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历史渊源考察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历史渊源考察

作者:陈国权系《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主任编辑  2019-05-13 09:20  新传播    【字号:  

融媒体中心建设对于县级媒体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借势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春风,可以在体制机制、资金资源、场地人员、编制机构等县级媒体以往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上获得改革动力与支持,迎来县级媒体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县级媒体传播“四力”,达成“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目标。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  建设  历史渊源  考察


为什么会在当下提出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所针对的是县级媒体当前存在的什么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非常有必要考察我国县级媒体发展历程,也就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历史渊源。

我国县级媒体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是上世纪 50年代,大量县级报纸应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动员需要而创刊, ①1956年底,仅浙江省就有县报 75家,除海岛县,几乎县县有报。 但三年困难时期,县报陆续停刊。


一、广电的治散治滥


县级媒体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是 20世纪 80年代中期。1983年 3月,为迅速提高广电覆盖面,当时的广播电视部召开了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时任部长吴冷西提出,两级办电视的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凡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也可开办广播电视台,除转播中央和省台电视节目外,可播出自办节目。 ②后来的中共中央 37号文件明确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广电体制,县级广播电视台数量迅速增加。从无到有,1985年,县级电视台就有了 61座,全国电视台从 1980年的 29座,到 1991年的 543座,增量主要就是地市县电视台。县级电视台风起云涌,但“一放就滥”,很快就出现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闲置、内耗的现象。

广电的治散治滥开始逐步推进,1995年,国家开始全面停批县级台建设。1995年 5月,广电部的《关于对各级无线和有线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检查的通知》下发,整顿非法批台、建台、乱播滥放现象。1997年 8月,广电部又通知要求:同一县(市)设立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必须合并为一个播出实体。1999年 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主要内容:一是网台分离;二是电视与广播、有线与无线合并;三是四级广电停办;四是公共频道将取代县级电视台的自办节目,只留一定时段供县级电视台播出本地新闻和专题节目。2001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有效整合的实施细则》,要求采取措施加快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形成垂直的广播电视网络运营新格局。③

2002年 7月 1日起,省级电视公共频道统一开播,县级电视台的自办电视频道取消,主要职能改为转播中央、省和市级电视台节目。这将县级台逼到一个非常边缘的境地,甚至其所肩负的意识形态功能也被弱化,这一功能被中央、省市台的有线网络所取代。但县级广播电视台依然在艰难中发展,2007年底,全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 2587座,其中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 1916座,约占全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74.1%。 ④


二、2003年县市报治理整顿


报纸方面则要窘迫得多。20世纪 90年代中期,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鼓舞下,县市报掀起了“复刊”“创刊”的高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实际上是县级媒体发展的第三个高潮。在谈话发表当年,县市报数目发展到 200多家;1993年达 300余家;1994年460余家。到 21世纪初,比如浙江省,又一次实现了除海岛县,县县有报纸的盛况。最火爆时,仅 2000年 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就给浙江省新批了 8家县级日报公开刊号。跟县级广播电视台类似,县级报纸也是“一放就滥”“四级办报”,全国出现了 1000多份县级报纸,当然有些没有国内统一刊号;一个村委会要订中央、省、市、县四份党报,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呼吁下,报纸的治散治滥被提上议事日程。

2003年 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下发,要求:“县(市、旗)和城市区不再办报刊,已经办的要停办。对个别影响大、有一定规模的县市报,可由省级党报或地市级党报进行有偿兼并,或改为地市级党报的县市版。”7月 23日,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县报刊号保留的具体标准,即:“对人口在 50万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 1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 30亿元以上的县(市、旗)所办报纸,年广告收入在400万元以上的,经严格评估论证后,可由省级党报或地市党报进行有偿兼并,或改办为地市级党报的县市版。” ⑤

2003年的报刊治理整顿终结了四级办党报的历史,2003年 6月,共有 1000多份县报,其中,309家有全国公开刊号;整顿之后,2003年 7-12月,258家具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县报被注销。51家县市报的刊号予以保留,其中包括 6家“我党解放前创办”,4家少数民族自治县报纸,以及 41家经营状况较好、拥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县报刊号被保留;分别由省级或地市级党报进行有偿兼并,不再归为党报序列。


三、满足县级传播需求的县级媒体突围


经过两次治理整顿,全国县级党委政府手头所掌握的传播工具与阵地就变得极其缺乏。调研中,我们感受到,各县对一个自己拥有自主权的媒体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强制性地关停并转,并不能够扼住这样的媒体需求;相反却让这种需求变得更加强烈。

在公共频道体制下,县级党委政府所诟病的是拥有广播电视台,需要财政投入的同时,却没有完全话语权。这样不适应基层需求的改革一般都难以持续,加上县级电视台与公共频道争夺播出时段,以及公共频道定位上的摇摆,后来除了如安徽这样的少数几家公共频道,大部分公共频道基本上名存实亡,都成了省级各频道的垫底,在尴尬中艰难度日;而拥有足够需求的县级电视台依然在曲折中繁荣如初。

为满足传播需求,大量以“今日”为开头的没有统一刊号的县级报纸也开始涌现。县市报不减反增,以浙江省为例,2003年治理整顿前共有 57家县报,其中 27家拥有国内统一刊号。整顿注销了 11家县报的刊号,保留 16家,后又变通增加了两家,共18家县报有刊号。但目前据调查,浙江全省有刊号无刊号的县报共 65家,实际上比 2003年整顿之前还增加了 8家,也就是说,浙江省现在基本上每个县都办有报纸。而在其他省份的县报也大都相继恢复,或者更名,赠送订阅,没有广告许可证。


四、新媒体成县级舆论格局最大变量


世纪之交,新媒体的崛起,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渠道匮乏的县级媒体提供了绝好的拓展机会。只要内容有足够吸引力,县级媒体就有了突破区域限制的可能。从电子版、手机报,到之后的两微一端、短视频。

1999年 1月 1日,《绍兴县报》就开办了电子版。1999年 9月 29日,《萧山日报》网络版成为第一家日更的县报网络版。2005年 11月,《今日德清》创办了县级手机报。随后,各县纷纷开办手机报,顶峰时期,浙江全省有 60多家县级手机报,几乎都是收费阅读,直到 2016年左右,很多县又停办了手机报。2016年,浙江省几乎所有县级报纸,都开通了多媒体数字报。

基本上所有的新媒体形态,县级媒体都有涉及。据调查,县级媒体中有 60%拥有三种以上的媒介形态;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第三方平台开通了官方账号的有 45.1%的县;有 579个县拥有新闻客户端,覆盖率达 30.96%;占比达 87.54%的县,共计 1637个县开办了微信公众号。 ⑥一些县还与社会公司一起合作建设新媒体,比如 2016年,江苏常州金坛区广播电视台和金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常州江东现代传媒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1亿元,创办的金坛网微信公众号在全国 2851个县中排名第六,已囊括网站、电台、电视等多个公众号。

目前县级舆论格局的最大变量是地方自媒体,包括政务媒体

和个人自媒体。县级移动、电信、联通及局以上部门、一些社会团体、企业、个体都利用新媒体搭建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一些县甚至出现了地方自媒体内容矩阵公司,联盟了百个城市,这些自媒体分食了县域体制内媒体的内容流量与广告资源。加上大型互联网公司最近几年的流量下沉策略,都给县级媒体传播格局带来巨大影响。2014年以来的微博用户月活超过 4亿,2018年快手用户日活过亿,这些用户大部分是来自县级的小镇青年。 ⑦由于体制机制的束缚,这些大平台账号中,县级媒体的影响力远比不上那些自媒体。宣传部门的同志反映,这些自媒体中的谣言、软文、色情、暴力等负面内容成为影响县级舆论生态的重要因子,严重干扰了舆论良性格局的建构。避免这些流量下沉的自媒体影响,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五、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机遇


为满足县级传播需求,应对新兴媒体冲击,坚守基层舆论阵地,打通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势而生。2018年 8月 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 ⑧

实际上,在中央顶层设计之前,为应对县级媒体所存在的问题,很多县已较早开始了改革尝试。县级融媒体中心也是建立在大量基层试点之上的顶层设计,满足基层的切实需求。

一些县先以建立县级新闻中心的名义来满足县级传播需求。比如,杭州建德市的县报刊号在 2003年报刊治理整顿中被注销,后经多次研究,决定成立建德新闻传媒中心,建设建德新闻网站(网页),由网站出版免费发行的《今日建德》,经费由市政府补贴;同时,市区部分街面广告,由传媒中心负责经营,以弥补经费缺口。2005年,这一经营模式不仅很快在浙江全省推广开来,还吸引来江苏、山东等省县级传媒学习取经。

一般新闻传媒中心也是汇聚当地媒体资源的聚合平台,由县委领导,各县宣传部主管,成为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当前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前身。

县级媒体合并为一家的尝试也较早开始。贵州瓮安县 2008年

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合并为一家媒体。早在 2011年,长兴

传媒集团就由原来的长兴县委报道组、长兴政府网、长兴宣传信

息中心、长兴广播电视台四个单位整合组建而成,包括广电、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各种媒介形态。2016年 9月,江西的宁都、寻乌、崇义三县的全媒体中心同步举行揭牌仪式。

2018年开始,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基层试点开始在一些地方推进。2018年 2月,浙江青田电视台与青田侨报社合并成立了青田传媒集团。2018年 4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大河网与安阳县联合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2018年 7月 6日,湖南日报社与浏阳联合建设的浏阳融媒体中心挂牌;同日,在陕西延安富县举行了陕西省县级党委政府集中宣传平台上线仪式;7月 6日,四川省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在达州市召开;7月 21日,北京海淀区融媒体中心挂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后,全国掀起了县级媒体发展的第四个高潮——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

融媒体中心建设对于县级媒体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借势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春风,可以在体制机制、资金资源、场地人员、编制机构等县级媒体以往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上获得改革动力与支持,迎来县级媒体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县级媒体传播“四力”,达成“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目标。


注释:

①洪佳士 .县市报发展 40年【A】.中国报业 40年【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4):94.

 ②李洁琼 .县级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研究【Z】.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③ 2001广播电影电视工作要点【A】.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2002【M】.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2002:16.

 ④李洁琼 .县级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研究【Z】.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⑤ 陈国权 .县市报整顿十年观察【J】.中国记者,2013(3):73-76

 ⑥谢新洲,黄杨 .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记者, 2018(10):53-56.

 ⑦沈阳,闫佳琦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M】.中国出版,2018(22): 20-24.

 ⑧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CD].中国政府网, 2018-08-22.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2/content_5315723.htm

编辑:陈镓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