

3月11日,深圳特区报记者杨媚(左)采访央视记者对读特两会智能机器人的体验感受。

深圳特区报记者何龙摄

 

在“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大背景下,深圳特区报恰逢其时的创新之举,也为“人工智能+媒体融合”打开了全新思路。

 

一、反响:首次亮相,多家中央媒体和海外媒体闻讯采访

 

“大家好,我是两会新闻机器人,名字叫‘读特’。”两款以深圳特区报新闻客户端“读特”命名的智能机器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特区报北京融合报道演播室一亮相,就吸引了许多媒体同行和受访嘉宾的关注。

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慎海雄,时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等在检查深圳报业集团两会筹备工作,看望慰问前方报道团队时,都对特区报在新闻报道领域创新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表示了充分肯定。

原来,“读特”是深圳特区报首次携手深圳一家科技企业合作研发的两款智能新闻机器人。小“读特”是个小不点,大“读特”则有1.4米的身高和更高的“智商”,可开启激光雷达导航系统,按事先规划的路径自行前往指定区域完成采访任务。通过人机互动、智能搜索、数据库检索等途径,它们能播报两会新闻,介绍两会知识,还能对代表委员进行采访。

“读特”机器人的亮相,引起了多家中央媒体和海外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两会新鲜事儿”栏目对“读特”机器人进行采访报道,央广网还以《智能机器人亮相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团住地》<两会采访“神器”再升级智能机器人集采、编、发于一身》等为题进行了报道。

澳大利亚两家华文媒体一一澳洲中文电视台、<澳洲新快报》记者也闻讯来到深圳特区报两会演播室,采访了“读特”机器人。

“超乎想象,”首次采访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央视主持人张玮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她说,他们从网上知道这次深圳特区报带来了两款智能新闻机器人,就赶过来瞧个究竟。“‘读特’确实很独特,比我想象的还聪明,人机互动的反应速度非常快。”

 

二、开发:由深圳特区报和本地科技企业共同研发

 

开发“两会新闻机器人”,源于深圳特区报团队策划全国两会报道时的一次思想碰撞。春节后,深圳特区报全国两会报道组带着这个设想与深圳一家科技企业深度交流后,双方一拍即合,迅速共同搭建起一个内容、技术两条线同步推进的开发团队。

短时间内,开发团队搭建起了两会新闻知识库、两会实时新闻数据平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跟机器人的交流获取两会相关知识,以及实时的两会新闻资讯。同时,对这款机器人以“读特”客户端的标识进行了形象包装,并将其命名为“读特”。

“读特”机器人的前身是一款进入家庭的智能机器人,本身已具备语音聊天、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动作表演等500多项基础服务技能,具备六大技术优势:

——机器人手臂的运动算法开发,能精确模仿人的各种骨骼运动,动作丰富。

——基于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读特”做了语义数据内容的二次开发,具有500多个生活服务的功能模块。——机器人的云数据服务,包含远程升级、语义库、视频处理、人脸识别等。

——机器人的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包括上述提到的使用在机器人系统中的智能家居控制、儿童教育软件、健康管理软件、新闻系统软件等。

——机器人激光室内自主导航的SLAM算法开发。

——3D摄像头应用于机器人动作识别、物体识别,以及室内导航避障算法开发。

两会新闻知识库、新闻实时更新平台等搭建后,“读特”可以采访提问、可以用肢体动作声情并茂地演绎“新闻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可以播报当天两会新闻,还可以回答关于两会的诸多问题,比如:“两会指的是哪‘两会’?”“两会为什么在3月召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做些什么?”“在深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多少?”等等。

 

三、思考:结合深圳科技、产业创新优势,“人工智能+新闻”创造新可能

 

2017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已经落下帷幕,深圳特区报交出了一份凝聚着创意和诚意的媒体融合答卷。下一步,如何结合深圳的科技、产业创新优势,使之成为媒体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强劲“加速器”,成为许多新闻人思考的问题。

尤其是今年两会期间大热的人工智能,能否在媒体融合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全国两会的实践,“人工智能+媒体融合”至少可以探索以下三个方面的可能。

(一)辅助采集功能

一次性采集、多形态生成、多终端分发,从全国两会的新闻采编流程和制作方式中可以发现,如今媒体融合理念已经融入新闻生产全流程中,人工智能的加入,能在全新的采编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读特”机器人已具备成熟的语音聊天、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动作表演等功能。在“人工智能+新闻”的思路下,机器人可以进行辅助记录采访,比如在采访时自动开启录音功能以及摄影、摄像功能,记录下整个采访过程。

所有数据可同步回传后方数据库,编辑和记者可以买时调取、编辑数据库资料,不仅省去人工记录过程,还能实现同步直播。

(二)新闻采写功能

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写采访新闻稿。根据采访的内容,机器人会自动生成对应的新闻稿,并自动上传到云端审核,待审核通过直接发布。

机器人采写新闻此前已经零星有所应用,但在广东本省、深圳本地媒体中目前尚是一片蓝海,若能应用在“读特”等新闻客户端,并以视频、直播等形式揭开机器人采访写作的“盖头”,预料可以掀起话题,引起广泛关注,扩大深圳报业集团新媒体影响力。

(三)使个性化资讯服务进入家居生活

“读特”机器人的前身,已具备智能家居控制、中小学生教材、儿童早教、语音聊天、健康管理、知识百科问答、自主室内导航等基础服务技能。但由于内容局限,缺乏一个实时新闻数据库,尚未开发智能资讯服务。

深圳报业集团正好坐拥强大的新闻内容资源,如果能与厂家进一步深度合作,联手研发构建一个强大的实时新闻库,或许能成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全新领域。

未来,搭建这个实时新闻库,正好是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所在。这样一来,机器人的陪伴功能将独具资讯优势,从而在养老、早教等产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当它进入家庭后,可以根据家庭用户成员的个人喜好,学习用户的行为并形成上千维度的画像,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智能资讯服务,让机器人自动为用户播报关注的实时新闻,提供现代化智能资讯服务。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