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权威性和新闻真实性

作者:英文《深圳日报》常务副总编辑  沈贤志  2018-02-05 15:52  新传播    【字号:  

工作中的沈贤志。

我与新闻的瓜葛尽管从机关工作开始,但真正投入到新闻一线、令我刻印上新闻人标识的则始于1998年在英文《深圳日报》的工作。我研究生学的是历史专业,似与新闻毫无关联,但学界有种共识: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新闻。如此说来,我的职业和专业只是时间维度的不同而已。更令我感到踏实的是历史研究以史实为依据,新闻报道用事实来说话。实际工作中对事实的尊重不仅是编写好一篇新闻稿的基础,更是对明天历史的尊重,为明天的史家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事实依据。

在集团工作这么多年,尤其是新媒体呈爆发式增长以来,我每天面临两种信息源的冲击:一边是来自自媒体的各种信息汹涌而来、泥沙俱下,另一边是权威信源大浪淘沙、正本清源。长期的新闻实践和对各种事件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培养了我对权威信息迅速作出判断和把握的能力——从信源入手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所谓信源,简单地说便是信息的来源。信源基本上决定了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权威的信源提供的是权威、可靠的信息。作为新闻人,提供权威、可靠的信息是一项基础性的日常工作。

权威信源不仅是针对单篇信息的出处而言,每篇信息中涉及的关键数据、重要事实等同样需要权威信源的支撑。这是由新闻本身的客观性所决定的。例如,在一篇有关灾难的报道中,记者提供的伤亡人数或经济损失不应是记者本人计算出来的,也不是道听途说的,而应是从某一权威信源获悉的。这种对关键数据信源的忽略不时可见于日常报道中,其结果便是新闻发布者可信度和权威性的降低,累积效果或是受众对权威信源的忽视,而我们知道权威信息缺失的环境容易滋生流言。作为新闻人,我须始终铭记于心的是,在报道中提供权威信源既是客观报道本身所需,也是培养受众重视权威信源阅读习惯的一大手段,更是打造自己成为权威信源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为什么在重大题材报道中我们须等待权威信源发布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新闻工作的艰巨性有时还体现在权威信源可能出现的不当措辞。比如,在近期的一篇涉及美国南加州大学我留学生纪欣然惨遭杀害的庭审报道中,某通讯社发布的英文稿在文中使用了“China, Hong Kong, Macau and Taiwan region”的措辞。熟悉对外报道的编辑都知道,“Macau”应为“Macao”,而把“China, Hong Kong, Macao, Taiwan”并列,更是犯了大错。如因信源权威便疏忽对具体内容的审视,乃至全盘照搬,必酿成大错。这就要求编辑一方面谙熟新闻报道《学习手册》中所列的常见差错,同时须对各种稿件和信息严加审读。唯有如此,才能拒各种差错于门外,真正履行好把关人的职责。

(作者系英文《深圳日报》常务副总编辑)

编辑:实习生 朱东翘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