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节目获奖探秘

电视专题节目获奖探秘

——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电视专题一等奖作品评析

作者: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静民  2017-08-03 15:12  新传播    【字号:  

  在 2017年 4月揭晓的 2016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电视专题节目组评比中,《绝壁长廊——凿出来的幸福生活》《信仰的力量》《熊出没之夏日连连看》《永恒的翅膀——金孔雀余旭》《让梦飞起来——2016广东少儿六一晚会》《古董》《共赢海上丝路•关系》这 7件作品分别获得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电视动画节目、电视公益广告、电视少儿节目、电视社教栏目和电视新形态节目的一等奖。本文对这 7件一等奖作品分别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广东 广播影视奖 一等奖 作品评析

 

在2017年4月揭晓的2016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评比中,电视专题节目组共收到参评作品107件,经初评、复评和定评,从中评出:一等奖作品7件,二等奖作品26件,三等奖作品32件。电视纪录片《绝壁长廊——凿出来的幸福生活》、电视专题片《信仰的力量》、电视动画节目《熊出没之夏日连连看》、电视公益广告《永恒的翅膀——金孔雀余旭》、电视少儿节目《让梦飞起来——2016广东少儿六一晚会》、电视社教栏目《古董》、电视新形态节目《共赢海上丝路•关系》等7件作品分别获得各自项目的一等奖。现对这7件一等奖作品分别进行评析。

 

一、电视纪录片一等奖作品

 

在本次评比中被电视专题组评委一致评定为电视纪录片类别一等奖的是《绝壁长廊——凿出来的幸福生活》,由广东广播电视台送评。

这部纪录片讲述当代愚公移山的感人故事:忠实地讲述郭亮村43年村庄变迁史,“世界第九大奇迹” 郭亮洞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郭亮村地处山西和河南两省交界的南太行山深处。整个村庄位于200米垂直的悬崖绝壁之上,海拔1700米。郭亮村开村在明代初年,世世代代与世隔绝,靠天吃饭。600多年来,郭亮村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是悬崖上仅可容一人过的天梯,上下天梯都要走完720个台阶,生产生活资源全靠肩挑背驮,艰难危险。要摆脱贫困,必须先通路。1972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在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带领下,党员干部率先开山放炮修路;紧接着组成专业队,由13个精壮汉子轮流作业,举一村之力决心要在绝壁上打出一条通道。绝壁属砂质沉积岩,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整个开凿过程共打坏了4000多个铁锤,消耗了12吨钢钎。历时5年2个月,在横穿南太行山脉的绝壁中,硬是凿出了一条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绝壁长廊”,凿出了一条全村发展的出路:一条宽6米、高4米、全长1250米的绝壁长廊——“郭亮洞”。从2000年开始,郭亮村大多数村民都靠经营旅游业和农家乐为生,出入有小汽车代步,生活小康。

纪录片聚焦开凿郭亮洞的艰难险阻及村庄境遇变迁,讲述故事时空延伸约半个世纪。故事主角是当年开凿郭亮洞轮换的13人专业队,至今还活着的村民申新福、申福贵、李章锁、刘看福、申三等人,主要笔墨放在去世的、活着的开山英雄身上,细致描述他们的后人今天的生活现状。

该作品选题视野开阔,立意高远,主题深刻。作为广东广播电视台纪录片摄制团队,选题视野能够突破地域限制,远赴南太行山深处去探寻、钩沉、纪录和讲述一段发生在40多年前的一群当代人“愚公移山”的感人故事,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体现了广东电视人的眼界、胸怀与情怀。在立意与主题把握上,该片以一则几近湮没的一群太行农民开山修路故事为载体,尽力开掘和呈现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情境下所展现出来的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今天仍是推动民族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当然,在故事组织和主题表达上该片也体现出了一种勇气,这就是不回避矛盾:从当年老支书所带队伍里的矛盾,到今天有村民“假冒”凿山修路英雄以吸引游客从而在郭亮村村民间引发的新形势下的矛盾,包括故事内外人们对郭亮村过去和现在认识上的矛盾,编导们都勇敢直面并加以客观呈现。这也使得该片在主题表达上具有了深刻性,也增加了全片的“耐读性”。

在艺术上,该片善于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讲述故事,在故事里塑造人物,通过人物丰富故事,诠释一种民族精神。该片故事看似简单,仅仅是一群不肯向困境低头的南太行山农民在老支书的带领下历时五年历经千难万险开山修路的故事,但是放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代背景和经济上一穷二白却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背景下来考量,这故事就被赋予了一种坚韧和悲壮的力量,也正因此,观众观看此片,才会有一种“惊心动魄”之感。该片人物众多,主要人物多达37人,出场人物更是多达120人。将如此众多而庞杂的人物,星罗棋布于43年时间长度和一个村庄的狭小空间里,如何分出主、次、先、后,如何采、访、拍、剪,这很考验编导的功力。纪录片以亲历者现场讲述、实物见证、情节还原、细节再现、寻找事实真相贯穿通篇,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叙事链接,过去时与现在时交叉穿插,拍摄采用亲证、自证、旁证、互证的求实手法。应该说,《绝壁长廊——凿出来的幸福生活》创作出中外纪录片界从未开拓过的题材内容。

郭亮村跨度43年的变迁史,深刻地烙印在镜头之中。影像丰厚,情节细腻,视觉场面宏大,历史纵深感强。纪录片具有研究社会主义特殊年代下中国农村的活态史料价值。时代养育的道德范式,集体主义赢得的行为成果,让人们油然生发出崇高感和敬仰之情,在感动中触动灵魂,发人深省。

 

二、电视专题片一等奖作品

 

电视专题片一等奖作品是广东广播电视台送评的《信仰的力量》。该片有四大特点。

(一)规模宏大

《信仰的力量》通过全片40集、每集25分钟、总计长达1000分钟的时间,讲述了1921年到2016年整整95年的时间里,从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到意气风发、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再到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改革时期,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贵灵魂和一个古老民族苦难辉煌的艰辛历程。片中人物选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以及《感动中国》,从他们的成长轨迹、思想高度、人生感悟等方面着手,着力探讨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信仰的追求和传承。用客观详实的史料,鲜活生动的人物,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经历的苦难与曲折、创造的梦想与辉煌、铸就的精神与魂魄。

做过电视节目的都应该有着深切的体会,如此长的篇幅,莫说选题立意、提炼主题,单是结构框架、分配内容就已经是很见功力的艺术劳动了,更何况还担负着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营造隆重而热烈的“七一”宣传庆祝氛围的政治使命。

(二)有理论高度

从成片来看,该片的成功之处并不仅仅体现在其为“大作”上,更体现在其思想、认识和理论高度上。该片主题深刻,较好地规避了大型理论专题片容易陷入的政治化、说教化的误区,站在我党的建设发展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发展的高度选取题材,在有关信仰的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处着眼、着力,以我党建党以来各个关键时期、关键节点上大量的、丰富的史实、事实、人物、故事深入浅出、春雨润物地诠释这样一个道理、哲理、真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三)可视性强

该片电视手段调动充分,可视性强。

这一方面体现在题材的选取、人物的表现和故事叙事的艺术性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权威的视点人物、叙事者、论述者的选择上。同时,编导们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长度里,在卷轶浩繁的史料中搜索、钩沉、运用有价值和能够有效传播的信息的功力也很值得赞许。当然,该片在采访、拍摄和后期制作技术层面的努力对于该片成就的取得也功不可没。

(四)强强联手之果

该片由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宣部学习出版社、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拍摄制作,是强强联手、多方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力的结果。

其中,广东广播电视台在该片的创作中不仅出色地发挥出了创作主体的作用,更传承和发扬了广东电视人善于创作大型理论电视专题片的传统。从发展脉络的角度来看,《信仰的力量》无疑是对《世纪议程》《春风绿南粤——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世纪飞越》等“广东电视出品”的一种传承和升华。

《信仰的力量》推出后得到了中宣部的高度赞扬,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同志对此片作过专门批示:“《信仰的力量》反响很好,水平上乘!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尽快提升我省媒体的权威性、影响力和不可替代性,值得表扬和认真学习借鉴!”

 

三、电视动画节目一等奖作品

 

电视动画节目一等奖作品是《熊出没之夏日连连看》,由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送。该作品主要描述在夏天的森林里,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之间发生的和夏季有关的故事,比如吃西瓜、游泳、潜水、吃冰棍等。为了阻止光头强破坏森林,保卫自己的家园,以熊大熊二为首的动物们和光头强继续展开保卫森林的斗争。

本组评委、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黄雅堃代表本组对该作品作了如下点评——

这是一部拥有一批包括成年观众在内的忠实拥趸、较高的收视率和较好的市场效果的动画片,是近年来展现在电视荧屏上的一部拥有非常好口碑的难得的电视动画片。

该片有明确的主旨内涵,将自然、环保、健康、快乐的核心价值融入到寓教于乐的动画情节中,引导小观众在一个个生动的、具有现实教益内涵的故事情节和潜移默化的观影体验中获得环保意识和互助友爱的观念。该片的叙述语态自然、风趣,贴近儿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打破了传统的说教模式,将生态环保的科普涵义放置在真实生活情境中,令少儿在娱乐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和仿效的目的。故事情节设计紧凑,转承自然,人物性格特征鲜明,表情达意简单明了。

该片主创在画面构图、色彩搭配、景别调动、场景设置等视听语言方面也颇下功夫,具有较高的可观赏性。角色设计摒弃了非黑即白的理念,符合人性化和社会化,因此显得真实、饱满、自然。其台词不艰涩、不做作,简单易懂,语气语调契合孩童的表达习惯,亦能呈现动画角色善良的品质,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

 

四、电视公益广告节目一等奖作品

 

电视公益广告节目一等奖作品是《永恒的翅膀——金孔雀余旭》,由珠海广播电视台选送。广州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谭伟新代表本组对该作品作了如下点评——

2016年11月12日,中国空军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消息震惊全国军民。余旭生前最后一次公开亮相,就是几天之前在珠海举办的中国航展。珠海广播电视台的编导人员以高度的新闻敏感连夜搜集余旭参加珠海航展的珍贵镜头,通宵制作,在余旭牺牲次日就创作出本作品,并作为电视公益节目播出。

本片视音频资料极为珍贵。这得益于珠海广播电视台凭借主场优势对珠海航展多年来的近距离接触,更得益于编导人员的用心积累。作品以余旭驾驶战机的画面和她的同期声为主要表述方式,配以战机的轰鸣声,突出了余旭作为女军人英姿飒爽的平凡而光辉的英雄形象。该作品在情绪的把控上是哀而不伤,保持了一种昂扬向上并以此振奋人心的格调,也正因此才获得了全国观众和网民的认可与称赞。

该作品在播出后引发巨大的传播效应和良好的社会效果。在珠海台珠海网首播之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军网、空军微博发布等权威媒体先后转发,短短几天网络点击量突破500万。

 

五、电视少儿节目一等奖作品

 

电视少儿节目一等奖作品是《让梦飞起来——2016广东少儿六一晚会》,由广东广播电视台选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黄雅堃代表本组对该节目点评如下——

作为持续了15年的品牌节目,《让梦飞起来——广东少儿六一晚会》在观众缘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特别是本届晚会加入了具有集体回忆价值的“小”明星担纲主持,暖场与定场效果甚佳。

该晚会主题鲜明,基调活泼娱乐又兼顾传播核心价值观。板块设置合理、内容多元,各部分转承流畅、过渡自然、互动得当,热闹又不失教育功能。其中,大型少儿舞蹈节目《广府娃赞广府人》细数区域文化,对培养孩童的家国情怀具有积极意义;节目组策划的“最多人同时包装礼物”的亲子公益活动亦将“感恩”“崇孝”等传统理念落到实处。此外,主办方联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多元造势,在广州及周边地市产生了广泛影响力,获得了良好的市场认可。评审组一致认为,广东少儿六一晚会的主题设定与把握、艺术努力与表现、传播效应与品牌价值都很值得肯定。

 

六、电视社教栏目一等奖作品

 

电视社教栏目一等奖作品是佛山电视台选送的《古董》。

广东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一级文学编辑邹定宾代表本组对该栏目作了以下点评——

《古董》的每期节目都是一场文化盛宴。该栏目题材涵盖古今艺术品、艺术家、艺术发展史。例如送评节目的《钱币迷踪》,挖掘钱币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普及钱币收藏知识和收藏文化;《小汤品画》板块每期介绍一位画家的艺术人生,同时展现绘画艺术背后的历史传承、人文积淀和创新潮流,既通俗好看又富文化内涵。

《古董》不只是电视社教栏目,更是美的传播者。该栏目不仅仅让观众看古董识古董,还让观众感受到艺术藏品之美:介绍油画家谢楚余,其模特、造型、画作,均美不胜收;介绍音响博物馆,呈现了各式各样的音乐盒、造型奇特的电视机,无不美轮美奂……

《古董》还是令人爱上收藏的“种草”人。该栏目设有一个极具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小板块——《夺宝时刻》,每期都会拿出十几件小器物,让观众扫电视屏幕上的二维码或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参加竞拍,经40个小时的自由竞价,最后1分钟的限时抢夺战,刺激有趣,很能黏住观众。整个栏目线上线下齐齐发力,电视节目和艺术品销售都红红火火,很值得同类节目学习和借鉴。

 

七、电视新形态节目一等奖作品

 

电视新形态节目是创新者的乐园,每一年的这一项评比大家都充满了期待,而每年新形态节目也层出不穷,总让大家有一种喜出望外之感。在本年度的评比中,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选送的《共赢海上丝路•关系》异军突起,勇夺魁首。珠海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张远聪代表本组对该节目作出以下点评——

该作品主题把握准确,入题角度精巧,表现形式创新性强,形态组合、嫁接、融合自然顺畅。作品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背景,以“发展”和“共赢”立论,以“关系”切入,充分体现主创者具备国际视野和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宏观主题的能力。该节目通过对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国体、国情,民风、民情”这些复杂关系的采访剖析,积极探索中国企业“走出去,站得住,能共赢”的合作共赢的发展路子。

该作品以现场演讲为主线,融入演播室讨论、事件现场采访、纪实拍摄等多种电视表现手段,不仅让节目生动活泼,增强了可视性,而且还延伸了节目的深度和广度,加大了传播效应。

该作品的创新之处还在于把一场传统形式的名人演讲转化为一档新形态的电视节目,把一个原本封闭的、传统的节目形态,成功嫁接、组合、融合成开放的、全新的节目形态,把专家名人解读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论性话语转变为平民化、电视化的语态,进而满足多方面的受众多媒体收视需求。这种创新性追求与实践努力,很值得当今电视人学习借鉴。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