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传媒运营场景和变革想象

作者:刘庆振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网络与新媒体系副教授、北京信息科技 大学计算传播研究所主任  2019-12-05 10:46  新传播    【字号:  

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之后,将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应用创新,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如果没有4G,就不会有多种服务模式的大爆发,包括移动视频、移动电商、手机支付、网络直播、共享出行、外卖送餐等,因为这些服务最基础的需求,就是4G网络支持下的高速度、全覆盖和低资费。如果说4G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么5G将会通过无处不在的智能屏幕、智能设备、智能感应、智能学习等手段,整合大量的技术和能力,形成更加强大的服务体系。

【关键词】5G   媒体   虚拟现实   应用创新


技术对于媒体所产生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改变传播渠道、压缩传播路径、提升传播效率、丰富传播内容等方面。在技术变革媒体的过程中,现代通信技术无疑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1G时代使得信息传播移动化,2G时代使得移动通信数字化,3G时代使得通信终端智能化,4G时代使得移动应用数据化,每一次通信技术的进化都带来了信息传播和社会沟通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当5G时代拉开帷幕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之后,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它不但会重新定义媒体,而且还会重新塑造整个人类社会。


5G未来的三大运营场景


正如4G的普遍安装使得中国数亿农村人口一夜之间进入网络时代所产生的深刻变革一样,5G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技术变革,对社会生产能力和社会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将再一次超出人们的预期。

众所周知,5G未来的应用主要有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Enhance Mobile Broadband)、大规模(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和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但是仅凭几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很难直观地感受到其对于媒体产业、业务、应用乃至更具体的日常媒体消费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下面我们举例来看。

eMBB:4G视频直播上传的速度只有6Mbps左右的速度,无法提供高清视频。但5G技术使得原来的移动宽带速度大大提升到了理论上的1Gbps左右。这就意味着,以视频为核心的很多媒体体验将会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比如4K、8K技术,将使得呈现在用户面前的视频比真实更真实。不要以为这仅仅是速度上的增加,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将会造成方向上的改变。

mMTC:也就是所谓的万物智联,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物联网,机器间传播将快速崛起。如前所述,4G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网络连接和信息传播使命,从而真正成就了智能手机这一终端产品。5G则会创造一个更广泛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海量连接与互动,那时候的终端将不再按人来定义,你能想到的任何实物,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将具备成为媒介终端的可能性。

uRLLC:车联网、无人驾驶、智能工厂、VR游戏、高清视频等,所有基于5G技术的业务都对网络的稳定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低时延是高可靠的保障,4G网络的时延约在20~100毫秒,但uRLLC的要求却是1~10毫秒,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在虚拟世界手动体验第二人生,还是在现实世界自动驾驶第一人生,它都不会“卡”了,因为这种“卡”轻则会让某款应用丧失用户,重则会让某位用户丧失生命。

尽管看上去这些5G应用场景与今天我们所处的4G时代好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明天的世界,在基础设施和底层逻辑上,却不再是今天的模样了。


5G将如何重新定义传媒产业


重新定义媒体:印刷技术使纸张成为媒体,广播技术使电视成为媒体,通信技术使手机成为媒体……媒体之所以成为媒体,其核心价值在于它是否能够承载和传播信息。当5G技术赋予越来越多的东西以媒体属性之后,万物互联语境下的所有节点便都成了媒体,甚至包括汽车、冰箱、手表、桌面、墙壁、玻璃……

重新定义终端:智能手机是今天的超级终端,但它未必依然会是5G时代的超级终端;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是今天的两大超级操作系统,但它们也未必依然会是5G时代的超级操作系统。从电视到电脑再到手机,媒介终端的进化有两大特征:一是越来越轻便灵活,二是离我们的身体(眼睛)越来越近。从语音交互、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来看,未来的超级智能终端虽然不一定会是智能眼镜,但也不一定还会是智能手机。

重新定义屏幕:云、网是5G时代的基础设施,端、屏是5G时代的交互界面。电视是屏幕,手机是屏幕,电脑是屏幕,户外是屏幕,汽车是屏幕,书籍是屏幕,一切在5G时代接入物联网的终端设备都有可能是屏幕。未来的世界是“屏”的:既是“分屏”的,也是“跨屏”的;前者意味着不同的场景需求,后者意味着在不同的场景之间进行切换的需求,这也是打通一个用户多个屏幕的关键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下文重点探讨。

重新定义内容:从报纸到电视,从电脑到手机,每一次媒介技术的革命,都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即时、更加多维、更加完整,也使得媒介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综艺和影视剧等特定形式而变得日益丰富多彩。5G技术下的泛连接、大规模、高速度、低延时等特征更是赋予了我们将任何现实场景中的信息上传为媒介内容的可能性。娱乐没有圈、电视没有台、互联没有网,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台、一个圈和一个网,每个人都可以高效地生产内容、加工内容和传播内容。

重新塑造新闻:2008年的汶川地震发生仅25分钟后,新浪网就准确地发布了新闻报道;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发生地震,得益于传感器和机器写作,我们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就已经在朋友圈里看到了相应的新闻。但是今天新闻信息的角度还不够多元、维度还不够丰富,尽管我们已经能够随时点击收看一部分新闻现场的直播,但大多数的新闻仍然停留在一段文字、一张图片或一则视频的初级层次。传感器新闻、虚拟现实新闻、数据新闻等技术,在5G时代的应用却会带给用户更多亲临新闻现场全方位无死角的体验。

重新塑造视频:5G时代,视频将会是真正的流量入口。直播是一种视频、导航是一种视频、社交是一种视频、娱乐是一种视频,甚至连普通用户的生活都将更大程度地视频化。对于用户而言,屏幕的最大价值就是获取信息;对于信息而言,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视频。今天的影像是二维视频,即将借助5G技术爆发的虚拟现实内容则是三维、四维甚至更高维度的视频。事实上,视频本身无所谓长中短,关键在于它是否与用户所处的特定场景相匹配。

重新塑造社交:今天我们想像不出微信之外的另一种未来社交形态,就好像十年之前我们想像不出微信一样。目前来看,尽管各大互联网公司前仆后继地尝试推出新的社交应用,但基本都反响平平。当5G的信息传输在连接速度、传输规模、终端类型、时延长度等方面都有可能带来质变之时,社交的视频化和虚拟现实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当然,尽管新的社交形态好像呼之欲出,但我们依然不知道它会是微信本身的一次高阶进化还是一个全新的其他应用。

重新塑造娱乐:游戏、演唱会、体育赛事、综艺影视剧等高度娱乐化的内容,都有机会把远在天边的用户带到现场,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体验所有的娱乐内容,用户的视线停留在什么地方,你的摄像头就转向什么地方,或者你的操作系统就会给用户渲染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画面,几乎没有眩晕和时延。这或许也意味着,所有的娱乐都将是一场身临其境的体验,也都将会是一个以每一位用户为中心的游戏系统。


5G+4K将如何刷新我们的视听体验


4K指的是一种应用于电视、电影、手机等行业的高清显示技术,4K即4096×2160的像素分辨率(1K代表1024像素或感光点),它是2K高清电视分辨率的4倍,属于超高清分辨率,用户将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写。在未来的5~10年时间中,5G+4K将革命性地刷新用户的屏幕视听体验。

首先是高清晰度。4K最先让人想到的就是它的超高清晰度,它的分辨率,不仅使远距离观看到高清晰的图像成为可能,还不会因为距离太近而体验到明显的颗粒感。高分辨率能同时显示更多信息和细节,还可以多屏幕播放高清内容。比如,很多4K电视能够智能侦测运动画面,并运用高动态范围显示技术,保护物体的运动轨迹,更加清晰稳定地显示运动画面,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诸如NBA或世界杯这类赛事现场的震撼画面。再如,战火纷飞的现场、人迹罕至的森林、异国他乡的博物馆、众星云集的演唱会等,我们都能够获得超越真实的视听体验。之所以说超越真实,是因为即便你在现场或坐在对面,都有可能忽略掉很多细节信息,但4K画面却可以忠实地呈现在你面前。

其次是高速度。超高清晰的分辨率同时意味着,数字内容文件的大小也远远高于普通文件;一部90分钟以上的电影在50G以上,这也就对各种类型的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通过电视屏幕、手机屏幕还是其他移动屏幕观看,我们都需要保证其画面的流畅性。

2019年央视春晚采用5G网络成功实现了4K高清直播和视频内容回传,画面稳定度高、时延低、流畅性强。理论上5G网络将是4G的100倍,下载一部普通电影只需3-5秒,按照这样的速度,下载一部4K电影也完全可以在几十秒到几分钟之内完成。无论是5G还是其他通信网络升级,尽管表面上看,它带来的最直观结果就是速度的提升;但在本质上看,当速度足够快的时候,媒体产品的产销模式、内容形态、应用场景等都会发生彻底的变化。

再者就是高密度。电脑、手机、电视、平板、机器人、手环、汽车……越来越多的设备被接入到万物互联的超级物联网之中,无论是通过有线还是无线,无论是通过wifi还是5G,未来还将会有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设备接入网络,这就意味着移动应用终端会爆炸式地增加。预计到5年之后接入网络的移动终端将突破100亿,而目前的4G网络无法支持如此大规模高密度的接入。5G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其在体育场这类的场景下最大性能挑战是100万/km2,在地铁这类场景下的最大性能挑战是6人/m2,而且能够做到地库、楼道、洗手间等狭小空间的稳定覆盖。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家庭中有数十甚至上百的设备连接了网络,那么极有可能的情况是——家用大屏将取代手机,成为汇集所有联网设备的一个“家庭信息平台”。

最后是高维度。网络传播的速度足够快,意味着我们可以传播更高品质、更高维度的数字内容。在过去用户观看一部电影或者一场赛事,都是被动式地观看,所以美国媒体才会把观众称为“坐在沙发上的土豆”——你只需要负责观看就好了,没有其他主动权。但当我们的传输网络足够快、数据规模足够大的时候,用户就具备了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体育场第一排的视角,也可以选择裁判的视角,还可以选择某一位运动员的视角,更可以自己决定在哪些视角之间进行切换。除了更多维度的视角选择之外,5G的低时延特征,还会催生虚拟现实内容的繁荣。这样,用户的体验维度,将会从二维影像升级到三维、四维乃至更高维度的VR场景,眼耳口鼻舌身意都将进入一个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虚拟现实世界。


5G时代应用与内容的变革想像


首先是终端层。如前所述,家用大屏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再次崛起,并成为某种家庭信息平台。与此相对应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场景和设备都变得物联网化,同时也会催生更多的汇聚不同类型信息的平台,如商务信息平台、政府信息平台、交通信息平台、社区信息平台、城市信息平台等。它们可以直接以可视化数据的方式,向用户呈现那些接入物联网的终端设备所产生的实时信息;而且还可以点击调取,某一个连接点的实时4K超高清画面,用于指挥作战、抗洪、救灾或疏导事故现场等。或许在未来5~10年的时间,手机终端作为“个人信息平台”的地位,依然不容易被动摇。但随着不同场景下不同规格的屏幕被广泛安装,世界的“分屏化”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毕竟在一部小小的手机上,无论是观看视频还是体验VR游戏,它对4K乃至8K画面的呈现,远远不如大屏来得更震撼、更真实。同时,如果越来越多的场景、屏幕都有相当一部分的VR内容,需要向用户呈现,那么未来的世界,可能会是一种“眼镜+屏幕”的终端形态。人手一副VR眼镜,需要的时候随时戴上。那么,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再也不需要摘下这副眼镜来了呢?如果会,这就意味着眼镜将成为唯一的屏幕,而其他各种屏幕也都将消失。

其次是场景层。对于居家的场景来说,我们要认真地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电视大屏作为家庭信息平台,除了收看电视节目之外,它还能被用来做什么?如果4K的画质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院线电影的画质,那么对于那些不刻意追求电影院氛围的用户而言,他是不是可以在家同步观看院线电影了?如果我们可以用电视屏幕与远方的家人进行更高品质的视频通话,那么我们还会不会时时刻刻抱着手机不放呢?同样的道理,各类球赛、音乐会、展览、社交活动等,尤其是戴上VR眼镜,进入那个比真实还真实的世界之后,用户也就没必要非得把自己的身体位移到真实世界那个特定空间中去了。此外,本地天气、户外温度、室内湿度、空气清新度、冰箱实物的保鲜程度、家庭成员的健康程度、每天摄取和消耗的能量数据、每周的收入支出情况等,事无巨细,用户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将这些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实时呈现在屏幕上。同样的道理,一家公司或一个部门所需要的所有数据,包括市场调研、商务谈判、部门沟通、流程进度、业绩表现乃至每一个员工的综合数据,甚至是每一台电脑的流量数据,都可以呈现在公司或部门的商务信息平台上,以辅助管理和决策。

还有就是内容层。大众媒体时代的传播和营销特征是渠道为王,谁掌握渠道,谁就能影响消费者,于是报业集团和电视台迅速崛起。但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变成了平台为王:安卓是一个平台,微信是一个平台,滴滴是一个平台,抖音是一个平台,无论是传统的媒体渠道,还是新的自媒体从业者,都成了平台方主导的媒体生态中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终局,因为用户最终需要的不是平台本身,而是平台所能提供的内容和服务。随着网络传输能力的提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内容互动属性的强化、用户参与意愿的高涨,越来越多的内容本身将会变成一款小程序、一款应用甚至一个平台。如果电影《蜘蛛侠》或者剧集《长安十二时辰》变成了安装在大屏桌面或者手机桌面的一个图标,你点击进去之后,就可以选择按照内容开发者设定的程序进行观看;也可以选择戴上VR眼镜,在故事的不同环节和不同场景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还可以选择以游戏的方式,进行通关或探险;更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对故事进行再创作、再拍摄、再开发以完善和丰富它的内容。按照凯文•凯利的说法,这种初始状态的内容,我们可以称之为“元内容”,所有的用户都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或者改进。这时候,内容将会变得只有开始而没有结局。


结语


当然,5G之后还有6G,4K之后还有8K,物联网之后还有宇宙联网,移动通信之后还有量子通信,人机互动之后还有脑机接口,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信息传输的理解、对于网络连接的理解、对于媒体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于市场供需的理解,往往都会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但技术进步的速度、世界变化的速度,却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情况来得更快。所以,在新时代的大幕即将开启之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比如“5G不就是比4G更快些吗”或者“4K不就是比2K更清晰吗”,而是打开你的脑洞去想象未来社会的一种可能性,张开你的双臂去拥抱一个变化更大的美丽新世界。

编辑:郑晓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