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和使命视角下新闻高度的实现逻辑

职责和使命视角下新闻高度的实现逻辑

作者:深圳特区报民生新闻部记者 易东;深圳报业集团舆情与传播研究院常务副主任 刘军锋  2017-08-07 15:00  新传播    【字号:  

  为社会贡献更多有高度的新闻作品,是当前新闻媒体应对挑战、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的重要途径。高度是新闻能动地反映和影响现实的内在要求,新闻高度标注新闻信息的宏观思想意义。有职责和使命感才能产出有高度的新闻作品,新闻作品有高度才能履行好职责和使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职责和使命指明了新条件下实现新闻高度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高度 新闻 职责和使命 思想

 

一说到新闻高度,有人就会疑惑,是不是又要搞“高大全”的东西。“高”似乎就等于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好像就是假大空。这是对新闻高度的误解。实际上,有高度的新闻作品是有思想的新闻作品,是能启迪读者思索、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闻作品。在这个急剧变革的新媒体时代,新闻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但有高度有质量的新闻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其稀缺性也呈指数级增长。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如果不能发挥其新闻主力军作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有高度的新闻作品的需求,就会失去读者、失去阵地、失去信任。因此,为社会贡献更多有高度的新闻作品,是当前新闻媒体应对挑战、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的重要途径。

 

一、高度是新闻能动地反映和影响现实的内在要求

 

实践表明,媒体及其工作者有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新闻选择与目的,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新闻高度。这说明新闻不是机械地、被动地、线性地反映现实,不是事无巨细、毫无目的地记录现实,而是在一定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有机地、能动地、非线性地反映现实,有选择地、有目的地记录现实。因此,高度是新闻能动地反映和影响现实的内在要求。一篇真正的新闻作品,在动笔之前,一定会有考虑和取舍,这个过程就是新闻高度形成的过程。只不过按照一定的标准去衡量,最终的表现是有差别的,或有高度,或没高度;而即使有高度,还会分出一般高度、中等高度、最高高度等。

(一)高度是确实、真切的客观存在

高度不是空洞、虚幻的主观臆想,而是确实、真切的客观存在。不同的认识或实践,在程度和水平上是存在着差别的,程度和水平愈高,所达到的高度愈高。无论政治高度、哲学高度,还是社会高度、人性高度等,归根结底,都是要求我们从宏观上分析和认识具体、个别、特殊现象,总结和提炼本质特征、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从而使认识更科学、实践更有效。

可以说,高度是一种标准、层级或境界,表示事物若在自身所属的意义系统中,可以涵盖、统领乃至决定一定范畴的其他事物,相对处于高阶、高维、高值的位置之上,那么,我们就说该事物达到或代表了一定的高度。

(二)新闻高度标注新闻信息的宏观思想意义

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是人们针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开展的一系列生产传播活动的结果,所传达的是具有新闻性的事实及其背后的思想。新闻高度是从宏观层面评价新闻性信息的思想意义的一种标准。

选择新闻性信息,我们通常有一系列价值标准,思想意义是其中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需要有思想、有见地的报道。换言之,就是人民群众需要有思想高度的新闻作品。主题思想的高度,是新闻的灵魂。

所谓思想意义的宏观价值,主要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把握。从视野上讲,站在整体、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所关涉与影响的是整体格局、形势;从主体上讲,与更广泛的社会大众或事物产生了关联,寻求社会最大公约数,关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从时空上讲,不是关乎一时,而是关乎长久,不是关乎一地,而是关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从层级上讲,所触及的主题,不局限于社区、街道、区县治理者关心,而是省市、中央治理者也关心;从认知上讲,能够以具有突出典型性、代表性的事实,反映某种稳定的普遍的规律、现象或趋势。

(三)提升新闻高度要避免走入误区

虽说新闻高度是确实、真切的客观存在,但它毕竟是一种思想观念性的东西,无法用外在物质性的证据来测定,不像新闻5W要素那样易于把握,特别要防止为了高度而走入误区。

1.不可违背真实

新闻高度与其他信息作品的高度的根本区别,在于新闻高度通过新闻事实来产生。真实是新闻高度的生命。从逻辑上讲,新闻事实是前提,先有了事实,才会有高度;新闻事实是证据,新闻高度是从中推导和延伸出来的,这种推导与延伸应该是自然、合理、科学的;新闻高度必须从事实的联系出发,既符合事实的具体真实,也符合整体真实。

2.不可故意拔高

新闻事实本没什么高度,却生拉硬扯出高度;或只具有一种高度,却生搬硬套上多种高度;或高度在这一方面,却为了应景偏说在那一方面;或实际高度只有一两分,却添枝加叶写成九分十分。这些都是在故意拔高,都是分寸失当、尺度失准的表现。

3.不可凌空蹈虚

有些人新闻主题先行,所谓高度不过是坐在家里揣摩上意,迎合形势,空想出来的,然后拿着这个高度的圈到现实中去套,套得上就用,套不上就不用或剪裁,即使现实否定了空想的高度,也不予理睬,即使事实不存在或不充分,也会用空洞的资料、概念、理论来自圆其说。但更应该警惕的,正如列宁所说,因为社会现象极端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一种意见。

 

二、职责和使命与新闻高度相辅相成

 

(一)有职责和使命感才能产出有高度的新闻作品

当前尽管“人人拥有话筒”,但拥有正式新闻采编资格的传统媒体及其采编人员,仍然是新闻工作的主体,必须在履行新闻工作职责和使命中发挥主体作用,担当主体责任。不可否认,受新的媒体格局与传播生态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传统媒体的职责和使命感,及其履行职责和使命的能力,不够强,甚至有所下降,导致有高度的新闻作品数量不多,新闻采编工作整体上高度不够。

一名新闻工作者,如果将新闻工作只是看做一个饭碗、一种谋生手段,满足于打一份工、拿一份工资、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如果从事新闻工作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了名利双收,为了享受特权,就不可能拿出有高度的新闻作品。

职责和使命是新闻高度的根本源泉。只有勇于担当职责和使命的新闻工作者,才能从线索中嗅到新闻事实的高度,才会对有高度的新闻事实不容错过,才善于在新闻作品中恰如其分地体现高度,才能真正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归结起来,就是有高度的新闻工作者。

(二)新闻作品有高度才能履行好职责和使命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媒体如果提供给受众的,尽是些没有思想、缺乏高度的浅薄信息,充斥着鸡毛蒜皮的琐事杂务、低级庸俗的隐私绯闻,媒体的地位就会无足轻重,职责和使命必然落空。

尤其需要深思的是,在这个网络传播的新时代,一般信息海量喷涌、泛滥成灾,再提供缺乏高度的新闻,只会进一步增加信息冗余和用户负担,非但产生不了边际效益,而且可能加速这样的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被边缘化,最终为时代所淘汰。当今的用户,极度渴望有高度的新闻为其带来丰厚的人生意义,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给有高度的新闻,用户对新闻高度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越来越高。谁有高度,谁就赢得用户、占领阵地,谁才有机会担当职责和使命。

高度决定视野、深度和影响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高度的新闻作品,能够抓住事物更普遍的联系,反映事物更深层的机理,揭示事物更本质的内涵,能够为受众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更深刻的启示、更科学的指引,水涨船高,自然会产生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三、职责和使命指明了实现新闻高度的基本路径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职责和使命,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新闻高度、提升新闻高度,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是政治高度

我们所始终强调的坚持政治家办报,其实质就是要有政治家的政治高度。

政治高度要求新闻工作者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需求出发,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旗帜和导向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如运用旗帜和导向的标准判断新闻,针对旗帜和导向问题采写新闻,站在旗帜和导向的角度、层面把握新闻的内涵与意义等。

深圳特区报每年的新春系列评论,正是因为始终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唱响改革开放这个当代中国最核心的主题,紧扣这根时代绷得最紧的弦,发出了时代最强音,才能对全国改革开放舆论发挥重要的举旗引领作用。新闻史上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均在政治高度上堪称典范。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大局高度

这就是要寻找和发掘新闻与全国、全省、全市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关联度,要从是否有利于在总方向、总趋势上推进中心工作,是否有利于整个体制机制的进步,是否反映、契合、强化了人心所向来把握新闻高度。

党的方针政策就是大局,要有大局高度,就要熟练掌握从中央到省市的方针政策,将其融会贯通于新闻作品之中。

比如消息《项目审批“长征”698天 泰豪动漫变“动慢”》(江西日报2014年3月19日A1版),围绕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这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强调的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深挖典型,解剖麻雀,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这一大局服务。

又如《快播被罚2.6亿即日生效》(深圳特区报2014年6月27日A1版),突出新闻与国家及深圳保护知识产权,建设创新城市等方针政策的紧密联系,用典型案例体现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国际形象的坚强决心,站上了大局高度,使报道有了灵魂。

(三)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是社会高度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报道为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相统一,这都是对新闻作品在社会高度上的要求。

社会高度就是要有大众情怀、百姓情结,站在为社会负责、为大众负责、为正义负责的角度开展报道;就是要着眼于建设性,通过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来推动社会进步;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维护公共利益、群众利益。

比如深圳特区报2012年关于深圳“校讯通”乱收费的报道,曝光校企联合从学生身上牟利,违反了教育代收费的“不营利”原则,损害了深圳300万家长的利益。该组报道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维护教育公共性的高度,克服困难,监督到底,最终促成收费取消。

(四)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是人性高度

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讲大道理,为人所厌,不会有高度;平易近人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为人所爱,是实现高度的必由之路。

实现人性高度,要在报道方式上体谅人性、尊重人性。传播者站在受传者的角度上,细致体会其心理、情感、诉求,以共情、同理、同感为基础,为其所接纳,才可望理解、缓解、化解矛盾。

以小见大是实现高度的关键,是具有人性高度的重要体现。每一个人都是具体而微的,每一件事都是细节构成的,高度往往建立在小人物、小细节之上。将新闻事实与某种大的东西联系起来,小处入手,大处着眼,以微观说明宏观,以宏观统领微观,这样的新闻作品才更易于吸引人、说服人和感染人。

比如消息《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河南日报2012年12月3日六版),作品把视角放到因焦裕禄精神闻名全国的河南兰考,以火车站为切入点,穿越50年时空,突出变迁主题,举重若轻地展现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城(镇)互动”这一宏大主题。

实现人性高度,需要在报道内容上张扬人性的光辉。比如通讯《做好事“潜伏”27年“炎黄”终于找到了》(无锡日报2014年11月22日A1版) 等系列报道,反映一位朴实普通的老人27年做好事不留名,如侦探高手般躲过一次次寻找,人物对社会、他人的“热”和对名利的“冷”形成鲜明写照,报道彰显出罕见的人性高度。

(五)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认知高度

这意味着新闻工作者要比普通大众站得高、看得远,见解高于一般性认识,不为个人喜好、一时潮流所裹挟,不是迎合人、讨好人,而是要引导人、警醒人,振聋发聩,让一般人想不到,但又正合其内心深处不曾觉察、尚未明确自主感知到的需求、渴望。

比如2013年7月30日至8月2日,人民日报“求证”栏目推出策划长达一年之久的《探析PX之惑》系列报道——《PX产业,我们可以不发展吗》《日本PX工厂如何保障安全》《韩国PX积极扩容增产》《PX如何走出困境》,引发社会高度关注。针对围绕PX及产业发展的一些错误认识、片面观点,“求证”栏目用扎实过硬的调查和客观理性的立场,介绍了国内PX产业的发展进展、国外PX工厂的发展状况,并提出有效建议,澄清了一些错误说法。

(六)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国际高度

达到国际高度,需要以全球视野看问题、做报道,发掘新闻与全球共同利益的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与全人类整体福祉的关系;发掘新闻所反映的局部的、个别的事实,对于全球的意义、在全球的地位;从新闻事实与全球范围内其他主体之间互动的角度呈现事实,提炼主题。

比如通讯《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河南日报2015年2月15日一版头题),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讲“诚信”这个报道层面上,而是还涵盖了“一带一路”经济带对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的影响,对“一带一路”这一国际性重大主题做出了有力的注释和阐发。

 

四、结语

 

政治高度、大局高度、社会高度、人性高度、认知高度和国际高度,这六个方面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密切相关的,或互为表里,或互为因果,或互为补充。一则重要的新闻,从来都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意义系统,一件有高度的新闻作品,通常都会达到多方面的高度。新闻工作者面对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多变的挑战,只有不断提升思想高度,牢牢占领新闻舆论的制高点,才不负时代所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①陈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八度”[J].《中国记者》,2009(6).

②陈寅,刘军锋.主流媒体举旗引领的范式选择——深圳特区报新春评论的实践探索[J].《新闻战线》,2017(5上).

③王晖,何宝庆.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发挥舆论引领作用——文字消息一等奖《项目审批“长征”698天 泰豪动漫变“动慢”》采编心得[J].《新闻战线》,2015(11上).

④童浩麟.挖掘新内涵调整新视角 重塑新形象——《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的采写体会[J].《新闻与写作》,2014(1).

⑤杨建.办品质党报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做好事“潜伏”27年 “炎黄”终于找到了》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5(21).

⑥王国庆、童浩麟、阙爱民.做一名善讲好故事的记者——《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背后的故事.《新闻战线》,2016(11上).

⑦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一等奖)“探析PX之惑”系列报道.

[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10/20/c389973-25868056.html.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