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创新需要勇于跨出“舒适区”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名记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区域新闻部宝安记者站记者 陈震霖  2018-02-02 16:46  新传播    【字号:  

  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勇于改进创新”,除了恪守党性原则和新闻专业主义等,套用一个心理学的说法,还需要做的就是勇敢地跨出“舒适区”,即走出原有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做些新鲜的事情。

感言:做善于学习、勇敢尝试新领域的媒体人。

作者陈震霖。

俯仰之间,日新月异。这几年,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各种内容创业浪潮来袭,媒体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都要求媒体人勇于改进创新。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11•7”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

写下这篇感言时,我毕业入职恰好满5年。这几年,深圳报业集团迈出了深化媒体融合的新步伐。作为参与和见证这场变革的一员,我深感作为一名媒体人的自豪和责任,时刻思考着如何进行改进创新。

我认为,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勇于改进创新”,除了恪守党性原则和新闻专业主义等,套用一个心理学的说法,还需要做的就是勇敢地跨出“舒适区”,即走出原有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做些新鲜的事情。

这些年,我做了一些尝试,算是跨出了“舒适区”一小步吧。在深圳市宝安区任驻区记者多年,有感于基层“新闻产品”的品种单一,于是我开了个公众号,内容主要面向宝安区市民,将自己积累的观察和思考进行分享。

对这种细分区域的“新闻产品”,我相信它是有市场的,我也有信心将它做好,但前提是每一个“产品”必须达到专业水准。于是,为了想一个自己满意的选题、写好每一个题材,我经常花掉至少一个星期的业余时间琢磨这件事。早期,为了逼迫自己把一个个心仪的选题编写到自己满意为止,可以在电脑前把自己折磨到凌晨三四点。

为了做好公众号,我也从最早的与报纸几乎一致的写作风格,摸索出更适应互联网传播的写作风格和其他文字以外的表达方式。直到现在,我也一直在不断调整和创新的过程中。

就这样,我才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粉丝积累,从一开始的几个粉丝、几十个粉丝,到破千、破万、破两万……

事实上,对于我做的这件事,揶揄和不解的人一直都有。刚开始时,还经常有人问我:“我看你本身工作就已经很忙了,还要业余搞这个公众号,能赚钱不?”

我很奇怪:为什么一定要想着赚钱?能直接和受众互动,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或弹或赞都好,都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确实是我跨出“舒适区”的初衷,当时并没有想着以此赚钱获利,虽然后来的受关注度的确超乎想象。

整个过程下来,我经历了许多特别的体验:

由一位粉丝的爆料而写成的独家稿件,获得了深圳新闻奖一等奖;2016年,公众号对海上田园灯光节的推广阅读量超过百万,客流猛增造成园外交通拥堵,开园两天后因入园人数过多活动不得不叫停;在宝安区,不少日常采访结束后,采访对象无意间聊起他对某某公众号的关注,我则故作镇静地告诉他“我就是该号的唯一小编”……

宝安区宣传部门有关人员经常说,他们也很关注我的公众号,虽然它只是我一个人运营的“民间小号”,但是一直都很专业、规范,关键时候还能发挥正面“网红”的澄清谬误作用。

2017年,深圳特区报社启动首批“三首”(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首席评论员)评选,我在领导的鼓励下报名参加了竞选演讲等环节,有幸成为首席记者中的一员,并大胆提出做面向年轻人的短视频栏目。其实,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将进一步跨出“舒适区”。

(作者陈震霖系深圳报业集团名记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区域新闻部宝安记者站记者)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