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的N种视角

千手观音的N种视角

作者:​钱飞鸣 深圳新闻英才、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评论部主任  2018-07-31 11:01  新传播    【字号:  

  感言:在日常工作中,我一直提倡“有营养”“有温度”“有尊严”的新闻。“有营养”是指价值;“有温度”是指立场;“有尊严”是指操守。

关键词:营养 温度 尊严 视角 细节 故事


钱飞鸣近影


2018年,是我的第25个新闻从业年。25年间,我做过跑线记者,当过一版编辑,操心过时事新闻,主持过深度报道,现在从事评论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见证传统纸媒的经营盛业,也亲历尚未结束的转型困局。技术的进步,消除了传播壁垒,传统纸媒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从新闻史的角度来看,电视没有消灭广播,也没有取代报纸,互联网的出现无疑会改变媒体的显性载体,并不能消除固有的社会分工。


一、提倡“有营养”“有温度”“有尊严”的新闻


“今天报纸上登的,昨天在网上就看过了。”听到这样的表述,报纸从业者百感交集。有挫折感,因为我们的产品似乎失去了存在价值;有无力感,因为技术的进步让报纸失去了时效性;更有耻辱感,因为我们看到了限制却找不到破局的办法。

新闻媒体的出现,是社会精细化分工的产物。我们的天职,就是消除信息不对称。在当下多元的传播格局里,需要新闻工作者坚守专业精神。这种专业精神,是职业操守。在当下多元的传播环境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怪相:一条挣足眼球的新闻,很快就会出现一轮轮的剧情大反复,从质疑到证伪再到反转再到辟谣,俨然一部脑洞大开的荒诞剧。社会上有一种说法,称记者很快会失业。因为随着推特、微博的兴起,“全民记者”的说法一度盛行。每一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但是只有专业人士才叫记者。是的,每个人都拿着话筒,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记者。记者的专业精神,在于求真的理念,在于规范的处理,在于客观的立场。

过去的信息不对称,在于供给不充分;现在的信息不对称,变成了优质信息的供给不充分。在日常工作中,我一直提倡“有营养”“有温度”“有尊严”的新闻。“有营养”是指价值。我们的报道,如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就拿政府公开信息来说,不少同行习惯于原文照录。在信息渠道不充分的旧格局里,传声筒可以基本满足受众的需求,但是保持惰性继续下去,传统的“新闻”显然是“旧闻”。合格的记者,不能止步于“发生了什么”,而是要有能力分析“为什么发生”,还要有能力指出“会影响什么”。关于信息不对称,读者过去满足于解决温饱,现在的标准至少提高到小康。

“有温度”是指立场。我们必须坚持服务大众,而且要从民生视角进行观察。“有尊严”是指操守。第一届文博会,金庸老先生谈自己的小说,也谈起了报格。这位老报人给了两句忠告,一条是“不说假话”,一条是“不收红包”。


二、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视角


新闻是一个挖掘真相的过程,而真相往往就在不同角度的观察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我们的专业精神,就在于能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视角。

从事深度报道,我有一个硬性要求,那就是三千字的稿件必须要有六个可靠信源。同事们一开始并不理解,但我常用的一个例子是“千手观音”:从正面看,是浑然一体,壮观奇妙;从后面看,就会发现厚度、体会合作;从侧面看,就会发现集体的伟大;再从俯视的角度,就能看到领舞者身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想,无人机的市场为什么会从摄影开始,原因就在于它让上帝视角变成了常规操作。

当事人是第一个,上游的影响者是第二个,下游的消费者是第三个,同行竞争者是第四个,支持者是第五个,反对者是第六个。用经济现象报道来印证,“六个信源”其实是“六个视角”,尽管这离上帝视角相去甚远,但却能给读者提供更多的判断依据。


三、直接引语+细节=好故事


我是新闻科班男,常被同事戏称学院派。学院派的戏称源自规范化写作,我坚持用短句子,不用形容词,而且始终向年青记者推荐一个方程式:直接引语+细节=好故事。

我一直推荐一本较为冷门的书——《找故事的艺术》,这是清华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实习报告,出版于2003年。当中有一个细节,一位因伤掉队的老红军留在了藏区,展示闭塞的生活环境是一段对话:他知道毛主席,却不知道现在的主席是谁,也不知道邓小平是谁,更不知道江泽民是谁。

关于记者的职业起源,我敬佩太史公的史家渊源,同样喜欢吟游诗人的洒脱,那意味着只有说一个好故事,才具备传播力。但是,一个好故事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堆砌,因为打动人心的不是文字,而是事实本身。就像那位老红军,并不需要强调没有电视,也不需要强调还不通电,只需要记录原话。

直接引语+细节=好故事,方程式不复杂,缺的是坚持。讲述一个好故事,前提是能够深入第一线,找到那些鲜活的新闻素材,笔下的精彩有赖眼的发现,也有赖耳的聆听。

在我的身边,这几年一直有小伙伴们选择离开。我能理解,但我也会说,新闻行业是年青人实现自己价值提升的平台。写好一条稿,是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理解能力的体现,更是执行能力的体现。这三种能力,在哪一个行业都是个人优势。

编辑:刘晓宇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