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深港书评》的“深”和“港”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名记者,晶报文化副刊部主任 刘晋 2018-02-05 16:02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感言:作为一个“人生书家”,我当然希望自己的知音同道越来越多,因为这样,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便会越来越现代化。而我们自己的人生,则会越来越丰富、有趣。
作者刘晋。
我在晶报除了负责文化新闻报道外,还主编一份周刊——《深港书评》,这份书评周刊每周八个版,逢周末出版,有书评,有书榜,有专访,有专栏,篇篇谈阅读,字字总关书,以至于和我相熟的朋友,都给我起了一个响亮的称号——“人生书家”。《深港书评》创立于2010年9月26日,截止到2017年9月初,已经出版了310期。
一份书评周刊出到310期意味着什么?从时间上来说,310期意味着这份周刊的出报时间超过六年。确切地说,是2539天。从评介的书目量来看,不下万余种。从发表的文字量来算,以每期平均两万字的文字量计,310期就是600万字。然而,即便我们已经出至310期,可迄今仍有不少人见面就问我:你们的《深港书评》就只评深圳和香港的书吧?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再解释一下,我们的书评周刊有评介深圳和香港的书,但绝不仅仅如此,就像我的笔名叫刘忆斯,并不意味着我每天都在回忆斯巴达克斯。
我们的“深”首先指“深圳”,但远不限于此。这个“深”,还指“深度”“深刻”“ 深情”。《深港书评》拒绝喧哗的泡沫、虚伪的畅销、精致的垃圾、高深的骗术、矫揉的虚构、空洞的颂歌、肉麻的励志、程式的煽情、抄袭的研究、要命的养生、肤浅的观察。我们需要深入骨髓、刻骨铭心、一往情深。
我们的“港”首先指“香港”,亦远不限于此。此“港”另有一解,乃是“起航之港”。因为是起航,我们的航线通过香港,去更多更远的地方。我们去台北,去吉隆坡,去东京,去洛杉矶……我们在华文世界航行,我们关注全球的书籍出版动向。因为是起航,《深港书评》便不再一味地“向内看”,我们更是“向外看”。
多年来,我们都以把深圳的作家、学者推出去为己任,希望重新梳理深圳本土的文学及学术力量,发掘本土创作及思想文化资源。我们策划并执行的“从深圳出发”系列专题, 从2011年3月至今,已经深度访谈近40位作家、学者、译者、文化人。他们中有的曾在深圳,有的仍在深圳,不管岁月改变,人在何处,他们身上的“深圳”烙印都无比深刻、鲜明。
晶报创刊16年,一直倡导“办四张纸”的理念,就是要办深度纸、观点纸、人文纸和视觉纸。2017年,我们在原有《人文正刊》的基础上改版、刷新,推出了《深港文化》专版,更加关注深圳本地,也更注重文本的写作。在一些人看来,纸媒是落伍的媒介。文化版,更是古董。而我们并不这么看。在我们看来,今日的媒介,相对比拼新闻,更需比拼文化。因为,文化版是媒介最重要的文化传统,是媒介最有竞争力的底蕴。读什么样的文化版,就有什么样的品位。因此,我们致力于将《深港副刊》打造为最了解深圳文化的版面,成为深圳人的精神家园。
深圳作为和北京、上海、广州并驾齐驱的中国四大一线城市,除了经济上的辉煌成就,环境上的优势资源,还要有越来越多与这座城市相匹配的文化阵地与人文品牌。深圳不仅是“设计之都”“创意之城”,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是一座“书城”;已经创办十八届的深圳读书月,早已成为深圳的城市形象与文化名片,在全国乃至更大的区域内享有极高的美誉度。
深圳的GDP已经达到人均2.5万美元,深圳在中国乃至世界日益彰显着自己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崭新身份。对于一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有多种评判标准,但对于理解一个人是否现代化,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不读书、不藏书、不喜欢书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能称之为一个现代化的人。和我相熟的朋友,开玩笑地管我叫“人生书家”,我则希望自己的知音同道越来越多。因为这样,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便会越来越现代化。而我们自己的人生,则会越来越丰富、有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媒,我觉得我们的使命,绝不仅仅是市场化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取得多么大的经营业绩,而是要办好一张人文纸,让读者在我们的版面上,可以读到最新最接地气最有情怀的文化报道,还可以读到以散文、诗歌、小说等形式讲述的中国故事。这里是情怀与创意的核心磁场,这里是充满主旋律和正能量的人文阵地。在这里,新闻是以优美、隽永的文字撰就;在这里,你能获得温暖与激荡。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也是我对自己今后的自我要求,也就是成为一名神形兼备的新闻工作者。所谓神,就是始终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始终要树立正确的新闻观,这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的灵魂;所谓形,就是要拥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不竭的创新观念,良好的融合思维,以及优良的职业素养。只有如此,才能在举国上下昂首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际,成为一名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作者刘晋系深圳报业集团名记者,晶报文化副刊部主任)
编辑:实习生 成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