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家”的问候

来自“家”的问候

作者:深圳特区报摄影部副主任 李伟文  2018-02-05 16:57  新传播    【字号: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当天李伟文就和文字记者王奋强乘专机感到玉树灾区采访。4月18日,在玉树结古镇,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的李伟文(右)在帐篷里得到同事王奋强的悉心照料。

 

从转行新闻摄影开始,我在深圳特区报摄影记者这个岗位已经坚守了24个年头。

记得刚到摄影部的时候,在一次周会上,当时的江式高主任说:我们同事之间,相处的时间或许比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我们不是家人胜似家人,部门也是家。刚从工程师转行为记者,第一次听到“家”的内涵可以这般扩展,印象很深刻。掐指算来,现在我在这个“家”已经待了24年,确实比在老家与父母、姐姐在一起的时间要长得多。

在摄影部待的时间长了,也习惯了家的说法。老主任王叙照但凡出差,走前会对副主任交待:“老赵,我明天去×××,家里就交给你了。”家字听多了,突然明白了中国人对家的认识,国家、公家、私家,都与家相连,国家意志家国情怀,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整体与个体浑然一体。

但真切感受“家”的温馨,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救灾采访期间。汶川地震的第二天,我就到达灾区,辗转川西北10个受灾县市采访,残垣断壁伤员遗体……每天在危险中工作,大概是2008年5月17日,我接到一个短信:“伟文,你在灾区冒着生命危险采访,发回大量高质量的感人稿件,深深打动了我们。报社编委会和所有同仁感谢您对报社和新闻事业的奉献,报社编委会委托我们对你致以崇高的敬意与亲切慰问,请你在灾区务必注意安全,注意饮食卫生,我们等待着你安全回家。同时我们也会照顾好你的家属,你可以安安心心在灾区采访。祝一切安好。报社工会。”当时我的孩子只有半周岁,看到这个短信,眼泪“唰”地涌了出来。报社这个大家庭的温馨在这一刻如此真切可触可感。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当天我和文字记者王奋强乘专机赶到玉树灾区。玉树州结古镇海拔3700米,我背着近20斤重的器材奔跑采访,由于运动量大,到达结古镇的第一天晚上,我就出现剧烈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我吃感冒药睡了一觉,第二天高原反应缓解。但王奋强怕我吃不消,主动帮我背手提电脑和相机包,减轻我的负担。第三天基本没有高原反应了,但好景不长,第四天我躺着无法呼吸,只能坐着入睡。第五天参加救援的军医诊断为轻度肺水肿和心肌缺血,这是更严重的高原反应,王奋强把这个消息报告给报社,并忙着给我张罗注射治疗。次日下午,我接到报社来电,是“市民论坛”主持人刘丽华打来的电话,听说我出现了严重高反,她了解治疗高反的药物,刘丽华详细介绍了治疗高反的方法和药物。在玉树高原采访,每天都看到有严重高原反应的救援队员和记者紧急下撤,轮到自己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内心不免慌张起来,但王奋强的照顾和报社同事的远程关心让我倍感安慰,我和王奋强没有提前下撤,一直坚持到采访结束。

常说家是人生的港湾,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报社的“家人”给我支持,给我关爱。

来自“家”的问候最温暖!

(作者李伟文系深圳特区报摄影部副主任)

编辑:实习生 朱东翘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